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

作品数:91 被引量:312H指数:8
相关作者:郭燕萍陈幼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建筑科学
  • 14篇水利工程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水质
  • 10篇饮用水
  • 10篇污染
  • 10篇降解
  • 9篇水处理
  • 9篇消毒副产物
  • 9篇UV
  • 8篇三氯生
  • 7篇NACLO
  • 6篇异常值
  • 6篇饮用水处理
  • 6篇硝化
  • 6篇苯酚
  • 5篇动力学
  • 5篇饮用
  • 5篇铜绿微囊藻
  • 5篇甾体雌激素
  • 5篇微囊藻
  • 5篇硝化作用
  • 5篇活性炭

机构

  • 91篇厦门理工学院
  • 40篇浙江工业大学
  • 20篇同济大学
  • 9篇厦门大学
  • 8篇浙江科技学院
  • 6篇苏州科技大学
  • 6篇上海市供水调...
  • 4篇大连海事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五邑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福建省水利水...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33篇马晓雁
  • 30篇李青松
  • 18篇高乃云
  • 15篇陈国元
  • 13篇朱木兰
  • 11篇赵超
  • 8篇宋亚丽
  • 7篇唐凯
  • 7篇李国新
  • 6篇蒋增辉
  • 5篇邓靖
  • 5篇王吉苹
  • 5篇黄晓鸣
  • 4篇杨玉龙
  • 4篇王蕾
  • 4篇杨帆
  • 4篇李学艳
  • 4篇刘永军
  • 4篇姚宁波
  • 4篇廖杰

传媒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4篇给水排水
  • 3篇净水技术
  • 3篇化工学报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四川环境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外/次氯酸钠和紫外/过碳酸钠工艺降解水杨酸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机理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紫外/次氯酸钠(UV/NaClO)和紫外/过碳酸钠(UV/SPC)工艺降解水中水杨酸(SA),且利用协同因子(R)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阴离子(NO_(3)^(-)、HCO_(3)-)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SA去除的影响,结合TOC对比了2种工艺对SA的去除效果,通过鉴定中间降解产物探讨了SA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NaClO和UV/SPC工艺中SA的去除均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R与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obs)变化趋势相似。当NaClO和SPC质量浓度分别为3 mg·L^(-1)和12 mg·L^(-1)时,2种工艺中kobs分别为0.1732 min^(-1)和0.2588 min^(-1),而R_(UV/NaClO)和R_(UV/SPC)分别为9.5和15.9。kobs和R随氧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因过量的SPC消耗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会导致kobs降低。初始pH对SA去除有较大影响,酸性环境有利于UV/NaClO工艺去除SA,而UV/SPC工艺则在pH=7具有较好的SA去除效果。NO_(3)^(-)与HCO_(3)-对UV/NaClO工艺去除SA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显著抑制UV/SPC工艺对SA的去除。HA对2种工艺中SA的去除均有抑制作用。相比UV/NaClO,UV/SPC工艺对TOC去除更为显著。通过分析S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并结合主要的降解产物推测SA的降解机理主要为自由基的取代和氧化。
杨帆杨帆马晓雁杨庆云黄华翰梁馨蕊陈国元李国新
关键词:高级氧化工艺影响因素降解路径
马斯京根模型参数抗差估计方法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马斯京根模型参数抗差估计方法存在将真实值作为异常值的风险,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不同频率、不同量级的异常值影响下马斯京根模型参数抗差估计方法风险与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马斯京根模型参数抗差估计方法的风险随异常值量级和频率的减小而增大,同时还与估计方法选取的抗差权函数有关。
郭丽君赵超
关键词:抗差估计异常值风险分析蒙特卡洛法
活性炭纤维-微波辐射去除水中三氯生效果的实验研究
2015年
采用活性炭纤维-微波(ACF-MW)辐射对水中三氯生(TCS)的去除进行研究,考察了活性炭纤维(ACF)投加量、微波功率、p H、TCS初始含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等因素对TC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微波辐射联用可以有效地去除TCS,当微功率为300 W,活性炭投加量20 mg/L时,20 min后TCS去除率可达91%;实验范围内,TCS去除随ACF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ACF投加量从5 mg/L增加到100 mg/L,TCS的去除率从24.9%上升到96.3%;TCS去除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强加而增加,微波功率从100 W增加到500 W时,TCS去除率由56.1%提高到76.7%;碱性环境会抑制ACF对TCS的去除;SDBS对TCS的去除影响不显著。
金伟伟马晓雁李青松何文龙陈国元廖杰
关键词:三氯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偶氮染料艳红B的脱色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深入了解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放电过程中染料结构的变化,考察了pH值、自由基清除剂等实验条件对艳红B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可增强艳红B的脱色效果,加入氢自由基清除剂对艳红B的脱色有轻微的阻碍作用.溶液初始pH值在7.0~11.0之间时对脱色影响不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化学需氧量逐渐升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氢原子对偶氮键的破坏是艳红B脱色的主要原因.
