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

作品数:467 被引量:1,975H指数:18
相关作者:单娜琳常涛耿俊杰武文丽苏乐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防灾减灾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0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6篇天文地球
  • 56篇建筑科学
  • 34篇化学工程
  • 28篇理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篇农业科学
  • 16篇机械工程
  • 12篇水利工程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生物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文化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电气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4篇污染
  • 23篇陨石
  • 18篇污水
  • 17篇人工湿地
  • 16篇滤波
  • 15篇岩溶
  • 14篇混凝土
  • 13篇数值模拟
  • 13篇重金
  • 13篇重金属
  • 13篇值模拟
  • 11篇水处理
  • 10篇球粒
  • 10篇球粒陨石
  • 9篇地质
  • 9篇神经网
  • 9篇神经网络
  • 9篇潜流
  • 9篇潜流人工湿地
  • 8篇岩石

机构

  • 465篇桂林理工大学
  • 18篇广西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广西区域地质...
  • 4篇辽宁城建设计...
  • 3篇桂林师范高等...
  • 3篇桂林医学院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广西恒晟水环...
  • 2篇广西建设职业...
  • 2篇广西科学院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作者

  • 23篇游少鸿
  • 20篇文鸿雁
  • 18篇缪秉魁
  • 17篇刘杰
  • 16篇王敦球
  • 13篇白少元
  • 13篇刘立龙
  • 13篇黄红霞
  • 12篇张学洪
  • 11篇林华
  • 10篇黄良珂
  • 9篇张文杰
  • 9篇刘峥
  • 8篇王新颖
  • 8篇丁彦礼
  • 8篇蓝俊康
  • 8篇陈宏毅
  • 8篇常涛
  • 7篇李国辉
  • 7篇解庆林

