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 作品数:2,597 被引量:5,192H指数:25
- 相关作者:余中先程巍张捷王逢振钟志清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当代俄罗斯新启蒙理念的发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社会意识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加之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高新科技对人类传统信仰与生活方式的挑战,促使一些学者开始思索启蒙运动以来俄欧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呼吁开启一次新的启蒙运动,新启蒙思潮应运而生。新启蒙思想提出了回归人性传统、跨越科技藩篱的期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新启蒙理念有相通之处,不但有力回答了俄欧学者的主要困惑,而且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具前瞻性、全面性和可行性。
- 侯玮红
- 坠落中的少女
- 2003年
- 玛塔19岁.从摩天大楼的顶上放眼望去,她看到了傍晚时分在脚下熠熠闪光的城市,一阵眩晕感朝她袭来.
- 迪诺·布扎蒂万海松
- 安德烈·马金——来自西伯利亚的法国小说家
- 2001年
- 安德烈·马金于1957年9月10日出生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987年从前苏联来到巴黎,在拉歇兹神甫公墓的一个地下墓室里住过一段时间,写过几部为了出版而佯称译自俄文的小说。1990年发表《一个苏联英雄的女儿》,1995年发表的《法兰西遗嘱》获得了龚古尔奖、中学生龚古尔奖和梅迪西斯奖。他的小说已经被译成30种语言,但他虽然成名却并不跑遍全球去演讲,也不和读者们座谈,被认为是法国最无视传统的小说家。马金的新作《一生的音乐》是一部令人悲痛而又激动的小说,主人公名叫阿列克赛·贝尔格,是作者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寒夜里在冰冷的车站上碰到的一位老人,他年轻时是个前途光明的钢琴家,可是在即将举办第一次音乐会的时候,却不得不在1941年逃离莫斯科、躲藏在乌克兰,以一个死去的战士的身份为掩护参加了战争。他一直担心被人识破真相,后来在雪地的墓穴里被一个女人救出来,回到莫斯科重新打开钢琴盖的时候,觉得就像在打开棺材盖一样。《一生的音乐》是一个人不得不变成另一个人的故事,也是过去和现在、这里或那里的所有的人的故事。在这部小说出版之际,法国《读书》杂志的记者卡特琳·阿尔冈采访了他,并在第292期(2001年2月号)上刊登了访谈录,全文如下。
- 吴岳添
- 关键词:小说家主人公语言出版中学生
- 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
- 2004年
- 本期索引分为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总论和国别文学四大类。其中“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总论”类按篇头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国别文学”类按洲别、国别、作家姓氏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 关键词: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通检
- “我拒绝做承诺作家”
- 2001年
- 《冰冻的桃子》(Melocotones helados)是一部关于维护记忆、警示遗忘的危险小说。西班牙年轻的女作家埃斯皮多·弗兰伊兰(Espido Freire,1974—)以该作品摘取了1999年度西班牙重要文学大奖的"行星"奖。这是她近两年内出版的第三部小说。为此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 詹玲
- 关键词:女作家记者遗忘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开幕词被引量:1
- 2007年
- 在这秋风送爽之际,我们撇下诸多难违之约、难却之情,集聚在这诗韵缭绕的巴山蜀水之间,真的非常难得。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对诸位的光临表示由衷的感谢。
- 陈众议
- 关键词:外国文学诗韵
- 谈谈中日青年作家的创作——中日评论家陈晓明和川村凑采访实录
- 2011年
- 四年前,在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先生的促成下,中日两国青年作家聚首北京,举行了第一届“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2010年9月2日至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两国青年作家再度会面,围绕“全球化中的文学”和“越境与文学”这两个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发言,
- 黄怡婷
- 关键词:青年作家评论家
- 契诃夫《寄自西伯利亚》:将西伯利亚“写入”俄罗斯被引量:1
- 2020年
- 契诃夫1890年前往西伯利亚的旅行既是个人创作危机驱动的结果,也是俄国知识分子意图在科学和意识形态层面将西伯利亚作为一种概念纳入俄罗斯总体文化的实践。作为受过欧洲自然科学教育的俄国旅行者,契诃夫倡导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西伯利亚的社会问题积累数据和经验。在契诃夫记述西伯利亚旅行的系列特写中,“西伯利亚-俄罗斯”这一对立的空间模型贯穿始终。他特意疏漏和压缩了“人”在西伯利亚的存在,而以俄罗斯欧洲部分为标准确立了西伯利亚空间的“反常”特征,即寒冷与野蛮。旅途中,契诃夫笔下的旅行者-叙事者对西伯利亚的妇女和邮差做了前后矛盾的评价,导致作为整体的系列特写出现文本裂隙,其原因在于叙事主人公经历了更始仪式的个性转变,以新的眼光看待“西伯利亚-俄罗斯”的空间对立,并且对俄国人征服和开发异域空间提出了更高的精神要求。
- 徐乐
- 关键词:契诃夫阈限
- 文白与畛域——论《学衡》的基本文学观念
- 一、"新人文主义"与《学衡》文学观念的形成20世纪2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文学运动的逐步展开,文坛上出现了继林纾等旧派文人之后的第二股反潮流,这就是以吴宓、胡先辅等人为首的"学衡派"。他们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学术宗...
- 梁展
- 寻幽探秘窥《城堡》——卡夫卡的《城堡》试析被引量:12
- 1988年
- 内心经验的总结 《城堡》是卡夫卡三部长篇小说中的最后一部,写于1922年1月至9月,即在他逝世的前两年。这一年对于卡夫卡可以说是总结性的一年: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已经耗尽。
- 叶廷芳
- 关键词:《城堡》总结性奥匈帝国波希米亚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