王蕾刘永军王研利张丽
关键词:等离子体脱色
PAC/UF组合工艺对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去除效果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活性炭/超滤膜(PAC/UF)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考察了EE2初始浓度、过滤速率、PAC投加量、水体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及有机物等因素对PAC/UF组合工艺去除水体中EE2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UF对EE2的截留效果极差,截留率约为5%;PAC/UF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EE2,且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会降低组合工艺对EE2的去除效果。
李青松高乃云马晓雁楚文海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滇池沉积物无机氮迁移转化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滇池沉积物用细沙原位覆盖后种植苦草、红土原位覆盖后种植苦草以及直接种植苦草三种生态修复措施对无机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种植草桶中,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质(SS)、NH4+-N及沉积物中NH4+-N的浓度最高,细沙覆盖后种草桶中次之,红土覆盖后种草桶中最低。另外,细沙和红土覆盖后种草桶中,水体中氨氧化作用和亚硝酸盐氧化作用最先出现,分别在第13天和第19天。红土覆盖后种草桶中,水体及沉积物中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最高,细沙覆盖后种草桶中次之。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分别用细沙和红土原位覆盖后种植苦草不仅阻止了沉积物中还原性物质、悬浮颗粒物质和NH4+-N向水体的释放,促进了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进行,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水体及沉积物中无机氮的浓度,其中,红土覆盖后种植苦草效果最明显。同时,红土覆盖为苦草的扎根提供了有效的附着基质,促进了苦草的生长和恢复。因此,红土覆盖后种植苦草是污染沉积物生态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陈国元周易勇
关键词:生态修复沉积物无机氮
基于POM模型的后石电厂附近海域热环境容量计算被引量:2
2014年
阐述了热环境容量的含义,并在PO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热传输模型,考虑了热能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采用模型试算法计算了后石电厂附近海域的热环境容量和剩余热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后石电厂附近海域的热环境容量为1 496(℃·m3)/s,一、二期工程的剩余热环境容量为350.2(℃·m3)/s,在允许的排放范围;三期扩建后的剩余热环境容量为–413.6(℃·m3)/s,超过该海域的热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可为电厂扩建及其附近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蔡龙炎王敏朱木兰李颖
关键词:温排水热传输
福建泉州西湖水体中硝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系统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泉州西湖水体中硝化作用的2个过程,即氨氧化和亚硝酸盐(NO2--N)氧化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西湖水体中,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都是以颗粒态活性为主,但是与氨氧化过程相比,亚硝酸盐氧化的颗粒态活性部分相对较少;水体中总氨氧化潜力显著高于总亚硝酸盐氧化潜力(配对t-检验,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NO2--N浓度与总氨氧化潜力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高速率的氨氧化过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NO2--N的积累。西湖水体中存在的高浓度氨氮一方面促进了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导致高氨氧化潜力,另一方面却对亚硝盐氧化过程产生了部分抑制,导致低亚硝酸盐氧化潜力,使亚硝酸盐氧化过程成为硝化作用的限制性步骤。
