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3,749 被引量:14,737H指数:46
相关作者:李希慧刘广三廖明张慧王俊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72篇期刊文章
  • 36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25篇政治法律
  • 101篇经济管理
  • 57篇社会学
  • 33篇文化科学
  • 14篇医药卫生
  • 12篇哲学宗教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军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59篇犯罪
  • 837篇刑事
  • 731篇刑法
  • 468篇司法
  • 259篇法律
  • 226篇死刑
  • 179篇诉讼
  • 166篇未成年
  • 153篇修正案
  • 152篇刑法修正
  • 145篇刑罚
  • 144篇未成年人
  • 143篇刑法修正案
  • 142篇刑事政策
  • 120篇刑事诉讼
  • 113篇刑事司法
  • 103篇量刑
  • 97篇检察
  • 94篇法治
  • 83篇网络

机构

  • 3,536篇北京师范大学
  • 82篇中国人民大学
  • 58篇中国政法大学
  • 53篇中国法学会
  • 29篇北京市人民检...
  • 27篇中华人民共和...
  • 21篇国家检察官学...
  • 21篇中国社会科学...
  • 20篇北京市海淀区...
  • 17篇中国人民公安...
  • 15篇中央财经大学
  • 15篇中南财经政法...
  • 14篇西南政法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
  • 13篇武汉大学
  • 1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1篇福州大学
  • 11篇黑龙江大学
  • 11篇北京市石景山...
  • 10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04篇赵秉志
  • 116篇王志祥
  • 95篇卢建平
  • 62篇袁彬
  • 60篇孙道萃
  • 57篇高铭暄
  • 52篇黄晓亮
  • 48篇宋英辉
  • 45篇黄风
  • 44篇吴宗宪
  • 44篇阴建峰
  • 43篇刘广三
  • 43篇刘科
  • 40篇李希慧
  • 39篇张磊
  • 37篇赵军
  • 36篇彭新林
  • 34篇何挺
  • 29篇周振杰
  • 26篇左坚卫

传媒

  • 318篇刑法论丛
  • 168篇人民检察
  • 143篇法学杂志
  • 84篇中国刑事法杂...
  • 78篇中国检察官
  • 72篇法治研究
  • 61篇国家检察官学...
  • 60篇山东警察学院...
  • 58篇河北法学
  • 53篇河南警察学院...
  • 42篇法学
  • 42篇法律适用
  • 38篇青少年犯罪问...
  • 34篇政治与法律
  • 33篇2008年中...
  • 32篇北京师范大学...
  • 32篇南都学坛(南...
  • 31篇江西社会科学
  • 27篇民主与法制
  • 26篇中国法学

