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作品数:1,172 被引量:5,399H指数:28
相关作者:余树全夏国华温国胜张立钦吴鸿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66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6篇农业科学
  • 239篇生物学
  • 62篇医药卫生
  • 62篇文化科学
  • 5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化学工程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理学
  • 8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2篇植物
  • 72篇基因
  • 68篇核桃
  • 60篇山核桃
  • 59篇胁迫
  • 55篇毛竹
  • 53篇植物学
  • 49篇群落
  • 48篇叶绿
  • 48篇土壤
  • 46篇叶绿素
  • 39篇叶绿素荧光
  • 39篇教学
  • 35篇物量
  • 31篇天牛
  • 30篇生物量
  • 27篇森林生态
  • 26篇物种
  • 25篇森林保护学
  • 24篇活性

机构

  • 1,138篇浙江农林大学
  • 52篇浙江省林业科...
  • 37篇浙江大学
  • 32篇浙江省森林资...
  • 29篇中国林业科学...
  • 25篇浙江省农业科...
  • 21篇南京林业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丽水学院
  • 16篇浙江天目山国...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新...
  • 9篇学研究院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8篇国家林业局
  • 8篇浙江省林业生...
  • 7篇西南大学
  • 7篇浙江省亚热带...
  • 7篇金寨县富东生...
  • 7篇宁波市林特科...

作者

  • 61篇伊力塔
  • 59篇余树全
  • 46篇夏国华
  • 42篇温国胜
  • 42篇黄坚钦
  • 40篇张汝民
  • 37篇王义平
  • 33篇徐华潮
  • 29篇高岩
  • 27篇童再康
  • 27篇李根有
  • 27篇张明如
  • 27篇闫道良
  • 27篇俞飞
  • 25篇金水虎
  • 25篇马丹丹
  • 23篇刘美华
  • 19篇张启香
  • 19篇钱永常
  • 18篇樊建庭

传媒

  • 204篇浙江农林大学...
  • 64篇浙江林业科技
  • 31篇林业科学
  • 23篇生态学报
  • 17篇浙江农业科学
  • 15篇安徽农业科学
  • 15篇农药学学报
  • 15篇教育教学论坛
  • 14篇中国农学通报
  • 1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1篇果树学报
  • 1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0篇南京林业大学...
  • 10篇浙江农业学报
  • 9篇药物生物技术
  • 9篇浙江大学学报...
  • 9篇浙江大学学报...
  • 9篇园艺学报
  • 9篇Entomo...

