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气候中心

作品数:390 被引量:2,257H指数:27
相关作者:王冀刘勇洪郭文利叶彩华杜吴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9篇期刊文章
  • 123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196篇天文地球
  • 99篇农业科学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3篇建筑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8篇水利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8篇气候
  • 65篇城市
  • 52篇气象
  • 50篇降水
  • 30篇气温
  • 24篇气候变化
  • 18篇数值模拟
  • 18篇值模拟
  • 16篇地表
  • 16篇环流
  • 16篇城市化
  • 15篇灾害
  • 14篇玉米
  • 13篇气候事件
  • 13篇气象条件
  • 13篇极端气候
  • 12篇通风
  • 12篇气候特征
  • 10篇气候资源
  • 10篇温度

机构

  • 383篇北京市气候中...
  • 31篇中国气象局
  • 27篇南京信息工程...
  • 25篇中国气象局北...
  • 2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0篇北京市气象局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城市规划...
  • 10篇北京城市气象...
  • 9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气象局国...
  • 7篇北京市农业技...
  • 7篇黑龙江省气候...
  • 6篇吉林省气象局
  • 6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黑龙江省气象
  • 6篇天津市气候中...

作者

  • 66篇王冀
  • 56篇刘勇洪
  • 47篇叶彩华
  • 42篇杜吴鹏
  • 41篇房小怡
  • 36篇郭文利
  • 32篇栾庆祖
  • 32篇轩春怡
  • 28篇吴春艳
  • 24篇权维俊
  • 23篇党冰
  • 23篇程宸
  • 20篇高燕虎
  • 18篇邢佩
  • 17篇李慧君
  • 17篇刘洪
  • 17篇马京津
  • 17篇杨若子
  • 15篇李书严
  • 12篇赵新平

