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作品数:1,219 被引量:3,662H指数:32
相关作者:郑勇张希祝意青王庆良王双绪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3篇期刊文章
  • 247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11篇标准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8篇天文地球
  • 6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2篇农业科学
  • 20篇机械工程
  • 14篇经济管理
  • 13篇建筑科学
  • 12篇文化科学
  • 8篇电子电信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矿业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42篇地震
  • 275篇形变
  • 190篇地壳
  • 143篇断层
  • 113篇震前
  • 105篇GPS
  • 93篇地震前
  • 83篇裂带
  • 83篇北缘
  • 82篇断裂带
  • 79篇东北缘
  • 66篇青藏高原
  • 65篇地壳形变
  • 65篇重力场
  • 64篇强震
  • 63篇块体
  • 57篇跨断层
  • 56篇地壳运动
  • 56篇INSAR
  • 53篇垂直形变

机构

  • 1,209篇中国地震局
  • 93篇中国地震局地...
  • 71篇长安大学
  • 50篇中国地震局地...
  • 41篇中国科学院
  • 37篇中国地震局地...
  • 31篇四川省地震局
  • 21篇新疆维吾尔自...
  • 20篇陕西省地震局
  • 19篇防灾科技学院
  • 18篇西安科技大学
  • 14篇中国地震台网...
  • 14篇吉林省地震局
  • 13篇中国地震局兰...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山西省地震局
  • 1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2篇中山大学
  • 12篇国家测绘地理...
  • 1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72篇张希
  • 162篇王庆良
  • 160篇祝意青
  • 116篇王双绪
  • 105篇季灵运
  • 102篇郝明
  • 100篇崔笃信
  • 80篇胡亚轩
  • 76篇张晓亮
  • 76篇张四新
  • 70篇唐红涛
  • 67篇李瑞莎
  • 64篇徐云马
  • 62篇梁伟锋
  • 59篇贾鹏
  • 53篇刘芳
  • 51篇朱良玉
  • 51篇蒋锋云
  • 50篇赵云峰
  • 43篇薛富平

传媒

  • 166篇大地测量与地...
  • 77篇国际地震动态
  • 68篇地震研究
  • 57篇地震地质
  • 51篇地球物理学报
  • 35篇地震
  • 27篇地震地磁观测...
  • 27篇高原地震
  • 26篇中国地震
  • 22篇地震学报
  • 2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1篇测绘技术装备
  • 17篇武汉大学学报...
  • 16篇测绘科学
  • 13篇地球物理学进...
  • 13篇科技创新与应...
  • 1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0篇测绘与空间地...
  • 9篇西北地震学报
  • 9篇内陆地震

