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

作品数:16,109 被引量:62,878H指数:88
相关作者:何清陈正洪魏文寿袁玉江张雪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473篇期刊文章
  • 3,241篇会议论文
  • 782篇专利
  • 291篇标准
  • 7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75篇天文地球
  • 1,471篇农业科学
  • 1,3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41篇自动化与计算...
  • 690篇文化科学
  • 630篇经济管理
  • 529篇电子电信
  • 266篇水利工程
  • 200篇政治法律
  • 159篇机械工程
  • 13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8篇医药卫生
  • 124篇电气工程
  • 1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3篇哲学宗教
  • 101篇生物学
  • 93篇建筑科学
  • 92篇理学
  • 67篇动力工程及工...
  • 61篇社会学

主题

  • 3,144篇气象
  • 1,656篇气候
  • 1,508篇降水
  • 984篇雷达
  • 778篇气候变化
  • 620篇暴雨
  • 542篇灾害
  • 460篇卫星
  • 415篇气温
  • 388篇气象服务
  • 374篇遥感
  • 374篇沙尘
  • 355篇夏季
  • 342篇污染
  • 330篇气溶胶
  • 311篇环流
  • 307篇水汽
  • 305篇天气雷达
  • 282篇干旱
  • 271篇热带

机构

  • 15,866篇中国气象局
  • 1,300篇南京信息工程...
  • 923篇中国气象科学...
  • 55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28篇成都信息工程...
  • 469篇中国科学院
  • 364篇中国气象局国...
  • 359篇宁夏气象防灾...
  • 317篇河南省气象科...
  • 232篇兰州大学
  • 211篇新疆气象局
  • 20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00篇国家气象信息...
  • 195篇国家卫星气象...
  • 192篇新疆师范大学
  • 184篇湖北省气象局
  • 182篇新疆大学
  • 173篇北京大学
  • 16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37篇何清
  • 237篇魏文寿
  • 210篇袁玉江
  • 195篇喻树龙
  • 170篇霍文
  • 161篇张同文
  • 157篇马舒庆
  • 155篇杨莲梅
  • 152篇尚华明
  • 149篇杨兴华
  • 145篇杨青
  • 140篇张瑞波
  • 137篇雷勇
  • 129篇陈峰
  • 119篇高玉春
  • 115篇邵楠
  • 113篇张雪芬
  • 105篇刘新春
  • 102篇孔锋
  • 91篇陈正洪

