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作品数:1,010 被引量:923H指数:12
相关作者:庄锡华南翔金文野高志忠杨爱姣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27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1篇文学
  • 176篇哲学宗教
  • 101篇文化科学
  • 73篇语言文字
  • 73篇历史地理
  • 46篇艺术
  • 30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11篇政治法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3篇文学
  • 62篇文化
  • 50篇美学
  • 35篇审美
  • 34篇小说
  • 31篇艺术
  • 29篇叙事
  • 22篇主义
  • 22篇国文
  • 20篇身体
  • 20篇女性
  • 20篇文艺
  • 19篇教育
  • 19篇汉语
  • 18篇代文
  • 16篇儒家
  • 15篇社会
  • 15篇孔子
  • 14篇中国文学
  • 13篇宋词

机构

  • 895篇深圳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5篇吉林省教育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中国艺术研究...
  • 2篇广东财经大学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作者

  • 40篇王晓华
  • 29篇徐晋如
  • 22篇景海峰
  • 14篇南翔
  • 11篇庄锡华
  • 8篇李立
  • 7篇王立新
  • 6篇江玉琴
  • 6篇曹清华
  • 5篇刘尊明
  • 5篇杨爱姣
  • 5篇牛鹏涛
  • 5篇曹征路
  • 5篇张玉新
  • 4篇左江
  • 4篇金文野
  • 4篇陈海静
  • 3篇汤奇云
  • 3篇段映虹
  • 3篇郁龙余

传媒

  • 4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8篇学术研究
  • 16篇深圳大学学报...
  • 13篇作家
  • 13篇文史知识
  • 12篇湖南科技学院...
  • 11篇文艺研究
  • 10篇文艺争鸣
  • 9篇文艺理论研究
  • 9篇兰州教育学院...
  • 9篇特区实践与理...
  • 8篇古籍整理研究...
  • 8篇学习月刊
  • 8篇社会科学文摘
  • 8篇美与时代(美...
  • 8篇开封文化艺术...
  • 7篇齐齐哈尔大学...
  • 7篇外国美学
  • 6篇社会科学战线
  • 6篇学术月刊