年份

  • 2篇2024
  • 82篇2023
  • 86篇2022
  • 75篇2021
  • 79篇2020
  • 75篇2019
  • 81篇2018
  • 50篇2017
  • 74篇2016
  • 74篇2015
  • 78篇2014
  • 100篇2013
  • 126篇2012
  • 107篇2011
  • 49篇2010
1,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牛危害与机械损伤对山核桃挥发物的诱导差异
2014年
对健康、受机械损伤及具有天牛幼虫新鲜排粪孔的山核桃树进行顶空吸附采样,研究山核桃在不同条件处理下的挥发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山核桃之间挥发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健康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种类10种,机械损伤植株10种,但二者间有5种成分不同,而天牛幼虫蛀干的植株有17种,与机械损伤的相比有10种成分不同。
王佩星徐华潮李俊
关键词:山核桃挥发物天牛幼虫机械损伤
野菊多糖诱抗剂在白术田间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野菊多糖作为植物源诱抗剂在防治白术土传病害过程中的用法用量。方法:通过野菊多糖不同施药方法和不同施药浓度对田间白术病情、产量和品质的考察,明确野菊多糖作为植物源诱抗剂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浓度。结果:施用剂量考察结果显示中浓度(0.312 g/m^2)处理组中的白术感病死亡率较低,对白术产量、多糖含量、内酯含量的提高效果最佳。施用方法考察结果显示,土壤处理、苗期喷施、后期喷施三个处理组的产量均比CK和常规施药组高,其中土壤处理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土壤处理对白术内酯和白术多糖含量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土壤处理组白术多糖及白术内酯Ⅱ、Ⅲ的含量高于常规施药组且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土壤处理法,施用0.312 g/m^2参考剂量的野菊多糖可以有效提高白术的抗性,降低白术的土传病害,且提高白术的产量和质量,为白术的绿色栽培提供了一种高新技术手段。
潘秋祥陈磊陆中华张伟金宋佳航田薇
关键词:白术白术多糖
基于生态校园虚拟数字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索被引量:3
2020年
该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农林院校基于校园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建设数字校园优势的基础上,对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探索。数字校园建设需契合"校园-植物园"两园合一的思想,在"三维仿真场景构建""植被属性信息查询""生态过程及规划"三个不同层面逐级提升虚拟仿真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建设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目标。
俞飞陈荣陈荣伊力塔林海萍
关键词:生态校园生态过程教育信息化
中国薹草属(莎草科)研究随记(Ⅳ).隐匿薹草组的分类修订(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隐匿薹草组(Carex sect.Infossae)为最近建立的薹草属(Carex)的组,当时报导分布于我国安徽和江苏,有2种和1变种,即隐匿薹草(C.infossa)、显穗薹草(变种)(C.infossa var.extensa)和矮秆薹草(C.minuticulmis)。根据描述,另有15种和2变种应归属本组,这些分类群具有较为一致的特征:果囊椭圆球状卵球形或卵球形,通常疏被短毛或近无毛,先端渐狭成中等长的喙,喙口具2小齿;瘦果卵球形,先端钝或微凹。通过文献考证、标本查阅、野外采集,并结合果囊和瘦果的扫描电镜观察,对隐匿薹草组所涉及的种(含种下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该组仅有2种:百里薹草(C.blinii)和尖叶薹草(C.oxyphylla)。将Carex elmeri、C.granifera、矮秆薹草(C.minuticulmis)、上海薹草(C.shanghaiensis C.blinii subsp.shanghaiensis)、C.sublateralis、C.taihokuensis和锐果薹草(C.tatsutakensis)并入百里薹草;将沟囊薹草(C.canaliculata)、樟木薹草(C.changmuensis)、C.distantiflora、隐匿薹草(C.infossa)、显穗薹草(C.infossa var.extensa)、C.lateralis、C.loheri、无芒长嘴薹草(C.longerostrata var.exaristata)、城湾薹草(C.longerostrata var.hoi)、C.lyi、和平菱果薹草(C.macrandrolepis)和C.sharyotensis并入尖叶薹草。
岑佳梦金水虎金孝锋
关键词:扫描电镜形态学性状新异名
中国异枝跗瘿蜂属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枝跗瘿蜂科)(英文)
2018年
异枝跗瘿属隶属膜翅目瘿蜂总科,是寄生的枝跗瘿蜂科成员。该属目前分布于中国及邻近国家。本研究发现2新种:红背异枝跗瘿蜂Heteribalia miltopronotum sp. nov.和四川异枝跗瘿蜂Heteribalia sichuanensis sp. nov.,报道了已知种H. divergens Maa(1949)的新分布区和生物学习性。并提供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
柴苗刘志伟牛瑶董颖颖王义平
关键词:瘿蜂总科检索表
白术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光谱特征响应被引量:6
2018年
白术根茎膨大初期对轻度的土壤水分缺失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是过度干旱会抑制其根茎膨大及成分积累,因此,无损伤诊断该时期白术是否受到干旱胁迫至关重要。本文以2年生白术为试验材料,在根茎膨大初期控制土壤水分,形成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利用Uni Spec-SC光谱分析仪测定其光谱反射率,并结合光合色素含量,探讨白术叶片光谱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为利用光谱参数监测白术生长状况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可见光区域(400~750 nm)白术叶片光谱反射率升高,说明其光能吸收利用能力下降;但在750~1 000 nm的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则逐渐平稳,在1 000 nm处,干旱胁迫下的全部叶片反射率均低于对照。微分光谱在680~750 nm间差异明显,并与叶绿素含量在700~750 nm间呈显著相关。同时,大多数光谱参数与色素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尤其类胡萝卜指数(mCRI)、色素归一化指数(PSNDb)、红边位置(λ_(red))、红边幅值(D_(λ_(red)))、红边面积(S_(red))与之呈极显著相关(P<0.01)。从上述结果可知,微分光谱680~750 nm可作为检测白术是否受到干旱影响的主要监测波段,红边参数、类胡萝卜指数及色素归一化指数可以作为重要指标,快速、准确、无伤害诊断白术受干旱胁迫程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应用反射光谱进行白术干旱胁迫程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徐琳煜刘守赞白岩白岩丁恒张汝民郑炳松