传媒

  • 577篇气象
  • 552篇气象科技进展
  • 424篇气象科技
  • 421篇沙漠与绿洲气...
  • 331篇高原气象
  • 298篇气象学报
  • 297篇应用气象学报
  • 222篇大气科学
  • 209篇气象与环境科...
  • 190篇中国沙漠
  • 184篇暴雨灾害
  • 174篇干旱气象
  • 17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56篇气象科技合作...
  • 155篇干旱区研究
  • 150篇气象水文海洋...
  • 143篇气象软科学
  • 14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20篇气象科学
  • 120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63篇2024
  • 1,082篇2023
  • 1,035篇2022
  • 994篇2021
  • 883篇2020
  • 917篇2019
  • 1,027篇2018
  • 985篇2017
  • 895篇2016
  • 805篇2015
  • 843篇2014
  • 967篇2013
  • 865篇2012
  • 813篇2011
  • 651篇2010
  • 588篇2009
  • 458篇2008
  • 480篇2007
  • 445篇2006
  • 310篇2005
16,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脑的雷电数据接收预处理图形用户界面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脑的雷电数据接收预处理图形用户界面。;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运行程序及显示。;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形用户界面。;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图形用户...
庞文静梁丽陈冬冬雷勇陈泽方
一种基于PXIe的便携式天气雷达脉冲信号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PXIe的便携式天气雷达脉冲信号产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PXIe接口、PXIe桥芯片、FPGA微处理器、双向TTL收发器以及对外接线端;所述FPGA微处理器与对外接线端之间还连接有双向...
邵楠韩旭张福贵李斐斐王箫鹏李巍李建国
文献传递
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处理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微波辐射计探测获取大气微波辐射亮温数据,通过云雷达探测获取云垂直结构数据,通过地面气象要素传感器探测获取探测区的地面气温、湿度及气压数...
马舒庆曹云昌杨荣康车云飞
文献传递
新疆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特征分析
刘琳陈静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1997/1998 E1 Nino事件发生、发展可能机制的完善
基于LDEO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将东、西太平洋暖池及异常北风、西风一并结合起来考虑,完善了1997/1998 E1 Ni(n)o事件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异常西风驱动西太平洋暖池东端暖水向东伸...
岳彩军陆维松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黄河流域秋季降水及环流对ENSO和IOD的响应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196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54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黄河流域秋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秋季降水及环流对ENSO和IOD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黄河流域的秋季降水相应为正异常。2)当IOD与ENSO伴随出现时,无论IOD是正位相年还是负位相年,只要和El Nino同时发生,黄河流域秋季降水都表现为负异常;和La Ni-na同时发生时,黄河流域秋季降水都表现为正异常。有无ENSO发生,IOD与秋季降水的关系有很大差异。3)欧亚中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东高西低距平场形势和850 hPa黄河流域中下游南风距平异常,是黄河流域秋季降水正异常的主要环流成因。4)依据秋季海温与夏季海温相关性,可以把夏季ENSO和IOD异常信号特征作为先兆信号之一来预测秋季降水趋势。
常军史恒斌左璇
关键词:IODENSO
2011—2050年RCP4.5新情景下东北春玉米种植布局及生产评估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适种区域及其生育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气候模式RegCM4输出的未来RCP4.5新气候情景逐日资料,采用经验频率法预测80%保证率下2011—2050年中国东北地区早、中、晚熟型春玉米种植区域时空变化,同时结合作物模型DSSAT4.5对黑龙江省晚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变化特征及该省因气候变化而新增的晚熟品种可能种植区内晚熟玉米的适种性进行模拟评估。【结果】RCP4.5情景下,2011—2050年东北三省≥10℃的积温呈增加趋势,早、中、晚熟型玉米品种种植界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北扩或东移,可能种植范围扩大。黑龙江省2011—2050年间晚熟玉米新增可能种植区域内适宜种植晚熟品种;气候变化对原有种植区内晚熟品种生殖生长期的影响程度大于对营养生长期的影响,全生育期天数平均缩短2—11 d;产量变化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不考虑CO2肥效作用和考虑CO2肥效作用两种方案下的产量变化范围均介于±20%以内,但考虑CO2肥效作用时的产量较高。【结论】因气候条件变化而新增的春玉米种植区域的适种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评估。未来40a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变化主要源于生殖生长期缩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带来的肥效作用可抵消一部分因温度升高产生的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胡亚南刘颖杰
关键词:春玉米热量资源
任意辐射强度与温度下硅光伏电池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被引量:12
2013年
以硅光伏电池的单二极管等效电路模型为基础并引入半经验参数,推导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辐射强度与温度对模型参数的影响。该方法仅使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电气参数便可计算任意状况下的I-V特性曲线。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I-V曲线的预测误差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小于2%,其他工作状况下小于5%。
邱纯蔡涛段善旭代倩申彦波陈正洪
关键词:数学模型I-V特性
粗糙表面对雷电水平电场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分形方法模拟了粗糙陆地表面和海陆交接复杂表面,并通过Barrick提出的等效表面阻抗法和Cooray-Rubinstein(C-R)近似算法,计算了不同粗糙表面情况下的雷电水平电场。进而分析了粗糙陆地表面和海陆交接复杂表面对水平电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雷电水平电场沿粗糙陆地表面传播时,陆地表面的粗糙程度对电场影响很大,且随着粗糙度的增加,雷电水平电场的初始峰值会逐渐减小;当水平电场沿海陆交接复杂表面传播时,陆地的粗糙度对水平电场影响较大,而海浪起伏程度对电场影响较小。
高金阁张其林李东帅张源源樊艳峰
暴雨中尺度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对暴雨中尺度过程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简要回顾,主要包括:(1)暴雨对流系统的组织特征和分类,以及不同组织类型对流系统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尤其是新对流单体再生和层状降水形成的原因;(2)暴雨对流系统的启动机制、组织和维持机理;(3)地形对暴雨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和降水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的物理机制,线性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地形影响的复杂性和非线性;(4)暴雨对流系统的日变化特征、区域性差异及其不同的形成机制等。最后对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赵玉春
关键词:暴雨地形日变化
共1,58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