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水产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作品数:659 被引量:6,439H指数:37
相关作者:童圣英王家骧曹学彬刘淑范李熙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9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7篇农业科学
  • 166篇生物学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建筑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1篇养殖
  • 46篇刺参
  • 41篇对虾
  • 39篇扇贝
  • 38篇海胆
  • 27篇摄食
  • 27篇盘鲍
  • 27篇皱纹盘鲍
  • 27篇饵料
  • 27篇仿刺参
  • 23篇营养
  • 22篇细胞
  • 21篇盐度
  • 21篇马粪海胆
  • 20篇鱼类
  • 20篇组织学
  • 19篇水产
  • 18篇牙鲆
  • 17篇温度
  • 14篇中国对虾

机构

  • 657篇大连水产学院
  • 3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辽宁省海洋水...
  • 8篇天津农学院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7篇青岛海洋大学
  • 6篇烟台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集美大学
  • 4篇辽宁省海洋水...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15篇常亚青
  • 50篇丁君
  • 41篇姜志强
  • 40篇李霞
  • 38篇王吉桥
  • 37篇何志辉
  • 26篇王子臣
  • 26篇宋坚
  • 25篇周一兵
  • 25篇王斌
  • 24篇李华
  • 22篇吴垠
  • 20篇张泽宇
  • 20篇毛连菊
  • 19篇马悦欣
  • 19篇张国范
  • 17篇桂远明
  • 17篇邢殿楼
  • 16篇雷衍之
  • 16篇赵文

传媒

  • 311篇大连水产学院...
  • 48篇水产科学
  • 3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4篇水产学报
  • 1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0篇海洋科学
  • 6篇中国微生态学...
  • 6篇淡水渔业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海洋与湖沼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北京水产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建筑科学
  • 4篇齐鲁渔业
  • 4篇饲料工业
  • 4篇2007年全...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水利渔业