传媒

  • 97篇桂林理工大学...
  • 17篇工业安全与环...
  • 14篇水处理技术
  • 12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化工新型材料
  • 9篇广西大学学报...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6篇食品研究与开...
  • 5篇环境工程
  • 5篇环境科学
  • 5篇极地研究
  • 5篇公路工程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工业水处理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安全与环境工...
  • 4篇中国矿物岩石...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腐蚀与防护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5篇2018
  • 40篇2017
  • 50篇2016
  • 81篇2015
  • 174篇2014
  • 89篇2013
4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亲水性氧化锌纳米粒子控制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溶剂热分解法,以乙酰丙酮锌为原料,在亲水性有机溶剂聚乙二醇(PEG-600)、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1000)、三甘醇(TEG)中合成了氧化锌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氧化锌纳米粒子为纤锌矿晶体结构。透射电镜(TEM)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PEG-600、MPEG-1000和TEG中合成的氧化锌纳米粒子其形状分别为短棒状、颗粒状以及由小晶粒团聚而成的球状粒子。合成的氧化锌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有亲水性有机分子,可以稳定分散于水溶液中。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显示,合成的氧化锌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的紫外带隙吸收和发光性能,表明制备的氧化锌纳米粒子结晶性好,光学性能优异。
崔琛琛陈捷曹雪丽王茗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溶剂热光致发光
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被引量:8
2014年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表明,明山金矿发育了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不同热液矿物普遍具有多世代的特点。热液矿物中见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毕姆纹、压溶劈理、位错滑移等韧性剪切带粒内应变特征,坑道中也见有黄铁矿石英脉发生韧性变形、又被后期石英脉切断的现象,说明矿床经历了多次的脆-韧性变形。不同矿化期(阶段)的黄铁矿中Au和As的含量表明:沉积期黄铁矿Au、As的含量较低;成岩期黄铁矿中Au的含量高但As含量不高;而成矿期3个阶段的热液黄铁矿中都含较高的As和Au;热液黄铁矿核部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Au、As含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变质成因。紧邻矿体的围岩中成岩黄铁矿从中心向外Au和As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As和Au在后来的构造和(或)热液事件中发生了活化迁移,越靠近颗粒边缘元素的活化迁移越强,这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根据这些事实,推断明山矿区可能在成岩期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变形变质早期富含有机质的变质流体活动又使As发生了富集,主变质期流体的广泛渗透交代、活化出先存含金富砷黄铁矿中的Au和As,形成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遇到富含活性铁的炭钙质泥质粉砂岩时,形成黄铁矿的同时发生Au的沉淀。
庞保成肖海付伟张青伟陈宏毅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热液矿物显微组构成矿作用桂西北
河床深挖对两岸地下水位及毛细水带埋深的影响预测——以新丰水电站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为获取更大的水头落差,新丰水电站拟把坝下游河床挖深0~3 m,此举将引发河两岸地下水位及毛细水带埋深的加大。为了预测此工程将给两岸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在两岸进行多孔抽水试验求取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并在井孔附近开挖试坑取土样,利用塑限含水率曲线交汇法确定出两岸毛细水带的埋深现状。借助GMS数值模拟的结果,预测河床开挖后两岸地下水位及毛细水带埋深的变化。预测结果认为:靠近河岸的地下水位受河床开挖的影响较大,会给使用这些水井的居民用水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当地的渠系发达及灌溉供水量丰富,河床开挖后只要适当提高灌溉量及灌溉频率,就不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太大影响。
施杰蓝俊康潘绍日夏源
关键词:地下水位数值模拟
褐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海藻类的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褐藻多糖的研究.海藻多糖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之一,而且资源丰富,容易获取.对褐藻多糖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并取得较大的进展.褐藻多糖虽在组成和化学结构上...
李霞刘玉凤李艳伟卢剑波郝再彬
关键词:生物活性硫酸根分子量
南秦岭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钒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通过调研、分析南秦岭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钒矿床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对该类钒矿床的研究、认识,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该类矿床形成于滞留海相的还原环境,有热水活动的参与.成矿元素钒的赋存形式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粘土矿物中,少...
李赛赛刘战庆
关键词:钒矿床成矿规律黑色岩系
茅尾海红树林水域仔稚鱼群落结构及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逐月在广西钦州港茅尾海红树林潮沟进行水平拖网采样,调查该红树林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分析其时间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潮汐)的关系.共采获仔稚鱼24种,隶属于15科18属,物种组成较简单,主要优势种为爪哇拟虾虎鱼(Pseudogobius javanicus)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茅尾海仔稚鱼物种组成时间变化较明显,主要分为3个群落,12月至次年1月为群落类型Ⅰ,2∽3月为群落类型 Ⅱ,5~11月为群落类型 Ⅲ仔稚鱼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物种数及爪哇拟虾虎鱼个体数与潮位(高/低潮)存在显著性差异,美肩鳃鳚个体数与潮型(全日潮/半日潮)存在显著差异.仔稚鱼物种组成与温度、盐度相关性分析表明仅仔稚鱼总个体数与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常涛吴志强黄亮亮耿俊杰朱召军武文丽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仔稚鱼物种组成潮汐环境因子
KAl(SO_4)_2·12H_2O晶体聚集体形貌及结晶学规律
2013年
采用双玻片凝胶法得到了等轴晶系水溶性晶体KAl(SO4)2·12H2O(钾明矾)的晶体聚集体形貌。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形貌观察和分析,根据结晶学和晶体形貌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晶体聚集体形貌中蕴含的结晶学规律。钾明矾晶体发育单形{111},以{100}贴在载玻片上生长,形成聚集体形貌时,晶粒{111}以平行连生的方式形成"十字形"枝晶或柱状枝晶,以(320)或(230)为共格晶界形成"Z"形枝状形貌。
阮青锋邱志惠俞鑫源宋林
关键词:钾明矾
重塑膨胀土三向膨胀变形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以广西宁明灰白重塑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膨胀土三向胀缩测试仪”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三向压力的膨胀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和三向压力对胀限、三向膨胀率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三向等压时,竖向的膨胀率始终大于水平向膨胀率,比值为1.21~1.27,该比值与初始含水率、三向压力无关;三向膨胀时程均可以分为快速膨胀、缓慢膨胀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胀限与三向压力的对数线性相关,与初始含水率无关;相等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三向膨胀率均与三向压力的对数线性相关。
杨长青董东谭波刘波
北方典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沉积特征研究—以白洋淀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特征,采集了白洋淀的沉积柱样品,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解性有机碳(THOC)、酸解性有机碳(HHOC)、碱解性有机碳(AHOC)和不溶性有机碳(WISOC)的含量变化规律、光谱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有机碳组分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20 cm左右的沉积物中有机碳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量特征呈WISOC>AHOC>HHOC>THOC>WSOC.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SUVA_(254)、SUVA_(280)来分析溶解性有机碳的腐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变化规律,发现腐殖程度与分子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WSOC和HHOC随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THOC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AHOC在0~21 cm阶段随深度逐渐下降,在21~69 cm范围随深度逐渐上升.用A_(300)/A_(400)表征有机碳分子构成,发现THOC、HHOC主要由富里酸构成,WSOC、AHOC主要成分为胡敏酸.用A_(253)/A_(203)表征芳环取代基的种类,发现WSOC、THOC、HHOC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聚合反应转化为羰基、羧基等;AHOC的芳香分子上的取代基被微生物代谢分解或转化为脂肪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组分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类似的矿化分解作用,且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C/N值、pH值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白洋淀区域沉积环境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及部分转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明确浅水湖泊的碳源-汇的转换关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持.
卞宏辰张文强白少元单保庆
关键词:浅水湖泊有机碳沉积物碳库
二维砂箱模型中DNAPL运移过程的电阻率成像法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本研究通过设有黏性土透镜体的二维砂槽中开展重非水相液体(DNAPL)入渗运移试验,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RT)探讨DNAPL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分布规律.试验过程中利用电阻率成像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集电压电流数据后得到相应的电阻值并将其转换为视电阻率值,运用Surfer软件处理数据进而获取DNAPL运移过程的相对电阻率变化分布图像.结果表明,相对电阻率值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不同时刻相对电阻率变化分布图像与DNAPL的运移过程相对应,可以清晰圈定出DNAPL的运移路径及分布范围;DNAPL在入渗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与毛细力的控制,以垂向运移为主,在遇到黏土透镜体时出现明显横向运移,绕过透镜体继续向下入渗最后聚积在砂槽底部.本研究为进一步丰富对DNAPL污染物在实际环境条件下运移机理和分布特征的认识,制定可行的DNAPL污染物治理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刘汉乐刘汉乐郝胜瑶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