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3,401 被引量:16,412H指数:47
相关作者:谢宝贵魏道智吴小平何海斌刘芳更多>>
相关机构: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78篇期刊文章
  • 597篇会议论文
  • 19篇标准
  • 7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领域

  • 1,840篇农业科学
  • 638篇生物学
  • 262篇医药卫生
  • 19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3篇文化科学
  • 1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7篇化学工程
  • 112篇理学
  • 74篇经济管理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建筑科学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 6篇天文地球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54篇基因
  • 234篇水稻
  • 215篇蛋白
  • 160篇土壤
  • 142篇活性
  • 129篇植物
  • 125篇胁迫
  • 124篇栽培
  • 112篇微生物
  • 104篇化感
  • 103篇根际
  • 92篇教学
  • 86篇蛋白质
  • 84篇食用
  • 83篇灵芝
  • 81篇白质
  • 79篇食用菌
  • 78篇生物学
  • 77篇克隆
  • 75篇金针菇

机构

  • 3,306篇福建农林大学
  • 249篇福建省农业科...
  • 54篇福州大学
  • 42篇福建师范大学
  • 42篇中国科学院
  • 40篇武夷学院
  • 35篇教育部
  • 35篇闽江学院
  • 27篇中国科学院城...
  • 25篇龙岩学院
  • 2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厦门大学
  • 17篇福建农业职业...
  • 17篇莆田学院
  • 17篇福建省烟草专...
  • 16篇宁德师范学院
  • 15篇浙江大学
  • 14篇广西大学

作者

  • 362篇林文雄
  • 313篇谢宝贵
  • 116篇吴小平
  • 108篇江玉姬
  • 106篇胡开辉
  • 103篇汪世华
  • 94篇林瑞余
  • 90篇何海斌
  • 84篇林占熺
  • 78篇陈伟
  • 72篇刘新锐
  • 71篇邓优锦
  • 70篇魏道智
  • 67篇柯玉琴
  • 67篇孙淑静
  • 63篇王海斌
  • 61篇郑新宇
  • 56篇鲁国东
  • 56篇吴则焰
  • 54篇何水林

