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11,363 被引量:66,615H指数:111
相关作者:周广胜张义军徐祥德刘黎平郭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65篇期刊文章
  • 2,553篇会议论文
  • 1,248篇学位论文
  • 379篇专利
  • 181篇科技成果
  • 113篇标准

领域

  • 7,790篇天文地球
  • 1,363篇农业科学
  • 1,1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4篇电子电信
  • 136篇文化科学
  • 123篇水利工程
  • 112篇经济管理
  • 96篇生物学
  • 96篇理学
  • 64篇建筑科学
  • 62篇电气工程
  • 54篇哲学宗教
  • 48篇医药卫生
  • 44篇机械工程
  • 41篇动力工程及工...
  • 37篇航空宇航科学...
  • 25篇自然科学总论
  • 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480篇降水
  • 1,268篇气候
  • 869篇气象
  • 849篇雷达
  • 601篇暴雨
  • 542篇热带
  • 528篇值模拟
  • 493篇数值模拟
  • 484篇气溶胶
  • 475篇气候变化
  • 425篇夏季
  • 414篇青藏高原
  • 402篇青藏
  • 390篇中尺度
  • 390篇环流
  • 382篇台风
  • 360篇气旋
  • 346篇污染
  • 309篇玉米
  • 302篇热带气旋

机构

  • 11,339篇中国气象科学...
  • 1,216篇南京信息工程...
  • 923篇中国气象局
  • 54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37篇中国气象局国...
  • 367篇中国科学院
  • 30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54篇北京大学
  • 20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9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86篇国家气象信息...
  • 16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44篇中国气象局北...
  • 139篇中国气象局广...
  • 138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8篇中国科学院植...
  • 109篇上海市气象局
  • 108篇兰州大学
  • 98篇中国农业大学
  • 96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58篇徐祥德
  • 316篇刘黎平
  • 276篇张义军
  • 251篇郭建平
  • 248篇周广胜
  • 223篇吕伟涛
  • 208篇霍治国
  • 204篇卞林根
  • 185篇陈联寿
  • 179篇周秀骥
  • 154篇王春乙
  • 143篇郑栋
  • 142篇张人禾
  • 132篇张阳
  • 126篇张佳华
  • 126篇赵平
  • 126篇曹鸿兴
  • 123篇汤洁
  • 112篇薛纪善
  • 111篇魏凤英

