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1,573 被引量:6,491H指数:25
相关作者:文爱东王小平王斌汤海峰张恩户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07篇期刊文章
  • 1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00篇医药卫生
  • 100篇农业科学
  • 83篇理学
  • 79篇文化科学
  • 61篇化学工程
  • 35篇生物学
  • 3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4篇药理
  • 95篇中药
  • 92篇活性
  • 89篇色谱
  • 81篇皂苷
  • 75篇细胞
  • 72篇学成
  • 72篇相色谱
  • 72篇化学成分
  • 70篇多糖
  • 69篇响应面
  • 66篇药理学
  • 65篇抗氧化
  • 65篇基因
  • 65篇高效液相
  • 62篇液相色谱
  • 61篇高效液相色谱
  • 60篇教学
  • 58篇响应面法
  • 56篇色谱法

机构

  • 1,524篇陕西中医药大...
  • 70篇陕西中医药大...
  • 52篇西北大学
  • 48篇成都中医药大...
  • 46篇空军军医大学
  • 37篇第四军医大学...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1篇陕西省中医药...
  • 31篇中国医学科学...
  • 28篇咸阳职业技术...
  • 27篇江西中医药大...
  • 26篇中国中医科学...
  • 22篇陕西国际商贸...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21篇西安医学院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16篇中国药科大学
  • 15篇南京中医药大...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

  • 110篇史亚军
  • 103篇唐志书
  • 102篇郭东艳
  • 96篇宋小妹
  • 91篇王昌利
  • 90篇颜永刚
  • 86篇张岗
  • 72篇张小飞
  • 65篇赵鹏
  • 64篇宋逍
  • 54篇郭惠
  • 54篇王斌
  • 51篇王薇
  • 50篇李敏
  • 49篇高静
  • 47篇张化为
  • 46篇胡本祥
  • 44篇卫培峰
  • 40篇李玉泽
  • 38篇欧莉

