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品数:83 被引量:363H指数:10
相关作者:徐明敏陈耀荣陈波肖伟顾锋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9篇色谱
  • 8篇色谱法
  • 7篇液相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健康
  • 6篇液相色谱法
  • 6篇高效液相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病毒
  • 5篇液相
  • 5篇萃取
  • 5篇慢性病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固相
  • 5篇固相萃取
  • 5篇发病
  • 5篇发病率
  • 4篇新型冠状病毒

机构

  • 82篇宁波市北仑区...
  • 23篇宁波市疾病预...
  • 6篇浙江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宁波大学
  • 4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慈溪市疾病预...
  • 3篇宁波市海曙区...
  • 3篇宁波市镇海区...
  • 3篇宁海县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宁波市江北区...
  • 2篇宁波市鄞州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宁波出入境检...
  • 1篇嘉善县疾病预...

作者

  • 12篇徐明敏
  • 12篇顾锋
  • 11篇陈波
  • 11篇王雪英
  • 10篇肖伟
  • 9篇贺佩
  • 8篇陈耀荣
  • 7篇罗颖芝
  • 7篇石小俊
  • 6篇徐国丰
  • 6篇李辉
  • 5篇张栋梁
  • 5篇陈奕
  • 5篇刘世炜
  • 5篇许国章
  • 5篇王赟
  • 4篇易波
  • 4篇葛国川
  • 4篇李思萱
  • 3篇劳旭影

传媒

  • 22篇浙江预防医学
  • 8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预防医学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波市北仑区2008年麻疹IgM抗体检测与分析
王汀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宁波市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资料,对其再感染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及基础疾病史对新冠病毒再感染的影响。结果共调查897例既往感染者,其中115例再感染者,再感染率为12.82%。再感染者两次感染间隔时间M(Q1,Q3)为1 052(504,1 056)d。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初次感染变异株类型、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初次感染严重程度与再感染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60岁组(OR=2.10,95%CI:1.11~3.97);距初次感染<6个月组无再感染发生,≥12个月组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6~个月组(OR=6.68,95%CI:3.46~12.90);初次感染严重程度为普通型和轻型者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无症状感染者(OR=2.64,95%CI:1.18~5.88;OR=2.79,95%CI:1.27~6.11)。结论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是再感染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6个月内出现再感染的概率较低。
褚衍茹陈奕雷松张言武易波马建明闫克栋王赟李保军吕梦倩许国章张栋梁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影响因素
宁波市北仑区1987—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北仑区1987—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淋病防治工作提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7--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淋病年均发病率为98.53/10万,位居各类性病首位(36.8%),发病呈上升趋势,淋病所占性病构成逐年减少;男性多于女性(1.2:1);发病以20~39岁中青年为主(71.8%),15岁以下儿童占有一定比例(2.0%);已婚患者4556例(71.1%);报告本地5507例(86.0%);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44.5%)。[结论]北仑区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强性传播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是当前预防性病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
贺佩肖伟
关键词:淋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北仑区2005-2008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李岳良吴以华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宁波市北仑区市售贝类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创伤弧菌在北仑区市售贝类海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及规律,为日后对其开展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宁波市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2019年、2020年共采集400份样品,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创伤弧菌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贝类海产品中,创伤弧菌阳性样品多为帘蛤目和列齿目,其中血蚶的检出率最高(22.73%);创伤弧菌在7月、8月的检出率高于9月、10月。结论宁波市北仑区市售贝类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存在种间差异,帘蛤目和列齿目贝类受污染的风险相对更高,且在7月、8月污染发生最为严重。日后开展监测和监管工作时,需对创伤弧菌高风险产品及高发生时期重点关注,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控。
沃钰斌王汀李岳良孙吉浩徐明敏
关键词:创伤弧菌监测分析
2011-2017年宁波市北仑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2011-2017年宁波市北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7年宁波市北仑区手足口病流性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2011-2017年宁波市北仑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5 7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3.45/10万,其中重症病例28例,死亡病例2例,发病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手足口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于9-11月出现次高峰。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周边地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8.93%,男性HFMD的年均发病率为418.07/10万,女性HFMD的年均发病率为305.21/10万,男女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54,P<0.01),男女性别比为1.5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64.68%),幼托儿童(31.72%),学生(3.20%)为主。实验室确诊病例657例,其中EV71型、Cox A16型及其他肠道病毒各占31.96%、30.29%及37.60%。结论宁波市北仑区手足口病疫情的地区性、季节性明显,5岁以下儿童高发,且病原体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并强化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的分型及监测,以降低该区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
葛锦荣孙霞霞朱彩蓉蒋敏李巧方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97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之一,发病人数位居全球第2位。宁波市北仑区自2001年12月开始启动“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通过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发现并治愈了大量病例,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近年来北仑区结核病控制中问题所在,从不同角度评价结核病控制成效,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8--2009年所获得的106株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分析报告如下。
石小俊张幼萍陈耀荣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发病人数药敏试验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番茄酱中4种苏丹红染料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番茄酱中苏丹红Ⅰ、Ⅱ、Ⅲ、Ⅳ。方法样品用乙腈∶三氯甲烷(v/v)=3∶1提取,经Pro Elut SDH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和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经梯度洗脱分离,在500nm波长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苏丹红Ⅰ、Ⅱ、Ⅲ、Ⅳ在0.1-20μg/m L浓度范围内的加标回收率在83.4%-94.6%,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5.4%,在0.1-20.0 mg/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LOD)分别为苏丹红Ⅰ4μg/kg、苏丹红Ⅱ8μg/kg、苏丹红Ⅲ4μg/kg、苏丹红Ⅳ5μg/k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番茄酱中苏丹红Ⅰ、Ⅱ、Ⅲ、Ⅳ残留的检测需要。
陈波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番茄酱
北仑区综合性医院慢性病监测方法探讨
2009年
张幼萍顾锋
关键词:慢性病防治工作监测方法人口老龄化疾病发病率身心健康
宁波市≥25岁居民高胆固醇症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宁波市≥25岁居民高胆固醇(total cholestrol,TC)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使用宁波市2015年成人慢性病监测血清TC水平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ntable fration,PAF),采用2015年死因监测资料和人口统计数据估算血清高TC相关疾病归因死亡人数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2015年宁波市≥25岁居民血清TC水平为(4.92±0.97)mmol/L,男性血清TC水平(4.89±0.96)mmol/L低于女性(4.93±0.98)mmol/L,城市地区(4.91±0.95)mmol/L与农村地区(4.92±0.99)mmol/L居民血清TC水平基本一致,不同性别及地区居民血清T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归因于血清高TC的死亡人数1139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97%;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归因于血清高TC的死亡人数分别为771人和368人,PAF分别为33.25%和11.61%。血清高TC导致宁波市期望寿命损失0.27岁,女性0.29岁高于男性0.25岁,城市地区期望寿命损失与农村地区一致均为0.27岁。结论宁波市血清高TC水平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对女性期望寿命的影响大于男性。
冯伟王永李思萱毛书奇龚清海朱银潮张良李辉刘世炜
关键词:胆固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