传媒

  • 20篇中国农业气象
  • 18篇气象
  • 14篇气象科技
  • 1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1篇气象与环境学...
  • 8篇气候与环境研...
  • 8篇生态环境学报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6篇2011年第...
  • 5篇地理学报
  • 5篇高原气象
  • 5篇地理科学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大气科学学报
  • 5篇2007年中...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第26届中国...
  • 3篇气象科学
  • 3篇冰川冻土
  • 3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8篇2024
  • 16篇2023
  • 18篇2022
  • 9篇2021
  • 15篇2020
  • 21篇2019
  • 19篇2018
  • 18篇2017
  • 21篇2016
  • 20篇2015
  • 22篇2014
  • 21篇2013
  • 22篇2012
  • 41篇2011
  • 28篇2010
  • 15篇2009
  • 19篇2008
  • 18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3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的强度也呈进一步加强趋势,旱涝灾害的损失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正日趋严重,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对黑龙江省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降水偏多的年份很多,但所造成的灾害却不...
娄德君李治民王冀刘玉莲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集中期
文献传递
近50年来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特征分析
利用1951~2006年齐齐哈尔市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对WMO发布的24种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的事实和变化特征:年最低气温、暖夜、热夜日数、和生长季长度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冷夜、...
娄德君李治民王冀
关键词:极端气温降水指数极端气候
文献传递
城市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地表温度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是城市热环境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城市下垫面极为复杂,LST空间差异性较高。高空间分辨率LST对精细化城市热环境监测和缓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城市遥感LST降尺度研究仍以二维角度为主,缺乏建筑三维结构的考虑。本研究同时考虑地表二维和三维指标,构建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降尺度模型,开展MODIS 1 km LST降尺度研究(100 m),并探讨二维和三维建筑形态对LST影响的空间尺度效应。另外,为了弥补随机森林模型缺乏物理基础的不足,参考热辐射传输方程,将方程中传感器接收的辐亮度和与大气透过率相关的大气可降水量,加入降尺度模型构建中。为了更好利用真实观测的MODIS 1 km LST验证降尺度结果,故将MODIS LST和所有指标因子升尺度至5 km,开展5 km LST降尺度至1 km研究,进一步研究探讨大气顶层辐亮度和大气可降水量对LST降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中增加辐亮度和大气可降水量前后,通过将5 km LST降尺度后1 km LST与原始MODIS 1 km LST相比,RMSE和R2分别由3.1 K和0.5提高至0.38 K和0.94。(2)当随机森林模型中增加建筑形态指标后,模型的袋外分数OOBscore由0.46提高至0.49,模拟的100 m LST与ASTER LST产品比较,R2有所降低,可能的原因是ASTER和MODIS LST的反演方法和传感器不同,造成两者在100 m尺度下的对比性差一些。但是当驱动因子中增加MOD02和MOD05后,RMSE和R2由2.4 K和0.29提高至1.2 K和0.68,进一步说明MOD02和MOD05在1 km LST降至100 m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3)在1 km和100 m尺度下,增加建筑形态后,模型OOBscore均有提高,并且建筑形态指标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在100 m尺度下独立建筑形态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加。综上,MODISLST在城市地区降尺度研究中需要考虑大气顶层辐亮度、大气可降水量和建筑形态的影响,并且不同的建筑形态对LST的重要性存�
李娜娜吴骅栾庆祖
关键词:遥感地表温度建筑形态
北京城市热岛的定量监测及规划模拟研究被引量:41
2014年
为定量地评估北京城市热岛现状并预测未来北京城市热岛发展趋势,分别采用气温资料、遥感资料和城市规划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北京20个气象台站按照台站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划分为远郊、近郊和城市三类,分别计算三种类型站点经过海拔订正后的年平均气温,利用1971—2012年城市站和远郊站的年平均气温差值估算北京气温热岛的时间变化;利用1987—2012年的NOAA/AVHRR和Landsat-TM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卫星资料,采用定量化的指标——地表热岛强度和热岛比例指数分别估算了不同时期北京地区和城六区热岛强度和范围,并对北京平原地区的城市热岛状况进行了评估;利用2020年的北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料,结合2008年的城市热岛现状监测结果对2020年的北京热岛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的气温热岛与遥感监测地表热岛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具有一致性,不同分辨率卫星资料监测地表热岛在时空分布上也具有一致性。其中1971—2012年,以年平均气温计算的北京城市热岛强度增温率为0.33℃·(10 a)-1,近5年(2008—2012)平均热岛为1.12℃。遥感监测结果显示1987—2001年北京地区的热岛持续增强,2001年之后由于北京申奥的成功进行了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和绿化,使得城市热岛强度和范围在2004年和2008年有所降低,2008年之后城市热岛继续向东、南和北方向扩展,并出现了中心城区热岛与通州、顺义、大兴、昌平热岛连成片的趋势,到2012年城六区热岛面积百分比已从1990年的31%增加到77%。由热岛比例指数确定的北京各区县热岛强度排名前三分别是城区、海淀和丰台,延庆县最低。对2020年城市规划图热岛模拟结果显示北京热岛已由"摊大饼"演变为"中心+周边分散"模式,中心城区热岛强度和范围明显减弱,周边广大远郊区将出现分散型小热岛,城六区热岛面积将从2012�
刘勇洪徐永明马京津权维俊
关键词:城市规划
1961~2006年江淮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09年