陈国元李国新
关键词:水体氨氧化氨氮
NH_3-N浓度对太湖竺山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硝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比较不同浓度非离子态氨(NH3-N)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太湖竺山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硝化作用2个过程,即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NH3-N浓度范围内,水体和沉积物中氨氧化速率都随着NH3-N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LSD检验,P<0.05),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却呈阶段性变化。水体中NH3-N浓度大于0.35 mg/L时,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开始显著降低(LSD检验,P<0.05),而氨氧化速率与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比值从NH3-N浓度为0.15 mg/L开始随着NH3-N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水体中亚硝酸盐氧化过程在NH3-N浓度为0.15 mg/L时已受到部分抑制;沉积物中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在NH3-N浓度大于0.65 mg/L时开始降低(LSD检验,P>0.05),而氨氧化速率与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比值从NH3-N浓度为0.35 mg/L开始随着NH3-N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沉积物中亚硝酸盐氧化过程在NH3-N浓度为0.35 mg/L时已受到部分抑制。太湖竺山湾水体中的NH3-N浓度为0.19 mg/L,已达到对亚硝酸盐氧化过程的抑制范围;沉积物间隙水中NH3-N浓度为0.16 mg/L,还未对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产生抑制效果。
陈国元
关键词:太湖水体沉积物硝化作用
水中新型有机污染糖精的氧化降解及动力学分析
2022年
糖精(Saccharin,SAC)是一种最早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和饲料中的人工甜味剂,几乎不为人体和生物吸收,经排放进入水环境中,因检出频率及浓度高,衰减慢且存在毒性风险等被认定为环境新型有机污染物。本文对比了饮用水的多种预氧化工艺对水中SAC的降解效果,对UV/H_(2)O_(2)联用工艺降解SAC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考察了氧化剂量、初始SAC浓度和水中常见共存阴离子(Cl^(-)、CO、NO^(-)、SO)等因素对氧化体系降解SAC的影响。结果表明:1)氯化、单独的UV或H_(2)O_(2)对SAC去除能力低,分别为21.17%、9.74%和7.69%。臭氧和UV/H_(2)O_(2)联用两种氧化工艺对SAC的去除效果良好,氧化接触时间30 min后降解率均高于85%,UV/H_(2)O_(2)联用的降解和矿化速率更快。连续臭氧维持7.10 mg/min通量60 min可降解99%以上的SAC,与20.4 mg/L H_(2)O_(2)在1.46 mW/cm2 UV光强辐照60 min的效果相当。2)在对UV/H_(2)O_(2)联用工艺的影响因素考察中发现,H_(2)O_(2)投加量的增加会加快SAC的降解速率,但高浓度H_(2)O_(2)会抑制降解作用;UV光强的增加可促进降解反应,SAC初始浓度的增加会降低降解速率;酸性及较高温度对反应有促进作用。对糖精进行降解,UV/H_(2)O_(2)体系的最佳氧化条件为20.4 mg/L H_(2)O_(2),1.46 mW/cm2辐照量,酸性条件(pH值3),水温30℃。水中常见离子对UV/H_(2)O_(2)降解SAC存在抑制作用,强弱次序依次为NO_(3)^(-)>SO_(4)^(2-)>CO_(3)^(2-)>Cl^(-)。3)UV/H_(2)O_(2)降解SAC主要通过羟基自由基(·OH)反应,降解途径可能为苯环被自由基羟基化,C-N键断裂。臭氧对SAC的降解效率较高,但氧化剂投加量较大,UV/H_(2)O_(2)联用可更高效地降解SAC,但能耗较高。因此仍需探索低碳、高效去除水源水中SAC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工艺。
项硕金雨鸿李青松宋亚丽宋亚丽马晓雁
关键词:糖精饮用水处理氧化降解水质安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