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带研究所

作品数:21 被引量:175H指数:8
相关作者:潘燕俊张勇周晓霞陈晖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海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黄河
  • 4篇海岸
  • 3篇遥感
  • 3篇数据库
  • 3篇空间数据
  • 3篇空间数据库
  • 3篇海岸带
  • 3篇海底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学
  • 2篇氧同位素
  • 2篇遥感地质
  • 2篇遥感地质学
  • 2篇石英
  • 2篇输运
  • 2篇属性数据
  • 2篇属性数据库
  • 2篇同位素
  • 2篇泥沙
  • 2篇泥沙输运

机构

  • 21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长安大学
  • 5篇纽卡斯尔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10篇王厚杰
  • 10篇杨作升
  • 5篇李振洪
  • 4篇乔淑卿
  • 4篇张勇
  • 3篇曹立华
  • 3篇刘展
  • 3篇李安龙
  • 2篇周晓霞
  • 2篇邓声贵
  • 2篇杨荣民
  • 1篇李海东
  • 1篇陈晖
  • 1篇毕乃双
  • 1篇潘燕俊
  • 1篇赵晓辉
  • 1篇初晓璐
  • 1篇杨少丽
  • 1篇林霖
  • 1篇戴慧敏

传媒

  • 3篇测绘通报
  • 3篇海岸工程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泥沙研究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Ⅰ——黄河口切变锋被引量:44
2006年
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黄河口泥沙输运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黄河口切变锋的时空运动过程及其对河口泥沙传输的作用。黄河口切变锋在涨、落潮时段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历时2小时左右。切变锋在浅水区域产生,向深水区移动,经历2小时左右消失,它的产生是由于近岸区域与10 m深线以外区域的潮汐相位差所导致。切变锋对河口泥沙的向海传输有重要的阻隔作用,导致河口泥沙集中在切变锋的向岸一侧随落潮流向北侧传输,在涨潮时河口向海排沙量降低,少量泥沙随涨潮流沿岸向南传输。长期的地貌演化表明切变锋对河口的淤积和侵蚀分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河口泥沙在其向岸一侧沉积,是长时间尺度的河口地貌演化对短时间尺度河口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响应。
王厚杰杨作升毕乃双
关键词:黄河口泥沙输运数学模型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Ⅱ——河口双导堤工程应用被引量:9
2006年
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是继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完成后提出的黄河口治理的重大工程设想。本文利用河口海岸三维数学模型(HEM-3D)对黄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后河口高、中流量条件及低流量与东北风组合条件下的河口泥沙输送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不同方案下的计算结果发现,当河口流量控制在1 500m3/s以上时,泥沙可以经由河口双导堤顺畅入海,在潮流作用下向导堤两侧输送,这对疏通河口拦门沙并进一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低流量与东北大风的组合条件下,河口泥沙难以通过双导堤顺畅入海,大部分的泥沙可能会在导堤内部淤积。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如何通过水库调度保证充足的入海径流量是工程实施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王厚杰杨作升李海东
关键词:黄河口泥沙通量拦门沙
广利河口拦门沙发育动态和河口航道的选择被引量:4
2004年
根据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 ,获取了广利河口拦门沙水动力特征、海底地形和底质特征 ,对拦门沙的动态发育和波浪作用下拦门沙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广利河口的航道选择方案。分析结果认为 。
李安龙李广雪曹立华苑春亭邓声贵
关键词:拦门沙海底地形波浪作用
埕岛海域浅水区人工构筑物周边海底地形演化与海洋灾害地质现象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3.5 kHz浅地层剖面的探测发现:埕岛海域浅水底坡人工构筑物周边沉积物块体运动极为发育。这种使局部浅水区浅层沉积物向深水洼地填充的沉积物再搬运营力,大大减缓了埕岛海域浅水区人工构筑物周围水力冲刷凹坑的水深增大幅度,而凹坑边缘区域在沉积物块体运动、海洋水动力侵蚀和底床固结沉降的共同作用下,水深平均增加幅度高达0.4 m/a,“凹坑”面积逐年扩大,边坡坡度平均每年以5‰减缓。
陈晖曹立华李安龙杨荣民邓声贵
关键词:埕岛海域浅水区块体运动海底沉积物