利用1961~2006年江淮流域降水资料,计算了6种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江淮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极端降水指数除了大于10 mm天数呈微弱下降趋势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为上升趋势,其中非常湿天降水量和极端湿天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在年代际变化方面,极端降水出现了气候变得更加湿润的特点,但是这种增加趋势并不明显。在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方面,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并不相同,日最大降水日量和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在江淮流域中部和西南部为增加趋势,在江浙的沿海和西北地区为减少趋势。降水日数在江淮流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均为减少趋势,而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为增加趋势。非常湿天降水量和极端湿天降水量则除了在河南和陕西部分地区是减少趋势外,其他地区呈一致的上升趋势。
张金玲王冀甘庆辉
关键词:江淮流域极端降水指数
内蒙古草地类型与生物量气候区划被引量:21
2011年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961—2007年107个气象站资料,利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推算出内蒙古自治区湿润度的千米网格数据图形。结合内蒙古实际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内蒙古5种草原类型和6个产草量等级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得到的气候区划指标,对湿润度栅格数据进行分级,绘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草地类型和产草量地理分布的区划图。应用2007—2009年65个野外考察样点数据和2004 2008年49个生态观测站点的数据,对气候区划结果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分析表明:内蒙古草原类型区划结果和实际的草原类型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内蒙古草原气候区划。针对各分区进行评述,并提出了合理布局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及畜牧业生产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刘洪郭文利权维俊
关键词:草原类型产草量气候区划
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初步研究与实践——以北京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气象条件作为影响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驱动因子,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质量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关系着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果,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不一样的气候特征,目前还未形成一套有关城市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方法。基于生态气象学理论,分别从城市气候环境、与气候相关的陆表环境、大气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城市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5个方面选择不同的要素和指标开展了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初步研究,并以北京为例,利用2018年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大气成分观测资料、2002—2018年MODIS卫星资料、Landsat及环境一号卫星资料,开展了2018年北京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监测评估显示,(1)2018年北京城市“热岛”和“干岛”气候特征明显,并在北京二环与五环之间存在一个“冂”形风速低值区。(2)2018年北京陆表生态环境、大气环境、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其中植被覆盖度达61.6%,创2002年以来新高,气象条件贡献率达50%,生态涵养区植被生态质量处于正常偏好的面积比例达93.2%;中心城区陆表温度为2011年以来最低值;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体面积均为2000年以来最大值;气溶胶光学厚度、霾日数、大气静稳指数分别较过去4年平均值下降14%、31%和8%,大气扩散条件偏好,对霾日减少贡献率达21%,外地污染传输对PM2.5贡献达到53%;城市生态冷源较2013年明显增加,城市“热岛”得到缓解。(3)历史罕见的夏季高温闷热、冬季阶段低温、极端强降水以及持续无降水等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给城市安全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综合评估表明2018年北京气象条件总体利于陆表生态环境改善,有利的气候条件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但城市生态质量仍面临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城市热岛、低风速以及外来大气污染输送等风险。
刘勇洪刘勇洪轩春怡李梓铭栾庆祖刘海涛
关键词:大气环境人居环境
MM5与CALMET对北京地区风能资源的初步模拟及评估研究
北京虽然地域面积较小、人口密集,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不多,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北京地处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三面环山,全年平均风速特别是冬季和春季风速较大,具有一定的风能开发潜力.本文通过利用MICAPS数据对M...
杜吴鹏房小怡轩春怡潘莉卿
关键词:MM5风能资源
IPCC-AR4模式资料对东北地区气候及可利用水资源的预估研究
利用IPCC-AR4模式对未来预估的结果,分析了在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和水资源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降水虽然也增加,但变化的趋势很弱,在A2情景...
王冀娄德君曲金华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降水地表径流气温
文献传递
华北中部平原地区一次降雪过程雪水比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运用降雪深度加密观测资料,求取2020年2月14日华北中部一次降雪过程的平均雪水比(snow-to-liquid ratio,SLR),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和形成原因,发现此次过程SLR在东西方向上变化显著,即自北京平原地区至天津西部逐渐增大,再向东至天津东部又有所减小,京津两地SLR差别大。3 h平均的SLR显示北京平原地区东部和天津中北部随时间变化不大,天津南部和天津沿海地区有增大趋势。基于Cobb算法的云内SLR也具有相似的东西向变化特征,表明云内过程是此次华北中部平原地区SLR东西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北京平原地区近地层的融雪作用以及北京平原地区西南部的地表融雪加强了此变化特征。另外,通过分析误差来源发现文中研究区域的中西部地区云内SLR与由积雪深度观测计算的SLR差异较大,尤其是西部地区,这主要与该地区较高的地面2 m气温导致的近地面层的融雪作用有关,北京平原地区的误差基本上来源于此。对于天津西部,云内冰、液混合相态导致的凇附增长可能是该地区误差的主要来源。
张亚妮符娇兰胡宁张英娟
关键词:融雪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