传媒

  • 25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16篇福建农业学报
  • 115篇菌物学报
  • 103篇中国农学通报
  • 82篇中国生态农业...
  • 80篇热带作物学报
  • 50篇亚热带农业研...
  • 49篇分子植物育种
  • 48篇食用菌学报
  • 47篇中国食用菌
  • 4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5篇江西农业大学...
  • 35篇作物学报
  • 34篇生态学报
  • 30篇生物技术通报
  • 28篇食药用菌
  • 27篇应用与环境生...
  • 26篇中国菌物学会...
  • 2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0篇武夷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147篇2023
  • 161篇2022
  • 149篇2021
  • 127篇2020
  • 154篇2019
  • 162篇2018
  • 146篇2017
  • 201篇2016
  • 171篇2015
  • 184篇2014
  • 154篇2013
  • 203篇2012
  • 177篇2011
  • 186篇2010
  • 211篇2009
  • 160篇2008
  • 141篇2007
  • 128篇2006
  • 125篇2005
3,4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CC盒和JERE盒介导的信号途径在水稻应答逆境中的作用
2012年
植物应答逆境的防御反应在很大程度是在基因转录水平调节的,其中转录因子与目标基因启动子上顺式作用元件的识别和结合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从双子叶植物中发现的GCC盒(应答乙烯)和JERE盒(应答JA和激发子)与CaMV35S核心启动子融合构建成诱导型启动子,利用GUS报告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并进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利用T1代株系分析了GCC盒和JERE盒水稻植株对不同逆境胁迫和激素处理的应答.结果表明在转基因植株中它们都具有很低的本底表达.稻瘟病侵染、稻纵卷叶螟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GUS基因的表达.另外,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也能提高GUS的表达.实验结果暗示JERE和GCC盒介导的信号途径在单子叶和双子叶之间有一定的保守性.
牟少亮黄定全刘志钦何水林
关键词:信号途径水稻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teiR基因插入失活突变体构建及降解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是革兰氏阴性菌,能够以各种类固醇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睾丸酮丛毛单胞菌teiR基因编码蛋白属于LuxR-type转录调控蛋白.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teiR基因插入失活突变体C.mut,初步研究了teiR基因在类固醇代谢途径中的作用,以及对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关键降解酶3a-HSD/CR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teiR基因插入失活突变体C.mut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不受影响,突变体C.mut抑制了teiR基因和关键降解酶3a-HSD/CR的表达,同时突变体C.mut丧失了以睾丸酮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的能力.结果表明teiR基因调节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类固醇代谢,同时teiR基因表达对3a-HSD/CR基因的表达是必需的.
陈建秋潘大仁艾育芳周以飞潘菲林彬辉
关键词: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同源重组类固醇
有机灵芝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介绍有机灵芝生产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工艺,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环境选择、有机栽培工艺、病虫害防治及有机栽培注意事项,分析测定了常规种植与有机栽培的灵芝的有害物质残留量,结果表明有机灵芝的食品安全性高于常规栽培的灵芝。
刘国辉谢宝贵李晔钱友安肖志勇柯斌榕占强
关键词:灵芝有机栽培有害物质残留
肺形侧耳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鉴定被引量:4
2018年
线粒体是能量转化与ATP形成的重要场所,已有多种食用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被相继组装注释,但肺形侧耳的线粒体基因组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野生肺形侧耳X2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并注释,由野生菌株X2与主栽菌株JX线粒体大片段差异序列,构建分子标记来鉴别野生和主栽肺形侧耳菌株。结果显示X2的线粒体基因组为大小75 709bp的闭合环状结构,含有r RNA的大小亚基基因,25个负责携带氨基酸的t RNA基因以及14个常见蛋白编码基因,在cox1基因上含有9个内含子。内含子主要为IB型,包含LAGLIDADG_1 superfamily、GIY-YIG_Cterm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位于菌株X2与JX内含子和基因间区上的大片段差异序列,是造成种内线粒体多态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两菌株的差异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结果显示,内含子、rnl-trn X、trn D-atp6序列能够将两株野生菌株和其他主栽菌株区分开,可用于野生肺形侧耳种内鉴定,而且trn D-atp6效果最佳。
叶丽云孟国良程冰赵丽丽解凡吴小平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
水稻稻壳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水稻稻壳的化学成分及其除草活性。【方法】用柱层析的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手段对水稻稻壳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7种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1)、麦黄酮(2)、stigmast-4-en-6β-ol-3-one(3)、stigmast-4,22E-dien-6α-ol-3-one(4)、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5)、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6)和tachioside(7)。【结论】化合物1、3~7为首次从水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化合物2在50μg/mL时能显著抑制稗草的生长。
顾承真吕晶夏小美曾任森
关键词:化学成分化感作用
基于ICP-MS联用技术海藻中砷形态的分析鉴定和代谢研究
元素的毒性及生物利用率和元素存在的化学形态密切相关,许多重金属离子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会产生形态变化,进而改变其毒性和生物利用率。紫菜、海带等海藻是我国人民所喜好的食用海藻,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海藻产量最大的国家。由于紫菜、海带...
王绪盛陈连杨桂娣付凤富
关键词:紫菜海藻
文献传递
豆豉溶栓酶的分子进化
<正>豆豉溶栓酶是一种从豆豉中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具有强溶纤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安全性好、半衰期长、口服有效等优点。本实验室从枯草芽孢杆菌LD-8547菌株发酵液分离出一种具有一定溶纤能力的溶栓酶。为了进一步提...
汪世华刁苗陈明
文献传递
亚麻油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研究了采用亚麻油改性的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实验表明,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一次性混合投料,加成反应温度124℃,反应时间2h,n(饱和酸)∶n(不饱和酸)为7∶93,亚麻油用量为0 06mol。应用上述工艺条件合成的树脂具有良好的气干性、柔韧性。
蔡碧琼林瑞余蔡向阳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双环戊二烯亚麻油
低温胁迫5种菌草的抗寒性评价被引量:46
2013年
研究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的抗寒能力,分别以3,0,-5,-10,-15,-20℃等不同的温度处理,模拟低温胁迫,测定电解质渗透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及恢复试验后的死亡率,结果表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12.05,-21.28,0.69,0.18,-1.98℃;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5种菌草抗寒能力强弱为芦竹>莱竹>稗草>象草>巨菌草,该结果与恢复试验一致。
林兴生林占熺林占熺林辉林冬梅胡应平林辉朱朝枝
关键词:菌草抗寒能力生理生化指标
灵芝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碳转化及CO2排放被引量:4
2019年
通过分析灵芝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碳素转化和子实体CO2的排放,来揭示灵芝生长过程中碳素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灵芝生长过程中碳的利用率为48.3%,其中12.5%的碳转化到了子实体中,35.8%的碳以CO2形式排放;CO2的排放量共出现3次高峰,分别在菌丝长满菌袋、子实体原基出现和子实体成熟阶段,在原基形成时达到最高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主要在菌丝满袋到原基形成阶段,而木质素降解主要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刘凌云黄在兴邢世和翁伯琦罗旭辉刘朋虎
关键词:灵芝木质纤维素
共3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