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作品数:393 被引量:558H指数:10
相关作者:汪民安汪剑钊王炳钧王炎牟芳芳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9篇文学
  • 38篇文化科学
  • 28篇艺术
  • 24篇哲学宗教
  • 19篇语言文字
  • 11篇政治法律
  • 8篇社会学
  • 8篇历史地理
  • 7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42篇文学
  • 34篇小说
  • 21篇诗歌
  • 17篇艺术
  • 17篇文化
  • 13篇主义
  • 12篇叙事
  • 11篇媒介
  • 10篇社会
  • 9篇诗学
  • 9篇记忆
  • 8篇游戏
  • 8篇身份
  • 7篇哲学
  • 7篇身体
  • 7篇文论
  • 6篇西方文论
  • 6篇现代主义
  • 6篇城市
  • 5篇政治

机构

  • 359篇北京外国语大...
  • 6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绍兴文理学院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外国语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徐州工程学院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25篇汪剑钊
  • 22篇汪民安
  • 17篇王炎
  • 14篇赵国新
  • 13篇王炳钧
  • 11篇李德恩
  • 11篇牟芳芳
  • 11篇孙纯
  • 7篇姜红
  • 6篇孙成敖
  • 5篇宋赛南
  • 5篇安婕
  • 5篇刘冬瑶
  • 5篇郭峰
  • 4篇杜玉生
  • 4篇刘立平
  • 4篇史良
  • 4篇李佩仑
  • 3篇何磊
  • 3篇姚云帆

传媒

  • 83篇外国文学
  • 30篇德语人文研究
  • 15篇中国图书评论
  • 10篇英语学习
  • 6篇文艺研究
  • 6篇外国文学评论
  • 5篇当代外国文学
  • 5篇译林
  • 5篇诗歌月刊
  • 4篇国外理论动态
  • 4篇当代电影
  • 4篇学海
  • 4篇时代文学(下...
  • 4篇文化与诗学
  • 3篇戏剧之家
  • 3篇求是学刊
  • 3篇外语教学与研...
  • 3篇德语学习
  • 3篇俄语学习
  • 3篇俄罗斯文艺

