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

作品数:1,445 被引量:6,441H指数:29
相关作者:王四旺张英起谢艳华李晓晔阎小君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1篇期刊文章
  • 17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5篇医药卫生
  • 138篇生物学
  • 72篇文化科学
  • 64篇理学
  • 32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02篇细胞
  • 164篇基因
  • 111篇色谱
  • 106篇肿瘤
  • 98篇相色谱
  • 86篇液相色谱
  • 86篇高效液相
  • 83篇高效液相色谱
  • 77篇蛋白
  • 77篇教学
  • 74篇色谱法
  • 66篇药物
  • 63篇活性
  • 62篇小鼠
  • 57篇液相色谱法
  • 57篇高效液相色谱...
  • 56篇药理
  • 52篇中药
  • 52篇免疫
  • 42篇抗肿瘤

机构

  • 1,43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0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7篇第四军医大学...
  • 38篇陕西中医药大...
  • 29篇西安交通大学...
  • 2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7篇西北大学
  • 17篇西安市中心医...
  • 16篇西北工业大学
  • 1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西安医学院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新疆军区联勤...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陕西省肿瘤医...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269篇王四旺
  • 137篇谢艳华
  • 117篇王剑波
  • 95篇梅其炳
  • 95篇张菊
  • 81篇阎小君
  • 77篇罗晓星
  • 73篇闫小君
  • 69篇张英起
  • 66篇孙纪元
  • 65篇崔大祥
  • 61篇李晓晔
  • 60篇缪珊
  • 58篇苏成芝
  • 52篇孙晓莉
  • 52篇郭晏海
  • 47篇杨倩
  • 46篇曹蔚
  • 46篇刘雪英
  • 40篇何炜