年份

  • 2篇2024
  • 43篇2023
  • 81篇2022
  • 132篇2021
  • 168篇2020
  • 167篇2019
  • 253篇2018
  • 291篇2017
  • 221篇2016
  • 204篇2015
  • 207篇2014
  • 183篇2013
  • 271篇2012
  • 275篇2011
  • 235篇2010
  • 243篇2009
  • 259篇2008
  • 186篇2007
  • 95篇2006
  • 20篇2005
3,7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法与保密法衔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修订的保密法实施以后,刑法在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等危害国家秘密犯罪的具体罪名规定上,有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保密法的衔接凸显很多问题,导致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出现缺失和不力的情况,亟须进行完善。
孙战国
关键词:刑法保密法衔接
认罪认罚从宽之“出罪”
迄今为止,法治是人类社会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方式,国家只能通过法治提升治理能力,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法治固然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然而就其最直接的条件而言,必须存在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思维方式,...
宋鹏王晓雪
论前科与死刑的限制适用被引量:4
2017年
前科对量刑(死刑适用)的影响,无论是趋重调节还是趋轻调节,既要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也要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谴责性理论""危害性理论"和"同情克减理论"共同为前科影响量刑(死刑适用)提供完整诠释框架。前科在域外死刑裁量实践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我国实践中的惯性思维是将前科作为强化死刑适用的依据,而其限制、弱化死刑适用的积极功效却未被发掘。"无前科"属于前科情节的范畴,应高度重视其限制死刑适用的价值。在有前科的情况下,需综合衡量当下犯罪以及前科的实际情况,进行双重规范判断,根据是同种前科还是异种前科、故意前科还是过失前科、重罪前科还轻罪前科、前科是否经过一定期限、前科是否消灭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彭新林
关键词:前科酌定量刑情节死刑限制适用死刑裁量
日本死刑民意现状、原因及其价值探析
2018年
在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与亚洲国家整体减少适用死刑的背景下,近几年内日本死刑判决数量与执行数量却在持续上升。民意是日本现代死刑制度存留与适用的决定性因素,日本死刑民意官方调查多次显示,大部分民众支持存留死刑。文化观念、社会环境与司法效果、死刑政策与死刑制度是呈现日本民意现状、影响民意浮动的外在因素。为了更好地发挥民意存留死刑的功效,日本政府从成因、表达与价值层面对民意进行逐步'操控',其死刑民意调查问卷设置之合理性与相关结论之准确性均值得深究。探析日本死刑民意现状、原因并反思死刑民意的价值对我国死刑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卢建平俞静之
关键词:民意
论食品监管者刑事责任的激活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食品监管者的刑事责任,但却是以渎职罪的形式出现,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追究监管者的责任并不能单纯按照渎职罪的归责要求,而需要结合监督过失的相关理论,因为食品监管者的责任已不再是单纯的渎职责任,其所保护...
关键词:监督过失食品监管刑事责任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论犯罪学的诞生及其标志
2011年
犯罪学是一门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学科,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接受。但是,对于犯罪学的诞生及其标志等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要认识和确定犯罪学的诞生,必须确立犯罪学诞生的参照点,这样的参照点有三个:犯罪中心性、综合性、非规范性。根据这些参照点进行判断,把贝卡里亚是看成犯罪学的创始人或者"犯罪学之父",把龙勃罗梭看成是现代犯罪学的创始人或者"现代犯罪学之父",把他们的代表作出版的年代分别看成是犯罪学诞生和现代犯罪学诞生的年代与标志,是比较合理的。
吴宗宪
关键词:犯罪学创始人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解释论纲被引量:3
2012年
伴随着中国进入风险社会,刑法解释进路的选择应当做相应的调整,在纷繁复杂的风险社会中应当正视并重视刑法解释中的实质化趋向,确立法官个案解释,寻求社会当下问题的妥当解决。但具体刑法解释方法的合理运用仍非常重要,正义目的只有在方法的明证中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
王昭振
关键词:风险社会刑法解释个案解释
刑诉法修改与职务犯罪侦查面临的课题被引量:17
2012年
新刑事诉讼法在诸多方面对侦查程序作出修改,在强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能力的同时,也对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将使检察机关在实践中面临许多全新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应当充分认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意义,正确把握立法意图和条文涵义,落实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要求办案人员要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正确处理职务犯罪侦查与律师辩护权的关系;加强与审查批捕部门、公诉部门的联系;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总结研究,发布指导性案例;对办案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技能进行培训。
宋英辉王贞会
关键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保障人权辩护职能
P2P下载的刑法考量与应对被引量:9
2014年
P2P下载技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变异,引发著作权犯罪、色情犯罪的泛滥。为有效规制和惩罚网络犯罪,需要对P2P下载有关行为重新检视:终端用户下载并上传淫秽物品的交互性行为,宜定性为传播行为,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种子上传者的行为,则要突破单纯解释传统刑法的入罪模式,纳入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保护视野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需要摆脱传统共犯模式的瓶颈,通过立法将帮助行为予以正犯化。
陈志刚李山河
关键词:P2P
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以数据及其运用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8
2016年
实证研究数据的核心内涵在于研究者基于自身经验的直接发现,其外延应基于这一核心内涵延展,而不受形式、载体等外在表现的过多限制。用数据进行测量是实证研究的基本观念,测量的实施需要经由概念化、操作化。刑事司法领域的测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开展科学有效地直接测量,是实证研究的核心环节和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刑事司法实证研究涉及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能够提供很多观察不同种类数据特征、优劣与运用规则的视角。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中数据的运用应当遵循寻求较佳数据、量力而行、组合运用以及不迷信数据的原则。我国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的数据运用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值得反思。现阶段大数据尚未对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产生质的影响,但却能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启示与思考。
何挺
关键词:刑事司法实证研究大数据
共3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