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作品数:885 被引量:5,956H指数:34
相关作者:周学武殷跃建叶菁陈星谢小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3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4篇经济管理
  • 1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6篇政治法律
  • 68篇文化科学
  • 56篇天文地球
  • 34篇建筑科学
  • 23篇社会学
  • 21篇农业科学
  • 15篇历史地理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水利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5篇城市
  • 91篇生态
  • 69篇土地利用
  • 43篇耕地
  • 42篇法律
  • 37篇长江
  • 29篇农村
  • 28篇生态系统
  • 26篇影响因素
  • 26篇城镇化
  • 25篇生态系统服务
  • 25篇经济带
  • 23篇实证
  • 22篇整治
  • 20篇土地整治
  • 19篇旅游
  • 17篇乡村
  • 17篇教学
  • 17篇长江经济
  • 17篇长江经济带

机构

  • 864篇中国地质大学...
  • 9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4篇国土资源部
  • 59篇中国地质大学...
  • 45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国土资源
  • 15篇武汉大学
  • 13篇湖北大学
  • 9篇华侨大学
  • 9篇宁波职业技术...
  • 9篇湖北文理学院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土地勘测...
  • 5篇安徽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49篇李江风
  • 45篇胡守庚
  • 35篇王占岐
  • 24篇龚健
  • 21篇张志
  • 19篇丁镭
  • 17篇杨俊
  • 16篇刘超
  • 15篇曾克峰
  • 13篇方世明
  • 12篇蓝楠
  • 12篇黄德林
  • 12篇李世祥
  • 9篇成金华
  • 9篇金贵
  • 9篇宦吉娥
  • 9篇李全峰
  • 7篇张艳芳
  • 7篇黄亚林
  • 7篇田美玲