年份

  • 6篇2024
  • 81篇2023
  • 80篇2022
  • 82篇2021
  • 88篇2020
  • 88篇2019
  • 53篇2018
  • 61篇2017
  • 43篇2016
  • 26篇2015
  • 26篇2014
  • 24篇2013
  • 23篇2012
  • 31篇2011
  • 25篇2010
  • 24篇2009
  • 30篇2008
  • 23篇2007
  • 18篇2006
  • 12篇2005
1,0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宋词定量分析的理论探求与学术实践被引量:1
2010年
回顾起来,我们在词学研究中尝试做定量分析,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开始的,如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一九九四年秋,为了参加在湖北襄樊召开的、由《文学遗产》编辑部、湖北大学中文系、襄阳师专中文系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词学研究走势学术研讨会’,王兆鹏先生与我合作撰写了一篇题为《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的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交流,受到与会学者的热情关注和好评。会后,这篇论文即在《襄阳师专学报》一九九五年第一期全文刊发。由于《襄阳师专学报》为湖北省非正式期刊(准印证为鄂内刊第四七九号),发行范围及数量皆有限,因此该文刊发后影响也不大。之后。
劉尊明
关键词:唐宋词词学研究宋代词人浣溪沙
晏几道与吴文英“梦”词的比较
2020年
北宋词人晏几道与南宋词人吴文英是宋代词坛上擅长写“梦”的著名词人。他们有着相近的情感经历和伤痕心理,借助“梦”的形式构筑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表达方式上以追忆和梦境为主,但小晏词更真挚感人,吴词更深隐幽微,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小晏的“梦”词大多抒情叙事的脉络明显,梦窗词则跳跃性强,多时空错乱和场景跳跃。通过对小晏与梦窗二人的“梦”词的的分析,比较其在意境构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探究二者“梦”词的艺术特质。
邵洋
关键词:晏几道
论茅盾对鸳鸯蝴蝶派的批评及其意义
茅盾是"五四"时期新文学对鸳鸯蝴蝶派进行批评的重要理论家之一。由于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和《小说月报》主编的双重身份,茅盾对鸳鸯蝴蝶派的批评具有了超越个体意义上的重要性和典型性。茅盾当时所批评的鸳鸯蝴蝶派指的是广义上的...
谢晓霞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历史意义
文献传递
人工智能与后人类美学被引量:18
2020年
随着非人类智能体的出现,一种超越人类场域的交互关系诞生了。在这种新的语境中,人类主义成为告别的对象,后人类话语(包括后人类主义、后人类中心主义、后人类人文学科)则应运而生。相应的位移虽然还远未完成,但其影响已经延伸到美学领域。从正在诞生的理论踪迹来看,后人类美学既"不局限于人类的判断",也不"特别聚焦人类主体性",而是注重"事物的个体性和互补性"。它倡导面向事物自身的后人类本体论,强调协调人类智能体和非人类智能体的交互性法则。由于强调事物自身的自我组织能力,相应言说展示了超越传统感性学的特征:其一,它是一种涵括了人类、机器、自然存在的交互美学;其二,它是彰显人类-机器连续性的具身性美学;其三,它是涵括了机器主体的加强版的生态美学。随着想象中的鸿沟(如人类-机器、生命-技术、有机-无机)被填平,未来的后人类美学将具有更丰盈的形态。
王晓华
关键词:人工智能
“孔子的真精神”系列之十 尽其性,俟其命——儒家性命之道与死亡哲学被引量:1
2012年
法国哲学家加缪在他的名著《西西弗的神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其他问题——诸如世界有三个领域,精神有九种或十二种范畴——都是次要的,不过是些游戏而已。他举例说,伽利略因为生存原因放弃日心说的主张无可厚非,因为“地球或太阳哪一个围绕着另一个转,从根本上讲是无关紧要的”,不值得为这个所谓的“真理”遭受火刑。
徐晋如
关键词:死亡哲学真精神孔子儒家哲学问题
吴岩:我们要做“新科幻”
2022年
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蓬勃发展,从边缘走向主流,成功走出国门登上世界的舞台。其中,有着作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的吴岩教授为推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一次访谈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首先,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和教学经历,吴教授谈到了中小学科幻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接着,对于科幻文学所展现的一些新的“文学性”吴教授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随后,吴教授从世界语境探讨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最后,针对提问,吴教授还对如何推动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进行了一些探讨。
欧宇龙黄李悦张紫荧吴岩
关键词:科幻文学
去中心化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经路径
2011年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口益严峻.如何治堵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公布的资料看.目前的大部分方案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而.缺乏去“根”意识和辩证医治的整体脱.其结果往往是旧堵未去又添新堵(包括精神上的堵)。
王晓华
关键词: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去中心化
主流与非主流之间——从《酒徒》说到《孽子》
2011年
刘以鬯的《酒徒》与白先勇的《孽子》产生于不同背景之下,并且二者的行文风格与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差异并未掩盖两部作品的内在一致性——在主流文化中坚守个人立场,关注思考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意义,呼唤人性尊严。正因为有了对人的本真存在的言说,也就使得这两部作品具备了不断被言说的可能性。
李俊熹
关键词:非主流《酒徒》《孽子》
歌仔戏题材小说《最后夜戏》与《散戏》的民俗审美价值比较研究
2019年
20世纪60年代,陈若曦的《最后夜戏》首为歌仔戏发声,70年代洪醒夫在前者的基础上创作了《散戏》。两部小说在题材、意蕴上存在着延续同时又有差异:前者唱出了歌仔戏颓败的序曲,后者镌刻了歌仔戏走向没落的哀歌;两部作品均大量运用了戏曲元素,人物形象与剧中角色相呼应,不同的剧目选择则显示了作者不同的精神指向。以歌仔戏为载体的小说反映了台湾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图景和歌仔戏艺人的生存状况,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张颖俞春玲
关键词:歌仔戏
谢灵运与南朝乐府的互取——兼论谢灵运诗歌的抒情性特征
2021年
谢灵运在传统的“玄言山水诗人”“酷不入情”等诗歌史形象背后,还有一个虽不明显但却重要的与南方新兴乐府相通声气的方面。谢灵运诗集中三次写到南方歌曲,其中更有描述南方时曲的纪实之作。他也作有几首抒情性的五言四句体诗。不仅如此,他在山水诗中也多次穿插抒情表达,这比他少量的通篇抒情之作更加重要。他的诗中与吴声西曲歌词有大量的“相似诗句”,可能存在相互脱化关系,这是我们考察他与吴声西曲相通之处的材料。这些相似诗句主要体现于抒情方面,如“以大的数目字形容内心情感的缠绵纠结”“对内心缠绵情感的形象化”“与人共度春天的愿景”等。其次表现为写景方式方面的相通。晋宋之际的诗歌变化,有玄言诗内部演化出山水诗和诗歌外部吴声西曲音乐系统催生出新的诗歌类型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后来演变为齐梁体。而这两个方面,早在谢灵运那里就已经在相互渗透了。
张晓伟
关键词:谢灵运南朝乐府吴声西曲
共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