传媒

  • 95篇中草药
  • 82篇中南药学
  • 39篇中国实验方剂...
  • 36篇陕西中医
  • 35篇中成药
  • 3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2篇陕西中医学院...
  • 31篇西北药学杂志
  • 31篇中国药师
  • 31篇现代中医药
  • 27篇天然产物研究...
  • 27篇化学与生物工...
  • 26篇药学学报
  • 26篇时珍国医国药
  • 25篇陕西中医药大...
  • 24篇中国药房
  • 23篇中药材
  • 2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9篇中国野生植物...
  • 17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7篇2024
  • 114篇2023
  • 130篇2022
  • 123篇2021
  • 130篇2020
  • 138篇2019
  • 163篇2018
  • 112篇2017
  • 88篇2016
  • 89篇2015
  • 94篇2014
  • 82篇2013
  • 86篇2012
  • 63篇2011
  • 75篇2010
  • 2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1998
1,5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中药的研究概况
纳米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药领域中已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纳米中药的技术原理、制备方法、优点等方面进行...
韩伟李娆娆
关键词:纳米中药
文献传递
重楼根际及药用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差异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寻找能促进宿主植物活性代谢产物合成的微生物,为后续功能菌群的建立及功能基因的发掘,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IlluminaMiseq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重楼根际土壤真菌、根及根茎内生真菌ITS1区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共获得154228条序列,这些序列对应的根际土、根茎、根分别被聚类为408、119、57个OTUs。结论重楼根际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关系为根际土>根茎>根,在重楼药用部位根茎中发现Mucoromycota门较非药用部位根中的门为特有门,Ascomycota门为优势门,Roseodiscus属真菌为重楼根茎内生真菌优势菌群,根茎和根部的特有种群及优势菌群可能与重楼活性产物合成密切相关。
王艳常帆程虎印常帆程虎印王汉屏
关键词:重楼内生真菌多样性群落
基于分子对接和系统药理学探讨沙棘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探讨沙棘的物质基础及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类药性评估筛选沙棘活性成分并查找相关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搜索糖尿病相关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韦恩映射。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前5个核心基因与候选化合物利用Autodock vina做分子对接;利用Bioconductor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结果从沙棘中获得33个候选成分,相关靶点蛋白170个;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9310个,韦恩映射得到159个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筛选5个关键靶标JUN、AKT1、MAPK1、RELA、IL-6,涉及AGE-RAGE、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TNF等通路发挥抗糖尿病作用。结论沙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糖尿病的作用特点,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闫浩刘小毛左振宇刘靖丽宋逍
关键词:沙棘分子对接糖尿病靶点
桃仁与山桃仁石油醚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比较山桃仁和桃仁石油醚提取部位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为探寻中药桃仁的有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及溶剂萃取法相结合提取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山桃仁中脂溶性化学成分鉴定出了44个化合物,脂肪酸占脂溶性总成分的83.70%;桃仁中脂溶性化学成分鉴定出了35个化合物,脂肪酸占脂溶性总成分的82.70%。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重现性高,操作简单,可用于桃仁的质量控制;山桃仁的脂肪酸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的样品含量存在差异性。为合理使用中药桃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颜永刚邓翀刘静刘贵洲
关键词:桃仁山桃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脂肪酸
多环芳烃蒄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
2013年
综述了多环芳烃蒄的合成方法,对各个合成方法进行了说明及总结。蒄结构独特,具有很好的电子转移能力及良好的电致发光效应,结合实际对其应用做了展望。
张朋张琼
关键词:多环芳烃
铁棒锤中二萜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铁棒锤中二萜生物碱的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法评价化合物2~8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铁棒锤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3-脱氧乌头碱(1),3-乙酰乌头碱(2),乌头碱(3),次乌头碱(4),8-O-methyl-14-benzoylaconine(5),spicatine A(6),aldohypaconite(7),hokbusine A(8)。化合物3对肺癌A549细胞、肺癌1299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4~8则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活性。结论:二萜生物碱是铁棒锤药材的主要及有效化学成分,其中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均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魏鼎华王菲宋蓓崔九成宋小妹岳正刚
关键词:铁棒锤二萜生物碱细胞毒活性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1
2017年
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中药活性成分具有快速、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其合成以及应用于分离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中药化学家们的青睐,而探索印迹聚合物的结构与中药活性成分离效率之间规律关系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种类(黄酮、生物碱、苯丙素、萜类等)分类阐述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最新应用,以期为后续设计选择性更高的中药活性成分分离新材料提供参考。
左振宇张光辉雷福厚杨海刚张乐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中药黄酮生物碱苯丙素萜类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龙胆泻肝汤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2022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龙胆泻肝汤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龙胆泻肝汤的活性化合物及相关靶点;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ASD的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主要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的PPI网络图。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龙胆泻肝汤与关键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共选出龙胆泻肝汤中10种药材对应的245个靶点,其中与ASD有162个共表达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115个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344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中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等,与AKT1、IL-6、TNF等核心靶点稳定结合。结论龙胆泻肝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调节AKT 1、IL-6、MAPK 3、TP53、TNF等核心基因参与ASD的治疗,同时也说明龙胆泻肝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ASD的作用。
张梦佳于娇妍刘庆庆李佳敏王斌杨奇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龙胆泻肝汤孤独症谱系障碍
红花黄色素A联用β乳香酸对血瘀证大鼠全血粘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联用β-乳香酸(β-BA)对血瘀证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和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HSYA(100 mg/kg)组、β-BA(200 mg/kg)组、联合用药(HSYA 50 mg/kg+β-BA 100 mg/kg)组,每12h给药1次,连续7 d。第5次给药后给予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7 mg/kg)2次,间隔4 h,中间给予冰水刺激以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末次给药30 min内取腹主动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和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指标(WBV)。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 s,5 s,30 s,200 s切变率全血粘度普遍升高,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HSYA组、β-BA组、联合用药组大鼠1s,5s,30s,200s切变率全血粘度降低,血浆TT、PT、APTT延长,FIB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YA联用β-BA能显著改善血瘀证大鼠凝血功能和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
翟小虎李玉文王明明马忠英刘天龙张一凯尚沛津梁凌飞王斌文爱东
关键词:血瘀证全血粘度
大黄酸配伍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慢性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大黄酸(RH)配伍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慢性肾病(CKD)模型大鼠抗炎、抗氧化、抗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H(100 mg/kg)组、HSYA(50 mg/kg)组和RH(100 mg/kg)+HSYA(50 mg/kg)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CKD模型。试剂盒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中IκBα、p-IκBα、NF-κB p-65、p-p65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RH和HSYA配伍使用明显降低MDA水平,提高SOD及GSH-Px活性;减少肾小球炎细胞浸润,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磷酸化的IκBα及p65蛋白表达;使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且效果好于单用组。结论在CKD进程中,RH和HSYA配伍使用可抑制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抑制肾小球炎细胞浸润,降低细胞凋亡,且效果好于两个药物单用。
李会会胡娜平刘美佑李帆鹿成韬文爱东
关键词:大黄酸抗炎
共1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