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130 被引量:358H指数:7
- 相关作者:丁坚强胡依红潘刚雷刘巨敏钟良康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776例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广泛存在并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胃肠道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我国腹泻病发病率很高,发病率居传染病之首位。引起该病的病原很多,其中以细菌引起腹泻者占比例最大,且常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为主。在我国每年腹泻病患者达8亿余人次,
- 谢益君曹利君陈米娜金圆
-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腹泻患者致病菌分析腹泻病患者公共卫生问题感染性腹泻
- 1996~2003年宁波市镇海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为估算 2 0 0 4年和 2 0 10年宁波市镇海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 ,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对 1996~ 2 0 0 3年居民主要死因数据进行整理 ,发现宁波市镇海区的恶性肿瘤死因构成逐年上升 ,预计 2 0 0 4年将达到2 0 2 .17/ 10万 ,到 2 0 10年可高达 3 0 3 .0 6/ 10万 ,在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中 ,肝癌、胃癌、肺癌分别列为前三位 ,2 0 0 2年宁波市镇海区与全国部分市、县恶性肿瘤同期死亡率相比较 ,呈显著性差异。
- 胡依红范善康董选军
- 关键词:死因恶性肿瘤
- 宁波市镇海区普通人群戊型肝炎血清学调查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镇海区普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镇海区2 300名居民并采集血样,剔除94份不合格血样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戊肝病毒Ig G抗体,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镇海区普通人群戊肝病毒Ig G抗体阳性率为21.85%(482/2 206);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随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不同职业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01),农民和养猪户阳性率分别为42.07%、31.71%,占前两位。结论镇海区戊肝感染阳性率与年龄和职业有关,重点人群戊肝感染危险因素高,建议加强戊肝监测与防控。
- 吴永谢益君陈米娜闫克栋刘安平洪潞
- 关键词:肝炎戊型感染率血清流行病学
-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宁波市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资料,对其再感染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及基础疾病史对新冠病毒再感染的影响。结果共调查897例既往感染者,其中115例再感染者,再感染率为12.82%。再感染者两次感染间隔时间M(Q1,Q3)为1 052(504,1 056)d。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初次感染变异株类型、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初次感染严重程度与再感染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60岁组(OR=2.10,95%CI:1.11~3.97);距初次感染<6个月组无再感染发生,≥12个月组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6~个月组(OR=6.68,95%CI:3.46~12.90);初次感染严重程度为普通型和轻型者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无症状感染者(OR=2.64,95%CI:1.18~5.88;OR=2.79,95%CI:1.27~6.11)。结论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是再感染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6个月内出现再感染的概率较低。
- 褚衍茹陈奕雷松张言武易波马建明闫克栋王赟李保军吕梦倩许国章张栋梁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影响因素
- 灰色关联分析在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介绍如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了解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规律。[方法]对1998—2007年宁波市镇海区资料完整的8种传染病发病数据建立灰色系统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在所列的8个病种中,对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的发展趋势最接近的病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淋病、细菌性痢疾、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出血热、伤寒副伤寒、梅毒及麻疹。[结论]综观10年镇海区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病毒性肝炎、淋病、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是发病率较高的病种,降低其发病率是降低总发病率的主要环节。
- 吴永胡依红
-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法传染病疫情管理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队伍现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宁波市镇海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现况,为今后基层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实施调查,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用构成比等统计指标描述基层疾控队伍现状。结果镇海区现有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43名,人事代理制编制占62.79%,男女性别比为1︰6.17,平均从事疾控工龄7.5年,大专以上学历占79.07%,护理类专业毕业人员占到41.86%,初级职称以上的占79.07%。结论镇海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配备数量与现代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对口性偏低,队伍结构严重失调,稳定性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 潘刚雷金寒洁盛冬萍
-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
- 镇海区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宁波市镇海区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镇海区2008年5月-2018年12月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对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复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8年5月-2018年12月镇海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3 317例,重复发病974例次,重复发病率为6.82%。其中男童589例,占63.74%;1岁~组365例,占39.50%;散居儿童594例,占64.29%;外来人口568例,占61.47%。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病例集中在骆驼街道、蛟川街道和庄市街道,占7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251,95%CI:1.088~1.438)、首次发病年龄<5岁(0岁~组,OR=7.535,95%CI:4.844~11.719;1岁~组,OR=5.469,95%CI:3.602~8.304;2岁~组,OR=4.975, 95%CI:3.243~7.631;3岁~组, OR=3.915, 95%CI:2.530~6.058;4岁~组, OR=2.277, 95%CI:1.379~3.760)和外来人口(OR=1.466,95%CI:1.277~1.683)是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的危险因素。重复发病病例中外来人口的首次发病年龄较本地人口更小(P<0.05)。结论镇海区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为6.82%,应重点关注男性、低年龄发病儿童和外来人口,加强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 陆静珠曾凡夫金圆闫克栋徐中史陈转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镇海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镇海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方法于2012-2017年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镇海区15~24岁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校外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2 638名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2.21%。38.29%的校外青少年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和最近一次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2.97%和45.44%。有过性行为的校外青少年中40.99%存在高危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黄色小说/影像(OR=1.40,95%CI:1.05~1.88)、接受过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OR=1.70,95%CI:1.21~2.40)、认同婚前性行为(OR=1.53,95%CI:1.08~2.17)是校外青少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女性(OR=0.58,95%CI:0.44~0.78)、19~24岁(OR=0.55,95%CI:0.37~0.81)和知晓艾滋病知识(OR=0.68,95%CI:0.52~0.88)是保护因素。HIV抗体阳性率为0.19%;梅毒阳性率为0.30%;HCV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镇海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看黄色小说/影像、接受过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和认同婚前性行为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高。
- 丁坚强姜海波陈婉君项琼珊
-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高危性行为
- 食品中敌敌畏与敌百虫快速测定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食品中敌敌畏、敌百虫的定性方法。方法:敌敌畏、敌百虫在碱性吡啶溶液中,有少量碘液存在时能形成红色物质,由吡啶层显红色而检出。结果:敌敌畏或敌百虫达到0·01mg/kg的量就能检出。结论:此法快速、简便方便,可用于食品中此类农药残留的定性、筛选。
- 方波钟良康
- 关键词:敌敌畏敌百虫化学法
- 2011—2019年宁波市某区814名暗娼艾滋病KAP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历年暗娼人群哨点监测工作资料,描述该人群人口学特征,分析该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信、行信息(KAP调查),为政府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决策提供资料。方法通过现况研究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场所来源的暗娼人群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其知、信、行相关指标进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对艾滋病相关行为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明确今后干预重点方向。结果研究对象814名,舞厅来源占88.57%(721/814),外省户籍占91.89%(748/814),各场所人口分布不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6.80%(788/814),拥有艾滋病预防意识比例为79.39%(2585/3256),艾滋病正确行为比例为56.63%(1383/2442),KAP调查的"知行分离"现象存在。该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出率为3.68‰(3/814)。"场所来源为其他(OR=0.229)""最近1年艾滋病检测未覆盖(OR=1.961)""年份(OR=0.336)",是暗娼人群最近1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该地暗娼人群以外省户籍为主,艾滋病相关知晓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应将干预工作重点放在改变人群的态度和行为上,改变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行分离"的现状,应加大HIV抗体筛查力度,普及安全套使用,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创新性,广泛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提升干预工作覆盖面至外省新转入的人群,从而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 杨庆伟丁坚强刘巨敏
- 关键词:艾滋病暗娼KAP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