关键词:白术干旱胁迫光谱特征光谱反射率光合色素光谱参数
中国大陆归化新记录植物——短舌花金钮扣被引量:2
2014年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象山县的1种中国大陆归化新记录植物——短舌花金钮扣(Acmella brachyglossa)为菊科金钮扣属植物,1年生草本,花果期7-12月,生长旺盛,排挤其它草本植物,对本土植物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
张幼法马丹丹谢文远李修鹏杨紫峰
遮光与水分胁迫对盆栽芒萁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光合有效辐射与土壤水分变化对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光响应进程及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分析芒萁单优层片发育成因。【方法】设置不同光合有效辐射[轻度遮光(透光率为35.96%,L1),中度遮光(13.00%, L2)和高度遮光(4.75%, L3)]与土壤水分[充足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 W1),中度干旱(50%~55%,W2),重度干旱(25%~30%,W3)]双因素控制试验,并以全光处理为对照,比较分析盆栽芒萁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①轻度遮光条件下,重度干旱显著降低了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YAQ)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轻度遮光条件下充足水分(W1)和中度干旱(W2)的Pn大约比重度干旱(W3)和对照(ck)高34.4%~69.2%;②中度遮光和高度遮光条件下,各浇水处理间芒萁的Pn大致相近且略高于ck,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差异不显著(P>0.05),增加遮光强度能够缓解水分亏缺对芒萁的光合特征参数的负面影响;③在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遮光强度增加,芒萁的荧光参数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特征。④轻度和中度遮光下重度干旱降低了芒萁的光合机构能力,高度遮光时,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盆栽芒萁叶片的电子传递效率(ψO)、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能量流参数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出现上升趋势,说明弱光环境下芒萁表现出明显的抗旱性。⑤遮光和干旱处理未对芒萁的PIABS和综合性能指数(PItotal)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芒萁的PSⅡ没有受到严重损害。【结论】因此,中度遮光+充足水分组合处理有利于盆栽芒萁积累光合产物,中度遮光与中度干旱下盆栽芒萁拥有最高的PSⅡ活性,盆栽芒萁对遮光和土壤水分变化的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金迪张明如王佳佳高磊侯平
关键词:芒萁遮光土壤水分光响应叶绿素荧光
珍稀濒危植物堇叶紫金牛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目前报道仅在台湾、浙江、安徽有零星分布。研究其种群结构和动态,旨在为维持堇叶紫金牛种群及其生存群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探索堇叶紫金牛种群及群落的保护、更新和生态恢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2018年新发现的堇叶紫金牛最北分布点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顺溪坞的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消亡率曲线图,进行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结果】(1)种群内低龄级[DB(基径)≤1.4 mm]植株数最为丰富,中龄级(1.41.8 mm)植株数较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2)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种群各龄级有相近的死亡率。(3)未来外部干扰下的数量动态指数Vpi′=0.0088>0,种群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且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结论】样地内堇叶紫金牛种群整体呈低增长型发展趋势,生理寿命约4.0 a,种群规模相对稳定。
马丹丹库伟鹏夏国华毛洁莹薛建辉
关键词: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
芽变选种推动世界苹果和柑橘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案例解读被引量:8
2022年
综述了植物表观遗传和果树芽变选种研究进展,深度解析芽变选种推动世界苹果和柑橘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经典案例,主要结果概述如下:(1)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引起的表观遗传,广泛参与了植物各种生长发育过程及逆境胁迫响应;(2)果树芽变选种是优中选优,具有高效性、重演性、稳定性、多样性、多效性、表观遗传特性和实效性等6个特点,目前已选出苹果和柑橘等果树芽变品种600余个;(3)针对‘富士’和‘元帅’苹果及脐橙和温州蜜柑两类果树4个品种存在的问题,采用持续多代芽变选种技术,育成了系列新品种,形成了庞大的品种群,成为产业主栽品种,推动了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因此,将来应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果树芽变机理研究,推进育种技术创新。二是进一步提升果树芽变选种创新性及其推动果树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采用孟德尔遗传与表观遗传、常规技术与分子技术及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加大果树芽变选种及杂交新品种优系选育研究力度,为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种支持。
陈学森伊华林王楠张敏姜生辉徐娟毛志泉张宗营王志刚姜召涛徐月华李建明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
共1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