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作品数:3,575 被引量:16,295H指数:44
相关作者:罗爱伦陆召麟甘晓丹李丽君杜德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67篇期刊文章
  • 39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59篇医药卫生
  • 93篇文化科学
  • 23篇经济管理
  • 19篇农业科学
  • 18篇社会学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生物学
  • 6篇哲学宗教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87篇超声
  • 271篇细胞
  • 257篇综合征
  • 222篇肿瘤
  • 161篇血管
  • 156篇糖尿
  • 155篇糖尿病
  • 146篇重症
  • 146篇基因
  • 140篇动脉
  • 137篇蛋白
  • 119篇免疫
  • 119篇甲状腺
  • 110篇抗体
  • 107篇性疾病
  • 105篇手术
  • 102篇激素
  • 101篇腺癌
  • 99篇预后
  • 93篇代谢

机构

  • 3,566篇北京协和医学...
  • 77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5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2篇四川大学华西...
  • 5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9篇北京大学
  • 38篇中国医学科学...
  • 37篇中日友好医院
  • 35篇复旦大学
  • 29篇北京大学第一...
  • 29篇中南大学
  • 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2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6篇武汉大学
  • 25篇北京医院
  • 23篇清华大学第一...
  • 2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1篇刘大为
  • 78篇张奉春
  • 74篇姜玉新
  • 52篇王小亭
  • 49篇曾小峰
  • 44篇张波
  • 44篇赵岩
  • 44篇夏维波
  • 43篇戴晴
  • 40篇王鸥
  • 38篇郑文洁
  • 37篇邢小平
  • 35篇王立
  • 35篇潘慧
  • 33篇朱惠娟
  • 33篇隆云
  • 33篇张抒扬
  • 32篇李建初
  • 29篇张宏民
  • 27篇姚勇

传媒

  • 322篇中华临床免疫...
  • 216篇协和医学杂志
  • 197篇中华内科杂志
  • 185篇中华医学杂志
  • 15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7篇中华核医学与...
  • 106篇中华骨质疏松...
  • 71篇中华临床营养...
  • 66篇中华医学超声...
  • 59篇中华血液学杂...
  • 56篇中华现代护理...
  • 47篇中华风湿病学...
  • 38篇北京医学
  • 38篇中国临床保健...
  • 37篇中华全科医师...
  • 34篇中华糖尿病杂...
  • 33篇中华内分泌代...
  • 33篇中国实用护理...
  • 32篇国际内分泌代...