传媒

  • 834篇应用气象学报
  • 579篇气象学报
  • 568篇气象
  • 362篇大气科学
  • 300篇高原气象
  • 289篇气象科技
  • 245篇热带气象学报
  • 14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36篇科学通报
  • 115篇气象科技合作...
  • 107篇中国气象科学...
  • 96篇气候与环境研...
  • 91篇气候变化研究...
  • 87篇大气科学学报
  • 77篇生态学报
  • 77篇自然灾害学报
  • 75篇暴雨灾害
  • 73篇中国气象学会...
  • 67篇气象科技进展
  • 65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6篇2024
  • 295篇2023
  • 322篇2022
  • 349篇2021
  • 315篇2020
  • 363篇2019
  • 347篇2018
  • 410篇2017
  • 437篇2016
  • 453篇2015
  • 481篇2014
  • 581篇2013
  • 639篇2012
  • 609篇2011
  • 514篇2010
  • 567篇2009
  • 545篇2008
  • 548篇2007
  • 566篇2006
  • 471篇2005
11,3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MS云方案和NCEP云方案在GRAPES区域模式中的检验和对比
随着模式网格分辨率的提高,中尺度模式中越来越多用到显示云物理方案。许多研究表明,云微物理过程对描述降水过程和揭示降水的物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利用非静力GRAPES区域模式,地面降水观测资料,结合MODIS,Cloud...
李静
关键词:NCEPCAMS卫星
文献传递
6.21强对流天气地闪特征分析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华北电网地闪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2年6月21日发生在河北省境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闪特征,结果显示,(1)总体地闪特征为:闪电自西向东移动,闪电密度较强区分别位于河北省西部、北部和中部...
吴紫煜段苗苗
关键词:地闪冰雹大风
南大洋海冰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大气环流调整之间的关系初探
利用南极冰盖雪冰内MSA和Na可以指示毗邻海域海冰的变化.在南印度洋扇区的研究表明,MSA是海冰北界、海冰持续时间和径向风场的综合表达,而Na通量是海冰面积和径向风场的函数.从南极冰盖边缘的Princess Elizab...
效存德李润祥
关键词:南极海冰南印度洋
psp总日射表热偏移特征及其测量总辐射误差分析
本文根据2004年7月~2006年5月近两年北京上甸子大气区域本底站Eppley PSP总日射表观测太阳辐射数据,分析了PSP表的热偏移特征及影响因子,并以Eppley8-48型日射表和NIP直射表分别观测的散射和直射辐...
程兴宏张晓玲郑向东周怀刚李德平
文献传递
天津采暖季SO2排放源强的反演
本文利用天津市环境监测站2000~2002年采暖季SO的逐时观测资料,应用窄烟云稀释矩阵(SSIM)模式反演得出天津市采暖季SO面源排放清单。在该反演源清单的基础上使用城市复合源(PAL)模式计算出的浓度分布与监测浓度对...
陈军明徐大海朱蓉
文献传递
三类物理过程对台风强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文中设计了一个极坐标系的准地转正压模式 ,一个直角坐标系定常台风环流条件下的准地转正压模式和一个直角坐标系非定常台风环流的准地转正压模式 ,其径向或水平格距均为 2km ,以研究三类物理过程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即沿方位角方向的线性平流 ,沿径向的线性平流以及非线性平流对中尺度涡旋涡量内传和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指出 :沿方位角方向的线性平流可导致螺旋状涡带的形成 ;沿径向的线性平流在一定的参数集合可使涡量内传 ,台风略有增强 ;定常台风环流条件下扰动涡量的非线性平流可使内传涡量明显增加 ,台风明显增强 ;非定常台风环流条件下非线性平流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可使内传涡量增多 ,有利于台风的增强 ,另一方面 ,在涡量内传过程中 ,原先呈同心圆轴对称的台风基流结构受到破坏 ,形成复杂流型 ,这又使台风趋于减弱。最后讨论了这些结果在台风强度预测方面的可能应用。
任健马镜娴陈联寿罗哲贤
关键词:台风强度台风分析
喜马拉雅山中段地区气温直减率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中,气温直减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象参数,其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冰雪融水产流量。基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北坡6个气象站地面实测气温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气温直减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北坡各海拔带的气温直减率月变化和日变幅均较大,空气湿度和山谷风是影响气温直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来说,海拔4 001~4 301 m的高程带受暖湿的南亚夏季风影响时,空气湿度较大,气温直减率较低;海拔4 301~5 750 m的高程带在南亚夏季风盛行时期气温直减率相对较高,南亚夏季风结束后,由于受持续的山谷风影响,气温直减率降低。对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来说,海拔1 337~3 811 m的高程带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空气湿度增大,气温直减率降低。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水文过程模拟时,需慎重选择气温直减率值。
刘伟刚张东启柳景峰沈永平效存德刘景时侯典炯张通
关键词:气候变化
黄淮地区两次低涡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7—19日黄淮地区低涡暴雨过程中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简称“7.17”过程和“7.18”过程)的环境条件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强降水均发生在充足的水汽输送、大的不稳定能量和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等有利环境条件下,“7.17”过程热力条件更好,降水强度大,但降水范同小;“7.18”过程动力条件更好、强降水落区范围大,但雨强比“7.17”过程小。(2)“7.17”过程累积暴雨带落区位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两侧约30—80km范围内,“7.18”过程累积暴雨、大暴雨带落区位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两侧约70~100km范同内。(3)中尺度雨团(带)和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地面中尺度气旋周围附近,地面中尺度气旋活动的不同阶段强降水落区不同。(4)卫星云图上,两次过程强降水均由发展旺盛的对流云团自西南向东北移动而产生,对流云顶亮温低至210~220K。(5)雷达回波图上,“7.17”过程涡旋特征更明显,“7.18”过程冷暖切变回波带特征更明显。两次过程中尺度雨带与大于等于43dBz的螺旋回波带对应关系较好,短时强降水和螺旋雨带上大于等于48dBz的强回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张一平王新敏梁俊平李周王东海
关键词:暴雨低涡雨团中尺度特征
海河流域近现代降水量变化若干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根据器测资料、代用资料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海河流域1956 年以来、1880 年以来和1736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探讨影响降水多年代尺度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淤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在1956-2013 年表现出较明显下降趋势,每10 a 下降速率为2郾6%,但在1880-2012 年期间下降趋势很弱;于1736-2012 年,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未表现出任何长期趋势变化,1956 年以来和1880 年以来的趋势性减少现象也不再显得异常,但存在-系列年代到多年代尺度振动;盂20 世纪40 年代后期到60 年代早期是1736 年以来最湿润阶段,但20世纪初以来几次持续性干旱,包括1997-2003 年的严重干旱,在1736 年以来历史上并非罕见,1826-1843 年曾出现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干旱;榆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具有准周期性振动特点,较明显的准周期包括2 -7 a、11 a、22 -23 a、33 a 和63-65 a;虞20 世纪60 年代后期以来海河流域降水的趋势性减少,是区域气候63 -65a 自然低频周期性振动的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几十年整个流域降水量总体上将呈增多趋势,并可能在2035-2040 年达到峰值区间.
任国玉王涛王涛郝志新郝志新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特征气候变异准周期海河流域
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为探求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系统输出的东北地区IPCC AR5提出的低辐射和高辐射强迫RCP_4.5(低排放)、RCP_8.5(高排放)情景下2005-2099年气象资料,通过与东北地区1961-2010年91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同化,分析了历史资料(Baseline)、RCP_4.5、RCP_8.5情景下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年均温度空间分布自南向北降低,未来各地区温度均有升高,RCP_8.5情景下升温更明显,Baseline情景年均温度为7.70℃,RCP_4.5和RCP_8.5年均温度分别为9.67℃、10.66℃;其他农业热量资源随温度变化一致,具体≥10℃初日提前3 d、4 d,初霜日推迟2 d、6 d,生长季日数延长4 d、10 d,积温增加400℃·d、700℃·d;水资源稍有增加,但不明显。(2)历史增温速率为0.35℃/10a,未来增温速率最快为RCP_8.5情景0.48℃/10a,高于RCP_4.5的0.19℃/10a。21世纪后期,RCP_8.5增温趋势明显快于RCP_4.5,北部地区增温更加速。其他农业热量资源随温度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具体空间分布有所不同。生长季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年际间变化较大;东部地区降水增加,西部减少。未来东北地区总体向暖湿方向发展,热量资源整体增加,但与降水的不匹配可能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初征郭建平赵俊芳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同化
共1,1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