传媒

  • 2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78篇现代生物医学...
  • 38篇西北药学杂志
  • 28篇细胞与分子免...
  • 26篇生物技术通讯
  • 25篇山西医科大学...
  • 23篇陕西中医
  • 22篇医药导报
  • 2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9篇中国药房
  • 19篇中国医药导报
  • 18篇中国药理学通...
  • 18篇中国临床药理...
  • 17篇心脏杂志
  • 16篇世界华人消化...
  • 14篇中国药师
  • 13篇中南药学
  • 1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2篇中国新医药
  • 11篇药物分析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19
  • 14篇2018
  • 50篇2017
  • 49篇2016
  • 65篇2015
  • 60篇2014
  • 52篇2013
  • 78篇2012
  • 92篇2011
  • 119篇2010
  • 125篇2009
  • 103篇2008
  • 93篇2007
  • 130篇2006
  • 78篇2005
  • 52篇2004
  • 73篇2003
  • 42篇2002
1,4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 N-端主要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
2005年
目的 获得序列正确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型L1N -端主要抗原基因 ,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 ,并进行诱导表达。方法 采用PCR法从宫颈癌组织中获得HPV16型L1N 端主要基因重组表达质粒 ,转化E .coliDH5α ,4 2℃诱导表达 ,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 获得了序列正确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N -端主要基因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5 10 0 0。表达蛋白能与乳头瘤病毒抗体及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结论 已成功构建HPV16型L1N -端主要基因表达载体 ,并获得有效表达。
陈蕤穆士杰张菊阎小君
关键词:HPV16抗原基因人乳头瘤病毒16型DH5Α原核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L1抗原冲击的树突细胞治疗尖锐湿疣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体外表达的HPV6 ,11L1抗原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致反复复发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免疫及病理学作用及疗效。方法 :2 0 9例反复复发 3次以上 ,顽固型尖锐湿疣患者 ,按知情同意原则 ,分别予常规或L1抗原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全体患者随访 6个月 ,疗程前后取疣体 ,分别行PCR ,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L1抗原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常规疗法有显著改善 ,病灶处组织中大量免疫细胞浸润 ,空泡细胞减少 ,病毒感染清除或减轻。结论 :L1抗原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对于改善反复复发、顽固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及病变局部免疫状态有显著作用。
张菊阎小君尹国武何玉宪段杰苏成芝
关键词:树突细胞尖锐湿疣乳头状瘤病毒
手性β-氨基醇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被引量:12
2007年
将以烯烃为原料通过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等多步反应合成的8种手性β-氨基醇,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影响对映选择性的催化剂结构、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种类、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30mol%、氧化剂为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正己烷溶剂、在室温下、以(1S,2R)-(+)-1,2-二苯基-2-甲氨基乙醇(3)作催化剂时,所得环氧化物的对映体过量最高为70%ee,产率最高为84%.
柳文敏王巧峰张生勇
关键词:不对称环氧化手性Β-氨基醇Α,Β-不饱和酮
冠心Ⅱ号煎剂煎煮方法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冠心Ⅱ号煎剂煎煮方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建立同时测定冠心Ⅱ号煎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对活性成分溶出量的影响。结果: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随加水量增多而增高,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增高,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含量分别在30、60min时达到高峰。结论:适合冠心Ⅱ号煎剂的最佳煎煮方法为加12倍水煎煮60min。
甘洪全屈扬梅其炳胡玉珍黄熙
关键词: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阿魏酸煎煮工艺
镍锌纳米晶铁氧体的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及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乙酰丙酮(AcAcH)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i0.5Zn0.5Fe2O4(NZFO)尖晶石型软磁铁氧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Fe、Zn、Ni 3种溶胶中AcAcH与Fe3+、Zn2+、Ni2+的结合形式,通过比较Fe、Zn、Ni溶胶与未添加AcAcH的Fe、Zn、Ni甲醇溶液的红外光谱发现,分别在1 532 cm-1、1 520 cm-1和1 520 cm-1处多了一个吸收峰,说明AcAcH都能与3种离子发生螯合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物性测量系统(PPMS)分别表征NZFO铁氧体的相组成、微结构以及磁性能。XRD测试结果表明,NZFO铁氧体为单一尖晶石相结构;HRTEM透射结果表明,NZFO为片状,大小均匀,尺寸45 nm左右;PPMS研究结果表明,NZFO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分别为36 emu.g-1和167 Oe。
高俊萍刘雪英路小伟李晓晔
关键词:纳米粉体溶胶-凝胶法尖晶石型软磁铁氧体
科罗索酸提取工艺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建立从枇杷叶中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科罗索酸提取方法。方法以枇把叶为原料,水煮去除水溶性物质,25%甲醇除杂,95%甲醇在80℃回流提取1h,重复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冷却到室温,活性炭脱色,过滤,回收甲醇,浓缩产生沉淀,水洗沉淀,静置使固液分离,沉淀物即为总三萜酸粗品,以甲醇溶解粗品,过滤,色谱分离,获得科罗索酸馏分,减压回收溶剂,干燥后即可获得科罗索酸产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科罗索酸。结果经HPLC分析,醇提粗品中科罗索酸为4.66%,水提物中科罗索酸为2.42%,低醇提取物中几乎全为杂质,去杂后的醇提物中科罗索酸为16.98%,经HPLC纯化后的科罗索酸纯度大于80%。结论经对提取方法的优化组合,建立了从枇杷叶中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科罗索酸提取方法,获得纯度达到80%的科罗索酸。该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推广价值。
贺建荣刘欠白志龙黄仁权王增禄
关键词:枇杷叶科罗索酸HPLC
重组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的表达、纯化与活性检测
2013年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体系,并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纯化、鉴定及活性检测。方法:从正常人脂肪组织里面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连入pET-22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gAd,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剂诱导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产生,采用强碱促溶包涵体并用丙酮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复性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人源性gAd。运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通过对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和对小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来检测纯化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2b(+)-gAd,实现了人源性gAd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形成的包涵体变性、复性和纯化,纯化出的蛋白经过SDS-PAGE和Western分析证实为gAd;通过对AMPK的磷酸化水平的检测和对小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证明纯化出的gAd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表达和纯化了无标签、高生物学活性的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为其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生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张立剑孙璐郭云萍李冬冬王增禄刘毅张英起陶凌
关键词:表达纯化心脏保护
染料木素对大鼠生殖毒性的实验研究(I)一般生殖毒性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为保证染料木素临床用药的安全 ,评价其生殖毒性。方法  16,160 ,480 mg/(kg· d)染料木素分别连续 ig雄、雌性大鼠 60 d,14 d后合笼 ,雄性大鼠给药至交配结束 ,雌性大鼠给药至妊娠第 17天 ,观察染料木素对大鼠的受胎能力、生殖系统及子代的影响。结果 染料木素 480 mg/(kg· d)引起亲代雄性大鼠精子活动度下降 ,但未发现睾丸病变 ,也未影响雄鼠生殖能力 ;同时使雌鼠妊娠期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其他组 (P<0 .0 1) ,但未影响胚胎形成、仔鼠生长发育。 160 mg/(kg· d)剂量对亲代和子代未引起明显的异常。结论 染料木素 160 mg/(kg·d)对雌。
许建宁王全凯崔涛罗玉姝王四旺郑玉新
关键词:染料木素生殖毒性胚胎
山茱萸叶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研究山茱萸叶多糖(PFC)的理化性质和单糖组成,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山茱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燥的山茱萸叶为原料,粉碎后经过水提醇沉、除蛋白、脱色等步骤后得到PFC;测定其总糖、糖醛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硫酸根含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测定PFC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亚铁离子络合能力;检测不同质量浓度PFC溶液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水平。【结果】PFC含总糖(612.76±1.72) mg/g,糖醛酸(228.03±0.54) mg/g,可溶性蛋白质(9.53±0.38) mg/g,硫酸根(25.21±0.19) mg/g。PFC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岩藻糖构成,其物质的量比依次为1.6∶3.2∶6.2∶5.0∶13.0∶14.1∶1.0。PFC对DPPH·的IC50值为0.13 mg/mL,与对照维生素C(IC50为0.15 mg/mL)相当;对·OH的IC50值为0.56 mg/mL,低于对照维生素C(IC50为0.76 mg/mL)。PFC溶液可明显提高经H2O2诱导的HepG2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降低其胞内MDA和ROS水平,对氧化损伤HepG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效应。【结论】山茱萸叶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保健食品和生物药品领域具有开发前景。
李玥彤隋怡郝晓伟李小强刘文娟曹蔚
关键词:山茱萸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
电磁冲击波(ESWL)体外碎石机临床应用体会
2003年
郭炜王剑波王禾刘贺亮
关键词:体外碎石机ESWL治疗体外震波碎石膀胱结石
共1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