年份

  • 1篇2014
  • 25篇2010
  • 63篇2009
  • 53篇2008
  • 44篇2007
  • 38篇2006
  • 31篇2005
  • 27篇2004
  • 40篇2003
  • 60篇2002
  • 48篇2001
  • 36篇2000
  • 30篇1999
  • 19篇1998
  • 22篇1997
  • 14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5篇1993
  • 14篇1992
6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倍体长牡蛎浮筏养殖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本文报道了两个相邻海区近 50 0hm2 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浮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栉孔扇贝壳 ,每片采苗器采苗 10~ 12个 ,以 15~ 2 0cm间距夹于 3股聚乙 (丙 )烯绳间并吊养在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出肉率和条件指数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倍体分别增加4 2 .1% ,16 .2 % ,56 .7% ,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三倍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其低育性和对饵料的高转化率有关。通过在两个相邻海区对三倍体牡蛎浮筏养殖的比较研究 ,证明了三倍体长牡蛎大规模浮筏养殖技术的可行性。
张国范王子臣常亚青宋坚丁君巩宁
关键词:长牡蛎三倍体浮筏养殖
我国酒店业餐饮服务全过程能耗现状分析被引量:30
2007年
将综合性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酒店产品中间生产过程和最终服务中降低环境风险,实现清洁生产是发展绿色酒店的需要。为了对酒店餐饮服务系统进行清洁生产效绩评估,需要针对酒店餐饮服务系统中间生产过程和最终服务过程制定能耗标准,将酒店餐饮服务系统划分为原材料准备过程、食品制作过程和服务过程,针对国内有代表性的8家酒店餐饮服务全过程的能耗现状、能耗比例结构、节能潜力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结果显示8家酒店餐饮服务全过程年能耗能量占全楼年总能耗能量的平均比例为53.3%、酒店之间最大相差1.6倍以上,节能潜力很大,为制定能耗标准提供了参考。
高兴张殿光袁杰李文霞邓文涛张兴文杨凤林
关键词:清洁生产能耗现状
利用ISSR技术研究虾夷扇贝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10个ISSR引物对虾夷扇贝天然群体、人工养殖群体、象牙白群体、俄罗斯群体和日本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134个多态位点,其比例分别为78.36%、73.88%、76.87%、89.55%、89.55%;Shannon指数为0.5159,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378.结果显示5个群体特异性位点16个,占被检测位点总数的11.94%,这些特异位点可为种群的判别提供依据.群体聚类结果显示:天然群体、人工养殖群体、象牙白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尔后与日本群体聚在一起,俄罗斯群体单独聚为一类.本研究还进行了个体聚类分析,个体聚类分析对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的选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婷丁君于佳平常亚青
关键词:ISSR虾夷扇贝
仿刺参体壁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被引量:19
2007年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壁自外向内由上皮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体腔上皮层组成。上皮层主要包括一层薄的角质层和2—3层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层内含丰富的胶原纤维,肌肉层主要是平滑肌,体腔上皮层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壁各层(除体腔上皮层外)均富含糖类和蛋白质,不含脂类;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在体壁中存在酶活性的部位相同,主要在结缔组织层的空洞状结构处以及结缔组织层与肌肉层交联处。
聂竹兰李霞辛涛
关键词:仿刺参体壁组织学组织化学
麦饭石对海水及水溶液中铜、锌、镉的吸附规律被引量:18
2000年
用天然麦饭石吸附海水及水溶液中重金属Cu(Ⅱ )、Zn(Ⅱ )、Cd(Ⅱ )。结果表明 ,吸附率随 pH变化曲线呈“S”型 ,在天然水 (pH 7.5~ 8.5)中 ,麦饭石对海水及水溶液中Cu(Ⅱ )、Zn(Ⅱ )、Cd(Ⅱ )均有较高饱和吸附量。对 3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顺序为Cu(Ⅱ ) >Zn(Ⅱ ) >Cd(Ⅱ )。
吕景才赵元凤赵睿
关键词:麦饭石重金属
日本海马生殖期育儿囊组织结构变化和卵胎生特点的组织学观察
1997年
报道了日本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s)生殖期雄性成体育儿囊组织结构变化和卵胎生特点。日本海马生殖期育儿囊壁的组织结构随胚胎发育而变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成体育儿囊壁的疏松结缔组织随胚胎发育逐渐形成突起,把胚胎大部分包裹起来,疏松结缔组织上皮也由胚胎发育前的1~2层低柱状细胞变成单层扁平细胞,包围胚胎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毛细血管明显大量增加。日本海马的生殖特点是雌体将卵产入雄体育儿囊内,卵在囊内受精并完成胚胎发育。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发现成体和胚胎之间有脐带样等结构出现,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均由胚胎自身卵黄提供。
张峰
关键词:海马卵胎生组织学
循环养殖系统中溶氧水平对虹鳟消化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对不同溶氧条件下(7.05±0.47、8.82±0.58、11.84±1.22、15.80±1.50mg/L)虹鳟Oncorhgnchus mykiss(体长13.0~18.5cm)的生长、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虹鳟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及消化吸收率存在差异,表现为随着溶氧的升高,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也随之升高,即在试验溶氧范围内,高溶氧有利于虹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能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
赵慧慧吴垠王炳刚李韬张洪
关键词:虹鳟循环养殖系统溶氧消化酶活性消化吸收率
迟钝爱德华氏菌黏附及侵袭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将引发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L-49231)接种于体外培养细胞——人上皮角质层形成细胞(HaCaT-cell),观察其对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性,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下以及用不同因素处理菌体后,细菌对HaCaT细胞黏附性及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49231菌株能黏附HaCaT细胞,2 h后即可侵入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菌黏附细胞与侵入细胞的数量增加。分别用甲醛、戊二醛、盐酸、胰蛋白酶处理L-49231菌体,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有所下降;用蔗糖、甘露糖处理L-49231菌体时,细菌的黏附力变化不大;用葡萄糖处理时,能够促进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用甘露糖和葡萄糖处理菌体时,能促进细菌对细胞的侵袭;用蔗糖处理菌体时,能部分抑制细菌对细胞的侵袭作用。用抗体处理L-49231菌体后,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明显下降。说明L-49231菌株对HaCaT细胞具明显的侵袭性,其主要黏附因子为胞外蛋白质成分,无确切的糖受体。
王斌刘双凤袁甜
关键词: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黏附性侵袭性
刺参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被引量:97
2006年
常亚青隋锡林李俊
关键词:刺参增养殖
大洋河河蚬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于2005年6月—2006年8月对辽宁省东港市大洋河下游采捕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样品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洋河河蚬的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休止期6个阶段,肥满度指数在2—10月间随水温上升递增,生殖期为6月上旬—10月中旬,其中6月中旬和10月上旬分别大量产卵一次,为两个生殖高峰期,水温为16.0~16.5℃;壳长为10~15 mm的1龄河蚬可达性成熟,性成熟季节全为雌雄异体,比例约为1∶1,繁殖方式为非孵育型。采用阴干和紫外线照射联合刺激,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卵为沉性,外被一层胶质卵膜。受精卵在水温为20~22℃,pH为7.3~7.8的淡水中,约10 d发育至附着变态阶段,壳长约200μm。
王庆志常亚青
关键词:河蚬生殖周期性腺发育胚胎发育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