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372 被引量:1,997H指数:21
相关作者:陶秀成戴万宏张凤美李蜀萍李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2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篇农业科学
  • 3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7篇生物学
  • 23篇理学
  • 14篇天文地球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文化科学
  • 11篇化学工程
  • 8篇建筑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4篇土壤
  • 31篇污染
  • 21篇重金
  • 21篇重金属
  • 19篇植物
  • 18篇教学
  • 16篇湿地
  • 14篇沉积物
  • 13篇微生物
  • 10篇土地利用
  • 9篇石墨
  • 9篇根际
  • 8篇电化学
  • 8篇生态
  • 8篇湿地土壤
  • 8篇石墨烯
  • 7篇营养化
  • 7篇
  • 5篇萃取
  • 5篇微萃取

机构

  • 369篇安徽师范大学
  • 53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环境科学...
  • 9篇江南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上海市农业科...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芜湖职业技术...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长治学院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安阳师范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8篇周守标
  • 20篇杨文斌
  • 19篇曹玉红
  • 19篇赵广超
  • 18篇刘辉
  • 16篇杨艳芳
  • 16篇左胜鹏
  • 15篇杨如意
  • 15篇杨周生
  • 14篇刘崇刚
  • 13篇昝逢宇
  • 12篇吴婷
  • 11篇王波
  • 11篇李露露
  • 10篇叶良涛
  • 10篇赵娟
  • 10篇霍守亮
  • 9篇朱广伟
  • 9篇杭华
  • 8篇朱梦圆

