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27 被引量:202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少武杨春喜王毅婧韦松刘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茎点霉
  • 4篇鸭跖草
  • 4篇真菌
  • 4篇病菌
  • 4篇除草
  • 3篇毒力
  • 3篇毒素
  • 3篇真菌除草剂
  • 3篇农药
  • 3篇侵染
  • 3篇小菜蛾
  • 3篇轮枝
  • 3篇轮枝菌
  • 3篇菌株
  • 3篇蜡蚧
  • 3篇蜡蚧轮枝菌
  • 3篇辣椒碱
  • 3篇菜蛾
  • 3篇除草剂
  • 2篇地衣

机构

  • 2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果树科...

作者

  • 26篇纪明山
  • 19篇谷祖敏
  • 12篇王英姿
  • 8篇魏松红
  • 5篇张杨
  • 3篇王毅婧
  • 3篇刘少武
  • 3篇韩金栋
  • 2篇吴德财
  • 2篇颜克成
  • 2篇李兴海
  • 2篇刘周成
  • 2篇李修伟
  • 2篇祁之秋
  • 2篇刘畅
  • 2篇刘聃
  • 1篇杨春喜
  • 1篇程根武
  • 1篇盖芳
  • 1篇张丽莹

传媒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农药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石油醚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0.695 0、0.562 1 mg/mL;正丁醇萃取物在24 h、48 h后LC50分别为0.687 6、0.572 6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1.205 4、0.755 8 mg/mL。在浓度为25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24 h拒食率分别为96.67%、80%、86.67%。
纪明山刘畅李修伟刘聃吴德财王毅婧
关键词:紫穗槐麦二叉蚜提取物生物活性
苦参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苦参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苦参抑菌活性物质、苦参抑菌活性物质的作用对象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为其在杀菌剂方面的进一步使用提供依据.
韩宝艳纪明山
关键词:苦参农药制剂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蜡蚧轮枝菌VL17油剂配方筛选及室内毒力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筛选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VL17的油剂配方,确定其室内杀虫效果。[方法]以孢子的活力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各种助剂;采用喷雾法评价室内毒力。[结果]蜡蚧轮枝菌VL17油剂配方为大豆油作溶剂油,吐温TW-80作稳定剂,抗坏血酸作紫外保护剂,优化筛选出2号油剂各成分的配比为孢子粉28%,溶剂油65%,吐温TW-80 5%,紫外保护剂2%。室内毒力测定表明2号油剂第7天对蚜虫和白粉虱的LC50值分别为5.63×108、2.80×108个孢子/L,LT50值分别为3.61、4.92 d。[结论]配制的蜡蚧轮枝菌的油剂可用于治理害虫。
谷祖敏周飞陈思纪明山
关键词:蜡蚧轮枝菌油剂
蜡蚧轮枝菌VL17急性毒性及致敏试验被引量:1
2009年
对生物农药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进行了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1;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 500 mg·kg-1;对试验兔急性眼刺激的平均指数为0;对大鼠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敏率为0。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是一种低毒,对兔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性的安全的生物农药。
黄溢纪明山丁维成高伟谷祖敏王英姿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
地衣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DYT-79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25
2011年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DYT-7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为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SDYT-79菌株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蔗糖3.0%、蛋白胨0.3%、酵母膏2.0%、氯化钠0.3%,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9.0、培养温度24℃、培养时间36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20mL、接种量体积分数0.5%~1%。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SDYT-79菌株抑菌能力提高14.3%。
纪明山王毅婧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
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致病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以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研究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草茎点霉毒素使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20μg·mL-1的毒素处理叶片4h,处理叶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3.65倍,Na+和K+的渗漏量分别高于对照57.80%和341.48%;毒素使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增加,毒素浓度为15μg·mL-1时,MDA含量最高,为313.60 nmol·g-1,比对照增加71.24%;毒素处理的鸭跖草叶片组织CAT活性3h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58.51%,POD和APX的活性12h分别低于对照43.52%和39.74%。
谷祖敏纪明山王英姿
关键词:毒素致病机理鸭跖草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力测定被引量:1
2008年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1.35%、38.53%和38.61%。
谷祖敏纪明山李兴海魏松红王英姿
关键词:鸭跖草叶点霉致病力真菌除草剂
鸭跖草叶点霉粗毒素的提取方法和产毒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四氯化碳三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对鸭跖草叶点霉病原菌的菌丝和培养液进行萃取,获取粗毒素。结果表明,叶点霉菌产生的毒素既有胞外毒素,又有胞内毒素,且用极性中等的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大豆培养基和PSK分别是适合菌株生长和毒素分泌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确定有利于叶点霉产毒的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14d、培养方式为150r/min振荡培养。
谷祖敏纪明山韩秀华魏松红王英姿
关键词:毒素产毒条件
环境因子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接种后露水持续时间至少需要48h。保湿期的光照时间与病害发生程度成反比,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
谷祖敏纪明山李兴海祁之秋
关键词:鸭跖草侵染力真菌除草剂
球孢白僵菌对温室蚜虫的侵染生物学被引量:6
2006年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浓度、施菌方式、温度和相对湿度下对温室蚜虫的侵染力以及接种后对蚜虫的侵染速率。结果表明,高(109个孢子.mL-1)、中(108个孢子.mL-1)、低(107个孢子.mL-1)3个浓度剂量对蚜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且浓度越大,蚜虫的死亡率越高,死亡时间越提前。用浸渍法和孢子浴法接种蚜虫,6 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和31.1%。在测试的3个温度(22、26、30℃)中,26℃时蚜虫侵染力最强,第3天出现死亡高峰,第5天时累积死亡率就达到100%,明显高于22、30℃的处理。相对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越强,蚜虫死亡速度越快。在温湿度组合中相对湿度为95%时,温度对白僵菌的侵染力几乎无影响,但影响发病速度,相对湿度低于95%时,26℃的侵染力始终高于22和30℃时的侵染力。通过接种后不同时间段用0.2%百菌清处理蚜虫测定该菌株的侵染速率,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是该球孢白僵菌有效侵染蚜虫的关键时期。
谷祖敏纪明山杨旭张杨程根武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蚜虫侵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