年份

  • 10篇2024
  • 165篇2023
  • 346篇2022
  • 410篇2021
  • 333篇2020
  • 283篇2019
  • 265篇2018
  • 268篇2017
  • 269篇2016
  • 203篇2015
  • 256篇2014
  • 228篇2013
  • 147篇2012
  • 172篇2011
  • 98篇2010
  • 88篇2009
  • 22篇2008
  • 3篇2007
3,5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经胆囊管的胆总管顺行置管术:关于腔内肝胆胰外科与急性重症胰腺炎(含壶腹部肿瘤)早期的微侵袭手术
急性胰腺炎(AP)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外科医学存在显著的治疗矛盾:其病因所需手术易加重上述重症已有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本文介绍了胆总管顺行置管术的操作程序,阐述了急性胰腺炎的适应证,浅谈了临床治疗思维...
张海鹏赵玉沛张圣道
关键词:外科诊治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优势被引量:9
2012年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配合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但这些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带来的毒副反应也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可贯穿于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全过程。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逆转肿瘤耐药、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增进患者的体质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孟仁
关键词: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前后两侧初级运动皮质(M1)功能连接的特点,进而为康复治疗找寻脑功能重组的证据。方法对5例发病1周内单侧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和临床功能评分。同时选取正常志愿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只进行1次rs-fMRI检查。通过分析rs-fMRI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的改变,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功能连接变化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前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降低(z=0.30±0.24),低于正常对照组(z=0.70±0.21),治疗后连接值升高(z=0.58±0.28),治疗前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侧肢体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患侧上下肢体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显著升高(P<0.05)、日常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显著升高(P<0.05),提示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结论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可以监测高频rTMS治疗前后两侧M1区功能连接的变化,客观地证实rTM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推测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可能位于1个月内。
张学威管宇宙孟春玲房洪营张伟宏崔丽英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重复经颅磁刺激
克隆获得性铁粒幼红细胞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铁粒幼红细胞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红系前体细胞中铁代谢异常,过多的铁沉积于线粒体,经普鲁士蓝染色可见骨髓中红系前体细胞核周蓝色的铁颗粒,颗粒在5颗以上并环核周1/3以上者称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由于铁是合成血红素的重要原料,当铁代谢紊乱造成铁利用障碍时则形成铁粒幼红细胞贫血[2]。铁粒幼红细胞贫血根据致病方式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遗传性为先天性基因异常影响线粒体中铁代谢致病;获得性则不通过遗传方式,而由后天基因突变影响铁代谢致病,目前主要依据形态学诊断,并未明确致病基因与机制[3,4]。获得性铁粒幼红细胞贫血按病因分为:(1)克隆获得性(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的髓系肿瘤),包括: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RARS)、难治性多系发育异常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RCMD-R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增多1/2型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RAEB1/2-RS)、MDS-未分类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MDS-U-RS)。
龙章彪杜亚丽韩冰
关键词:铁代谢异常获得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难治性贫血
继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播散性龟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2017年
患者男,37岁,因“反复发热、干咳,活动后喘憋4个月余”于2015年10月8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5个月前受凉后发热,最高达39.5℃,每天出现2~3个体温高峰,无畏寒、寒战、盗汗,伴干咳,活动后耐力下降,上2层楼即出现明显喘憋。
郭小贝贾觉睿智张冬梅赵雨万璐田欣伦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播散性继发性反复发热干咳喘憋
核医学显像在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是淀粉样变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表现为多器官受累,进展快,预后差,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许多患者因不能及时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及确定受累范围是临床关注重点。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核医学显像可对AL型淀粉样变进行无创性诊断,并在患者的危险分层、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尤其是淀粉样物质特异性显像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总结了核医学显像方法在系统性AL型淀粉样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雪竹任超黄政海沈恺妮李剑李潇王怡宁李方霍力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免疫球蛋白轻链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放射性核素显像
FAM167A—BLK和TNFSF4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遗传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FAM167A—BLK和TNFSF4基因区域多态性是否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存在遗传相关性。方法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08年1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515例中国汉族pSS患者和567名健康体检者,对所有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采用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Sequenom MassArray)进行基因分型。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SNP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上位效应和单体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3种遗传模型(加性、显性和隐性)下对各SNP位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AM167A—BLK基因区域的rs7812879和rs2254546位点在pSS组的基因型频率为:TT6.2%,TC28.5%,CC65.2%;AA6.0%,AG30.0%,GG64.0%;在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为:TT4.7%,TC38.2%,CC57.1%;AA5.1%,AG39.3%,GG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9、9.91,Pa〈0.05)。且在显性遗传模型下,rs7812879(OR=0.71,Pa=0.044)、rs2254546(OR=0.70,Pa=0.037)和rs2736340(OR=0.71,Pn=0.039)3个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在pSS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s7812879、rs2254546和rs2736340位点组成的CGT单体型在pS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75.7%和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P=0.012)。在各种分析中未发现FAM167A—BLK基因区域的rs2248932和TNFSF4(rs2205960和rs704840)基因多态性与pSS相关(P均〉0.05),且FAM167A—BLK和TNFSF4基因区域内未发现所选SNP位点存在上位效应(P均〉0.05)。结论在汉族人群中FAM167A—BLK基因区域的rs7812879、rs2254546和rs2736340位点与pSS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而FAM167A—BLK基因区域的rs2248932以及TNFSF4基因区域的rs2205960和rs704840与pSS的易感性无明确相关性。
孙菲李萍吴子燕徐涓娟陈华田新平张奉春李永哲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多态性单核苷酸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重视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被引量:7
2009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ICU患者因存在卧床、制动、高凝状态及血管损伤等因素,无疑是DVT的高危人群。由于ICU患者有其自身特点,故在DVT的发生、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且我国大部分医院的ICU尚未对DVT进行常规的预防治疗,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以下简称“指南”),以助于ICU医护人员重视对其的预防。
马晓春刘大为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ICU患者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DVT血管损伤高凝状态
针刺百会、足三里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症的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28例。电针观察组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组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电针对照组分别为0例、16例、12例、0例;药物对照组分别为1例、17例、7例、3例,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提示电针观察组有较好的疗效(P<0.05);3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都能清除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及IL-6,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孙华赵慧张捷包飞魏镜王道海张云祥
关键词:抑郁症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ICU患者交接班表格的设计及在新护士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交接班是日夜班工作的衔接,交接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交接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提高交接班质量对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防止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十分重要[2].然而,对于步入临床的新护士来说,由于对交班过程不熟悉,在交班过程中,存在漏项、重复交接以及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接现象,给下一班护士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让新护士尽快熟悉ICU患者病情交接流程,我科专门总结并设计了ICU患者交接班记录表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孙建华刘金榜周婧
关键词:ICU新护士
共3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