传媒

  • 16篇环境科学
  • 14篇安徽农业科学
  • 14篇安徽师范大学...
  • 13篇食品工业科技
  • 1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生态学报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科技信息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生态学杂志
  • 6篇环境科学与管...
  • 6篇科技视界
  • 5篇土壤通报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5篇环境污染与防...
  • 5篇工业水处理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30篇2020
  • 40篇2019
  • 33篇2018
  • 35篇2017
  • 45篇2016
  • 28篇2015
  • 39篇2014
  • 41篇2013
  • 20篇2012
  • 19篇2011
  • 1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3
3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监测课程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本身特点和理论教学的规律,本文主要从整合课程内容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两个方面,阐述了环境监测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吴婷
关键词:环境监测理论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来源对丛枝菌根真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根际微生物。影响AMF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AMF、宿主,以及其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AMF功能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基因变异和表型可塑性两方面分析了来源影响AMF功能的原因和维持机制,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从群落水平上研究不同来源的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重视宿主的作用,保持研究对象的对等性,并区分AMF群落结构和来源对功能的不同影响。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试图为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AMF适应特定土壤环境与宿主的机制提供参考。
杨如意郭富裕昝树婷孙雯雯周刚唐建军陈欣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和Csp6I对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000个白色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其分为324个OTUs,并对38个优势OTUs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包括alpha、beta、gamma、detla亚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等11类细菌,此外还包含了3个未归类的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文库中的主要菌群,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7.34%和14.36%,其中Pseudomonas sp.、Burkholderia sp.和Arthrobacter sp.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丰富的潜在新菌种。
张永敢赵娟张玉洁吴婷吴孝兵郑艳
关键词:根际土壤多样性ARDRA
不同种植方式下伊乐藻生长对沉积物磷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将伊乐藻以直接抛掷、直接扦插和断枝抛掷3种方式种植,测定其上覆水TP、DO、pH和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结果表明:(1)实验结束(120d)时,直接抛掷、直接扦插和断枝抛掷处理组的的生物量分别增加69.14、50.32、46.15g,从长期来看,直接抛掷最有利于伊乐藻生物量的增长。(2)实验结束时,直接抛掷、直接扦插和断枝抛掷处理组的沉积物中TP分别下降了8.90%、7.30%、5.40%;无机磷分别下降了11.80%、8.20%、6.60%;有机磷分别下降了7.47%、6.46%、2.65%;NaOH提取态磷分别下降了19.90%、17.20%、11.70%;HCl提取态磷分别下降了4.12%、3.47%、2.83%。直接抛掷种植伊乐藻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去除效果最好。(3)上覆水TP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呈正相关,说明沉积物中的磷是上覆水中磷的重要来源;上覆水TP和沉积物各形态磷均与伊乐藻生物量呈负相关,说明伊乐藻可以有效去除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磷;DO和pH与生物量呈正相关,而与上覆水TP和沉积物各形态磷呈负相关,说明上覆水DO和pH主要受伊乐藻的影响。
倪冬黄蓉程俊杰杨文斌
关键词:伊乐藻沉积物
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了解土壤中蚯蚓活动与重金属化学行为的相互影响关系,降低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害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就土壤中蚯蚓对重金属的累积效应以及利用蚯蚓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从材料选择、评价方法及蚯蚓对重金属影响机理等3个方面综述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化学行为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周明亮戴万宏曹玉红
关键词:蚯蚓重金属化学行为生物有效性
新安江水库悬浮颗粒物时空分布、沉降通量及其营养盐效应被引量:17
2020年
为分析降雨入流影响下水库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及沉降特征,在华东地区最大水库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分别对应街口、小金山和大坝这3个水质断面)布设水体沉降物自动捕获器和水质高频自动监测浮标,结合定期水样采集分析,开展了为期1 a的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及其营养盐效应观测研究.结果发现,水库水体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SS)、颗粒物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入库流量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浊度与SS的相关性最好(R2=0.86);在降雨较多的春夏季,SS空间差异明显(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而秋冬空间差异不大;颗粒物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空间上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分别为27.82、 4.34和0.26 g·(m^2·d)^-1],时间上春夏季>秋冬季;结合全湖60个点位四季悬浮物浓度调查估算,全库颗粒物沉降通量为2.57×10^6 t·a^-1,其中春夏季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街口、小金山和大坝捕获沉降物中颗粒态氮含量(PN)分别为6 812、 15 886和21 986 mg·kg^-1,磷含量(PP)分别为2 545、 3 269和3 077 mg·kg^-1,自上游向下递增.统计分析表明,中雨以上降雨过程与河流区浊度增量呈指数相关(R2=0.81),持续强降雨则对浊度有累加效应,但对过渡区影响不大;SS浓度自河流入库区至下游大坝随距离增加呈较好的指数下降特征(R2=0.84),降雨较多的春夏季更为明显.结果还表明,新安江水库年均库容淤损率为0.07%,与全国其它大型水库相比较低,但是坝前沉降物营养盐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内源释放风险;管理上应加强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降低降雨冲刷对水质的影响;同时关注坝前高营养沉积物的内源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史鹏程朱广伟杨文斌许海朱梦圆刘明亮虞左明吴志旭郑文婷王裕成笪文怡胡林娜
关键词: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
环境教育公修课教材建设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被引量:1
2014年
在高校加强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对我校环境教育公修课教材建设的实践和教学模式进行介绍,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师资储备、改进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为高校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提供参考.
杨世勇谢建春
关键词:公修课教材建设环境教育教学实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肥中洛克沙胂被引量:2
2015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串联紫外检测法检测有机肥中洛克沙胂的分析方法。选用20g·L-1K2HPO4作为提取剂,于60℃温度下超声提取有机肥中的洛克沙胂,采用MAX固相萃取柱净化。结果表明,采用Symmetry ShieldTMRP 18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0.05mol·L-1 KH2PO4∶甲醇=95∶5(V/V)溶液作流动相,等度洗脱,紫外266nm检测,洛克沙胂的保留时间短,且可完全避开杂质峰的干扰;其平均加标回收率介于81.14%~82.7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7.0%,检出限为20μg·L-1。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有机肥中洛克沙胂检测。
奚功芳周守标姚春霞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机肥洛克沙胂
耐铜细菌及其菌群对纳米CuO的淋滤作用研究
2015年
通过PCR-DGGE和测序等方法分析了铜累积性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根际的细菌群落,并研究了耐铜细菌对纳米Cu O(Cu O NPs)的淋滤作用,试图提高Cu O NPs的生物有效性,以加速修复进程。结果表明,茵陈蒿根际细菌多样性很低,主要由气球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微球菌属组成,其中气球菌属为优势属。低浓度Cu O NPs处理对细菌S31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400 mg·L-1的Cu O NPs则会对其产生明显抑制;不同浓度下,细菌S31对Cu O NPs的淋滤作用有明显差异;驯化不仅明显改善了细菌的生长状况,还进一步增强了Cu O NPs的淋滤。通过微生物提高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有效性的方法能否实际用于环境修复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进行验证。
昝树婷周刚李静苏楠楠邵宗圆杨如意
关键词:重金属驯化淋滤
改性葛根淀粉涂膜对鲜切山药保鲜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改性葛根淀粉膜液对鲜切山药进行涂膜处理并在(4±1)℃下保存,定期测量贮藏期间鲜切山药的腐烂率、菌落总数、电导率、颜色、失重率、可溶性固溶物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改性葛根淀粉涂膜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山药的微生物生长及颜色褐变,减少水分损失,较好地保持品质和安全,以改性葛根淀粉膜液浓度为3%的保鲜效果最好,其贮藏期可比对照有效延长4~5 d。
张帆屈紫薇罗静静江英
关键词:涂膜保鲜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