年份

  • 24篇2023
  • 23篇2022
  • 23篇2021
  • 32篇2020
  • 17篇2019
  • 21篇2018
  • 12篇2017
  • 20篇2016
  • 8篇2015
  • 33篇2014
  • 22篇2013
  • 13篇2012
  • 19篇2011
  • 17篇2010
  • 16篇2009
  • 13篇2008
  • 13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3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看与回忆——里尔克小说《马尔特手记》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析论
2013年
本文尝试探讨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笔记体小说《马尔特手记》中主人公马尔特的身份认同问题。通过马尔特在大城市中的经历,分析其在大城市中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和表现,并通过追溯童年经历,探讨回忆与现实经历的相互建构关系。小说中主人公试图通过写作来抵抗恐惧的努力失败后,转而寻求抽象的爱的力量,也可以看作是1900年前后世纪之交人们经历语言危机时,作者对于用爱和信仰来重建精神家园的可能性的思考。
唐弦韵
关键词:身份认同大城市观看回忆
汪剑钊的诗(组诗)
2019年
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栎。四点五十分,科尔沁,草原涌动,恰似潮水漫过我的胸口……名词携手动词,挣脱形容词和副词的束缚,撒开四蹄,在草原上驰骋……美啊,如此丰满!如此辽阔!那掀起少女裙角的晨风同样会抚摩曦光中的每一株野艾蒿。黑夜尚未远离,它还逗留在鹅卵石翻动的漩涡——日月同辉,罕见的天象昭示某种吉祥,蓦然,我看见一棵挺拔的栋树,在草甸子秘密的铭文上站立成丰庾的感叹号。
汪剑钊
关键词:科尔沁草原组诗形容词
论多尔小说中的社会生态学思想——以《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为例
2022年
从社会生态学视角解读美国作家多尔的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可以通过三个维度,即生态社会观、生态自然观和生态科技观,从文本中挖掘出等级制观念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首先,生态社会观反对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关系,否定强者对弱者、上级对下级的压迫和剥削;其次,生态自然观主张人类尊重非人类自然的主体性,并消解人类“优于”非人类自然的心理机制;最后,生态科技观警示人类科技所具有的两面性,批判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科技滥用。多尔认为,只有逐步消除等级制观念,人支配人以及人支配非人类自然的行为才会逐步消失,从而有助于人类走出现今生态问题频发的困境。
赵莹
关键词:社会生态学支配
沉默和狂欢——关于范勃的绘画
2013年
范勃似乎不太相信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他有时在同一张画面上画出几个人物,但是,这几个人物完全没有对话。在《园子之二》中,范勃画出了七个人物和四只狗,范勃非常在意这些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一个人和一只狗距离他人非常远,以至于容易被忽视掉)。在画面上,人和人的空间距离各不相同,有近有远,但是。
汪民安
关键词:色块中国油画画中人超现实拼贴花开花落
底层的情感——奥古斯丁与古典精神的分野
2020年
学界长期对“西方古典主义”推崇备至,以其为思想与文化的巅峰,却忽视了另一重要的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希腊-罗马文明与犹太-基督教文明分属不同的源流,价值取向各异,文体分殊,在西方文明史中此消彼长,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了思想与文化的演进。本文选取一特殊的历史时刻——罗马城的陷落与古典传统的终结,以及一位卓越的人物圣奥古斯丁,他站在文明转型的十字路口上,为新确立的基督教辩护,针砭古典价值的虚妄。这是两个文明针锋相对之际,相左的文化立场、新与旧的价值对立、不同语言风格在这场论争中展现自身。回溯公元5世纪欧洲思想的分野,以期矫正厚此薄彼的弊端,反拨浪漫化古典的片面。
王炎
关键词:古典文明道成肉身
在时空中穿梭交织的文化身份——评安德里娅·利维的《小岛》
2014年
在当代英国黑人女性小说家安德里娅·利维的代表作《小岛》中,女主人公霍藤丝的生活空间在牙买加和英国两个地图上界限清晰的岛国之间移动,但其文化身份因在时空中穿梭交织而变得界限模糊。本文通过分析种族、阶级、语言三个要素在不断变换的时空参照系的相互作用,论述了霍藤丝文化身份危机的成因及她逐渐摆脱殖民话语的影响,走向理性认同的过程。
赵静
关键词:文化身份殖民话语
艾基诗选
2008年
汪剑钊
关键词:嗓音白桦桦木属骨灰蔷薇属坟墓
“鹭舞”与“鹭鼓”被引量:4
2007年
上个世纪40年代,闻一多先生《说鱼》一文在考释“鱼”字的隐义时附带谈及“鹭”,将鱼、鹭两者释为男女关系的两方,这应该是“鹭”与其他象征之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本文认为“鹭”的杂多象征关系中还有一个被以往学者已注意到但尚未展开的方面,即鹭与舞、鹭与鼓的关系。
吕小满
关键词:男女关系闻一多
理论问题的语境(2):阐释回报
2020年
当代批评理论的发展之路始于新批评决定提高门槛,要求一种更大的阐释回报,这条路继而由翻新了的原型批评(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诺思洛普·弗莱)和人类学延续下去。福柯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回归了人类学永恒的天真,不过当那样做行不通的时候,他又试着将认识论置于形而上学之上。朱迪斯·巴特勒和霍米·巴巴沿着这个方向走了下去。他们走入的僵局导致了对于外在框架的探求(罗蒂和利奥塔的哲学之路),然而,这最终提示我们有必要审视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过程。
翟亮牟芳芳
关键词:回报
雅斯贝尔斯论“道”
2016年
交往,或者说对话,被雅斯贝尔斯视为“生存/超越”的根本进路。《大哲学家》就是他与众多伟大思想家对话的结晶。其中,雅斯贝尔斯与老子的对话,在根本上是“统摄”和“道”的遭遇,是“超越”与“持守”的对峙,是“主体间性”与“主体性”的对峙。在这种对峙中,雅斯贝尔斯认识到“道”与“统摄”在“本体论”和“超越论”上的相似,并由此发现了反思西方文化传统、迈向“世界哲学”的可能。与此同时,雅斯贝尔斯对“道”的“时间性”的忽视,则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道德经》和“道”的绝佳契机。
郭峰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老子世界哲学统摄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