年份

  • 6篇2024
  • 48篇2023
  • 58篇2022
  • 70篇2021
  • 78篇2020
  • 69篇2019
  • 124篇2018
  • 74篇2017
  • 68篇2016
  • 49篇2015
  • 69篇2014
  • 64篇2013
  • 68篇2012
  • 55篇2011
  • 66篇2010
  • 60篇2009
  • 39篇2008
  • 29篇2007
  • 36篇2006
  • 34篇2005
1,2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向搜索Chord算法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传统Chord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不匹配以及空间复杂度导致搜索效率低的问题,结合遗传算法和双向搜索改进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向搜索Chord算法。该算法结合遗传算法,将拓扑匹配问题看成一个旅行商问题(TSP),利用遗传算法寻找此问题的最优解,然后用得出的最优解构建Chord环,解决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不匹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查找算法进一步加快查找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查询路径长度和查找跳数上比传统的Chord算法具有更高的性能。
王挺吴晓军张玉梅
关键词:CHORD物理拓扑遗传算法
全站仪测距加常数的方法验证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对全站仪的测距加常数进行探讨研究,总结了目前全站仪加常数常用的几种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各种方法测量结果均在0.2mm允许误差范围内,可给基层工作的测量人员提供参考。
王挺
关键词:全站仪加常数
一种移动地震台站数据质量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地震台站数据质量检测设备,包括壳体、太阳能板、PCB板和连接支架;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
柴旭超刘伟靳源张佩王闯朱飞鸿王文青冯兵
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估算华北地区重力变化的等效源参数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华北地区2009—2014年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多期重复观测资料,得到不同时空尺度的华北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试算,获得最优反演参数,对引起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的场源深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反演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构造指数为1时,适合对流动重力场变化数据进行反演。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在2009—2014年间的场源位置集中于河套断裂带。本文研究方法可以用于重力场反演和以场求源的定量研究。本工作为流动重力变化信号的反演和解释提供一条新思路,也为构建地震重力预报指标体系提供了定量依据。
刘芳祝意青梁伟锋杨姣赵云峰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欧拉反褶积
椭球面上绘制大地线的算法研究
参考椭球面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可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标准面,基于椭球面表达地表对象是最适合的地图表现形式。而大地线是椭球面上的基本线元,为了能够在椭球面上精确表达大区域地理要素,需要研究在椭球面上解算、绘制大地线的算法。本文运...
唐红涛王微保长燕孙兴华杨永崇
关键词:大地测量技术大地线
海南三维形变特征及东北缘小震活动机理浅析
胡亚轩王庆良王建华胡久常季灵运郝明
震后救援物质资源配送路径规划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地震的发生造成受灾区域整个交通网络道路严重受损,救援物资是否能够第一时间送达灾区各个受灾点对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找最优的应急车辆物资配送路径成为震后救援物质资源配送的关键,时间紧迫、配送车辆有限、受灾点众多、部分配送道路不通等因素给震后救援物资配送路径的规划带来极大困难。充分考虑震后道路车辆通行时间和道路安全性风险,设计车辆数小于配送点数的多目标路径优化模型,将爬山算法的主要操作以爬山算子的形式引入遗传算法中得到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进一步将震后破坏路段的抢修时间纳入考虑,得出最优震后物资配送路径。通过MATLAB模拟震后实例场景,验证了改进算法所得最佳路径在配送时间和算法收敛性方面明显优于一般遗传算法和改进遗传蚁群混合算法,为我国震后救援物资配送路径决策提出参考。
王挺郭啟倩张玉梅
关键词:物资配送多目标
硐室围岩应力场对地倾斜观测影响的模拟分析
2018年
在地震台观测仪器所在的地下硐室形成初期,由于硐室围岩为满足周壁法向应力为零的边界条件,底板会出现底鼓现象,其为一个缓慢过程,会严重影响地倾斜观测的长趋势变化,给地震监测工作带来误判。通过对硐室在地应力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给出其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获取底板模型各网格点Z方向上的形变值,并将其换算为地倾斜数据。结果揭示,对地震观测仪水平摆产生影响的是硐底最大主应力场的变化;根据仪器在硐底的不同位置,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场变化,这种拉应力在竖直方向上不规则的梯度变化,导致硐底产生地表隆起现象,造成硐室内部地倾斜发生变化,其对地倾斜观测的影响范围在17.46~8 177.02/10^(-3″)。该结果有利于给新建硐室提供底板支护要求与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
武永彩唐红涛
关键词:硐室围岩压力二次应力场底鼓地倾斜
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分布式同震地表裂缝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地震地表破裂是理解大陆地壳变形模式和地震破裂行为的关键,也是活动断层避让带设置的直接依据。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W)7.4地震沿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江错段形成了长达158km的同震地表破裂,造成沿线野马滩大桥、昌马河大桥坍塌。文中基于震后2次大范围现场调查资料和震区3~7cm分辨率的无人机航片,获得了本次地震详细的地表破裂,在精细填图的基础上,阐述了玛多地震地表破裂、地表裂缝、砂土液化带和带状塌陷等多种类型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除在断裂相交处存在多条次级破裂外,局部存在大量延伸长、走向稳定、具有雁列特征的裂缝带,最远处与主破裂带的距离>5km;在震中附近及震中以西、以东多个段落跨断层数千米范围内存在分支破裂、斜列式地表裂缝、砂土液化带、带状塌陷和地裂缝等与同震变形相关的地表特征。玛多地震分布式同震地表裂缝的揭示,主要得益于大范围、密集的现场调查和厘米级高分辨率航片的精细解译,使小位移量破裂或微弱裂缝得到充分识别。由于缺乏明确的位错标志,难以甄别未在主破裂断层上的同震地表裂缝是构造成因还是震动成因,分析其空间分布形态、余震分布及其震源机制、区域构造背景等,经初步推测,不排除有些裂缝代表区域先存断层的继承性活动与次级断层触发活动的可能性。对分布式同震地表裂缝的精细刻画有助于全面理解地震破裂过程的机理,对于重要工程抗震减灾的有效设防具有现实意义。
刘小利夏涛刘静刘静刘静邓德贝尔徐晶贾治革邵延秀贾治革乐子扬王焱
因瓦水准标尺检定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因瓦水准标尺(以简称因瓦标尺)的检定条件、检定项目、各项目的计量性能要求及检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地震水准测量用因瓦标尺的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其他水准测量用因瓦标尺的检定可参考使用。
共1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