海潮负荷对沿海地区宽幅InSAR形变监测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海岸带地区是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最为复杂和脆弱的地域之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以为全球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和俯冲带剧烈构造运动等背景下的大范围海岸带地理环境变化研究提供重要观测资料.海洋潮汐导致固体地球长周期形变,波长尺度为102~103km的海潮负荷引入mm级至cm级的形变梯度,此类非构造信号对海岸带InSAR精密形变分析(如:大范围、微小、缓慢且非稳态构造过程等)造成显著影响.本文以宽幅模式SAR数据为例,基于多种海潮模型研究了全球典型海岸带地区(福建、智利和阿拉斯加湾)海潮负荷效应对宽幅InSAR形变监测的影响,给出了宽幅InSAR海潮负荷三维分量估计与差分相位提取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基于不同海潮模型估计海潮负荷位移的差异.海潮负荷影响不仅与研究范围大小有关,其形变梯度变化与研究区域地形特征存在强相关,对于长波长形变分析而言,传统平面或者曲面拟合方法难以有效分离海潮负荷位移.
李鹏李振洪李振洪刘睿黄继锋丁咚王厚杰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海潮模型
黄河三角洲Sentinel-3高精度时空连续海陆表面温度反演
2023年
海陆表面温度是理解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键参数。针对已有温度反演产品海陆边界时空不连续的问题,本文采用Sentinel-3海陆表面温度辐射计(SLSTR)光学与热红外影像,通过植被指数阈值法逐像元计算陆表与海表发射率,基于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黄河三角洲陆海表面时空连续温度产品。结合地面温度观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全球中等分辨率数值大气再分析产品,验证了本文陆海温度产品(均方根误差优于1.1K)反演精度高于现有公开的全球产品,可为全球时空连续温度产品反演提供参考。
张赟李鹏李振洪王厚杰
关键词:海表温度黄河三角洲
波浪绕射非线性数学模型被引量:7
2003年
本文用波数矢量无旋波能守恒方程和非线性弥散关系一起建立了一个浅水波浪绕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此模型中以非线性弥散关系 (经验非线性弥散关系和理论非线性弥散关系 )引入浅水波浪绕射理论 ,组成浅水波浪非线性数学模型 ,并且在波能守恒方程中考虑了底摩擦的影响。模型中通过对一个斜坡浅滩水域的波浪绕射现象 ,对使用经验非线性弥散关系和理论非线性弥散关系以及线性弥散关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使用非线性弥散关系比使用线性弥散关系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 ;水波在浅水传播时使用经验非线性弥散关系和使用理论非线性弥散关系两者相差甚微 ,但采用经验弥散关系近似波浪在浅水传播时的非线性的计算量远小于理论非线性弥散关系的计算量 。
李瑞杰魏守林王厚杰于风香
关键词:非线性绕射
渤海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综合评价与预测系统数据仓库设计方案
2007年
以渤海区域地学数据为例,阐述了渤海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综合评价与预测系统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案。该数据仓库采用了以渤海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数据为中心的星架数据管理模式,并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数据的可视化抽取与可视化挖掘等关键性技术。
初晓璐杨作升张勇刘展李谷祺
关键词:数据仓库数据抽取数据挖掘
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被引量:5
2002年
数据库是 GIS的基础。以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为例 ,阐述了基于 GIS的海洋地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组织方法 ,及所包括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数据分类、分层方案 ,命名及编码规则 。
张勇杨作升刘展乔淑卿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
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石英氧同位素的对比被引量:11
2006年
采用硫酸氢钾(KHSO4)熔融-六氟硅酸(H2SiF6)浸泡的化学方法分离出长江、黄河河口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石英矿物,使用BrF5为氧化剂提取出石英矿物中的氧,在质谱计上测定石英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值),结果表明:同一沉积物样品中随粒度由粗变细,石英δ18O值逐渐增加,长江河口沉积物中石英的δ18O值比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的稍高,两条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相同粒级石英δ18O值差别主要受流域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流域的气候环境差异的影响。
乔淑卿杨作升李云海陈晓辉
关键词:石英沉积物长江黄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