传媒

  • 55篇湖北农业科学
  • 49篇中国国土资源...
  • 36篇国土资源科技...
  • 35篇资源科学
  • 3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1篇安全与环境工...
  • 29篇中国土地科学
  • 26篇水土保持研究
  • 23篇长江流域资源...
  • 13篇统计与决策
  • 12篇生态学报
  • 1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0篇中国人口·资...
  • 10篇经济地理
  • 10篇中国矿业
  • 9篇前沿
  • 8篇中国农业资源...
  • 7篇地理学报
  • 7篇地域研究与开...
  • 7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4篇2024
  • 69篇2023
  • 57篇2022
  • 73篇2021
  • 75篇2020
  • 79篇2019
  • 91篇2018
  • 100篇2017
  • 77篇2016
  • 76篇2015
  • 69篇2014
  • 72篇2013
  • 22篇2012
8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战略设计——以青海省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制定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总体战略,统筹区域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以青海省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明确生态脆弱区进行土地整治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将生态整治理念贯穿于土地整治战略路径中,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整治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确定青海省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顺利完成。
王文婷龚健扶凡群辛浩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脆弱区
武陵山脉核心区石漠化演变及其经济驱动机制——基于贵州铜仁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
2018年
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是我国土地退化的三大问题之一,也是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利用Landsat数据提取了贵州省铜仁地区2000—2014年的石漠化情况,并对其演化过程中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对其经济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铜仁市石漠化情况主要出现在西北部,其集聚态势十分显著;(2)空间转移概率矩阵显示石漠化整体改善的趋势比较明显,但潜在石漠化地区的控制并不容易,因此应着眼于潜在石漠化地区的控制的改善,防微杜渐,从源头上遏制恶化的趋势;(3)种植业对于石漠化有抑制作用,而畜牧业的发展则加剧了石漠化的恶化,而工业与服务业则有助于控制石漠化的扩张。最后,提出了重点治理、全面控制、加速推进现代化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3条发展建议。
苏攀达丁镭曾克峰
关键词:石漠化空间面板数据
动态时空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集聚演化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研究目的】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是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7年的市级投入产出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关联模型,测度并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集聚演化特征。【研究结果】2004—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增长快,中、下游增长慢,整体仍处于中低水平;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高效率区域(一、二类)逐渐由“斑点”状扩张为“斑块”状,中、低效率区域逐渐缩小,城市群间、上中下游间的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逐步收敛;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空间形态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高效率均质区域(H-H类型)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且逐渐聚集成片,中原城市群首次出现H-H集聚区;低-高关联(L-H类型)由山东潍坊市转变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低关联(H-L类型)分布在兰州市;低效率均质区域(L-L类型)分布在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结论】建议黄河流域在整体上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个体上注重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资本投资规模与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合理配置共享,且对上、中、下游区域实行差异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更好地服务于黄河流域城市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王鹏赵君阎晓娟杨涛张晶马尚伟张道军
关键词:随机前沿分析城市地质黄河流域
我国资源型城市废弃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3年
废弃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是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中的知识图谱分析技术,对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出的近20年的970篇和WoS核心集数据库检索的1740篇废弃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中英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进展与趋势梳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废弃矿区土地再利用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刊文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核心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网络体系初步建立;②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可视化结果显示研究视角随国家政策变化呈现多领域、多学科交叉参与境况,研究主题由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资源价值评价—景观再生设计—工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模式等逐渐发展演化;③研究内容逐步转向生态价值挖掘与资源潜力评价、资源转型路径探索与创新、构建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开发模式。该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废弃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与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张洪波廖启鹏
关键词:废弃矿区CITESPACE
基于物联网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监管平台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了国土资源信息化监管平台,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分别对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与配置、国土资源规划、国土资源利用与国土资源保护四个方面实现了监管;基于此,提出了国土资源监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主要监督平台,包括形势分析、核查比对、监测预警、廉政建设、集约评价和绩效评价6种监管模式。以黄石市为主要示范区,从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两个方面对监管平台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黄石市在国土资源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应用和示范效果。因此,基于物联网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监管平台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方法是科学合理的,但由于技术及时间等的限制,该平台仍须改进。
田家华瞿晓珊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技术
我国非传统腐败的社会组织治理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腐败现象日益呈现出间接性、隐蔽性等新特点,针对这种非传统腐败,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社会组织治理非传统腐败有其优越性,我们应借鉴韩国透明国际等国际组织的经验,充分认识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非传统腐败的成效与不足,积极探讨改进方略。立足现实实践,要注重从政府与社会组织两方面构建社会组织的力量,并从社会组织成为国家权力的制约监督者、政府和市场接触的中介者、反非传统腐败宣传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以及反非传统腐败国际交流的推动者这四个方面,营造社会组织参与治理非传统腐败的合力。
刘中兰王俊
关键词:社会组织
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规制机制研究——以俄亥俄州为研究对象
我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才刚刚开始,相关的环境影响才逐步显现。开发实践与相关技术还处于不断革新之中,与之相应的环境管制框架也刚刚形成,尚不成熟。在监管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为了促进页岩气开发,同时维护青山绿水环境,...
涂亦楠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开发
引入生态理念的农村居民点再利用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中国农村地区现行的居民点再利用模式单一,部分地区出现复垦地二次抛荒的问题,与此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峻。本研究通过引入生态理念,将生态用地作为居民点再利用新方向,建立考虑人地多因素的再利用评价体系,得出再利用优先方向,以期减少耕地闲置、改善生态环境,并以湖北省房县为研究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例,通过改进型TOPSIS法和综合打分法对比研究,给出该地400余块农村居民点土地再利用建议。结果表明:房县潜在可再利用居民点具有明显区位特征,土地总体规模不断下降;过半居民点地块被评价为"非耕"类型,不同评价方法下"宜耕"地块规模差异显著。研究指出:评价体系适合微观层面地块宜耕性的判别,有继续扩展影响因子维度、丰富评价结果多样性的空间;过去"复垦优先"模式不合理,再利用评价显得迫在眉睫,可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不同方法设置各类土地规模,尝试融合各类土地整理项目的流程与指标;下一步需考虑居民点再利用实施中的影响因素,建立贯穿再利用全过程的框架体系。
徐枫王占岐张红伟
关键词:生态理念农村
特殊自然地物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21
2016年
揭示微观影响因素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作用关系,是提高城市地价和房价预测水平,有效进行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础工作。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测度与分析特殊自然地物湖、江、山体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尝试根据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解释住宅地价和房价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部分原因。结果表明:(1)住宅地价和房价与各自然地物之间呈现空间非平稳的影响作用关系;(2)湖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平均边际价值分别为0.11元/m2、0.52元/m2,江均为0.15元/m2;在区域分布上,住宅地价和房价高值区受湖和江的影响更显著,面积较大的湖泊(如东湖)因受周边商服繁华程度、供给能力等因素影响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作用存在各向异性;城市的山体或因坡度小、分布零散及周边特殊用地结构如黄鹤楼等保护性建筑限制了区域土地的商业开发,使其对住宅地价和房价影响作用不显著;(3)住宅地价与房价受湖影响的作用变化趋势并未呈现空间一致性,而是切合了区域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价格走势,且变化幅度与价格高低呈正相关;住宅地价和房价受江影响的边际作用力大小差别不大,空间上表现为梯度和圈层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杨剩富胡守庚徐枫童陆亿
关键词:住宅地价房价山体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网络热词”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网络热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内容,对理工科大学生使用网络热词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网络热词"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使用态度、使用语境和"网络热词"词性与大学生生活之间的交互关系等得出以下结论:"网络热词"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显著影响;基本人口变量因素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热词"的影响不显著;大学生使用"网络热词"会受到词语的语境(环境)影响,但不显著;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性质的"网络热词"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充分尊重青年的网络话语诉求,消除大学生对"网络热词"的刻板印象,宣扬积极正面的"网络热词",淡化消极负面的"网络热词",培养大学生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
韦佳伲黄德林
关键词:网络热词大学生
共8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