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133 被引量:375H指数:10
- 相关作者:丁红卫周维宏施建军徐一平谯燕更多>>
-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大江健三郎反核文学中“宗教的想象力”被引量:1
- 2013年
- 1961年首次访问"广岛"以来,大江健三郎即与"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密切关注"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在持续创作着反核题材的文学。大江的"反核文学",以揭示"核时代人类的生存状况"为基本命题,通过政治、宗教、SF等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努力探索核时代人类"灵魂得以救赎"的出口。文章试图以《燃烧的绿树》《空翻》两部作品为中心,来考察大江反核题材文学中所构建的"宗教式救赎"这一体系的具体形态及本质。
- 王丽华
- 关键词:宗教想象力灵魂救赎
-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探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主张亲身参加实践并积极创新。其在许多领域中有很多精辟论述,尤其是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念,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活教育”思想作为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今天人们的教育生活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探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是十分有必要的。
- 王蕊王蕊
-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哲学意蕴
- 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距离的计量研究——以对译比构建的F-measure为尺度被引量:10
- 2016年
- 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差异一直是日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汉日语对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传统研究试图用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近义三分类的方法从意义用法上区分同形词。但是,这种区分方法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同形近义词的用法差异得不到精确描述,因为同形近义词的用法差异有大有小,其意义用法距离的大小无法用"同形近义"来衡量。本文提出了以对译语料库为知识库,以同形词的对译比和在其基础上构建的F-measure为参数描写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距离的方法,并用1900余对常用的中日同形词进行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施建军谯燕
-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F-MEASURE
- 以《坛经》“顿渐品”为中心看南北禅宗的异同
- 2016年
- 禅宗从五祖弘忍大师传到六祖惠能时,分为了南宗和北宗。对于南北禅宗的比较研究,众多先行研究较多是从南宗的"顿悟"与北宗的"渐悟"之间的区别来论述南北两宗的不同之处。文章通过以宗宝本《坛经》的"顿渐"品为中心,从"坐禅"、"戒定慧"两个方面分析南北两宗的"异",以及从"顿渐"的本质分析南北两宗的"同"。
- 刘志毅
- 关键词:坛经
- 晚清维新派与日本志士精神
- 2014年
- 晚清知识分子歌吟赞颂的侠客,不仅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中所描绘的人物,而且包括许多日本幕末维新志士,两者往往以同一精神面貌出现。日本志士的侠义形象源于黄遵宪的描绘,后被唐才常、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知识分子继承与吸收。这种精神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而且成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后以"日本魂"塑造中国"国魂"的重要思想土壤。
- 李斌瑛
- 关键词:侠义黄遵宪维新派
- 以反逆的姿态“堕落”与“无赖”——日本作家坂口安吾文学创作概述被引量:7
- 2004年
- 秦刚
- 关键词:文学创作艺术风格叛逆精神
- 日语中“V+接续助词+の+N”结构的成立条件
- 2019年
- 本文以日语中由「て」「ながら」「たり」等接续助词后接「の」构成的"V+接续助词+の+N"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该现象成立的条件进行了探讨。本文主张该结构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成立:第一,被修饰名词为动名词。第二,被修饰名词为非动名词,但该结构中的隐含谓词赋予了"被修饰名词部分"以可谓性,使其能够在句法层面上与前项"V+接续助词"部分相结合。第三,被修饰名词为非动名词,但前项"V+接续助词"部分通过脱离时态和顺序性,获得名词成分的特征,使其在句法层面上能够与后项被修饰名词相结合。
- 姜柳
- 关键词:谓词隐含
- 樱花林下的孤独与虚无——读坂口安吾的小说《盛开的樱花林下》被引量:6
- 2004年
- 《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坂口安吾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朴实、浑厚的文体创造了一个既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感的故事空间 ,凝结了作者自身关于生存本质的思索和独特的文学追求。本文对这篇日本现代小说名作进行了分析 。
- 秦刚
- 关键词:樱花
- 七夕节在日本的传播与演变
- 2022年
- 源自中国的七夕节于白凤时代传入日本并发展起来。奈良和平安时代的天皇赐宴、举办诗会、观看相扑比赛、女子乞巧等七夕活动,皆可体现出日本几乎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唐代宫廷的七夕节俗。武士阶级掌握大权,七夕节俗逐渐渗入武家社会,至室町时代,宫廷内会举行更为盛大的“乞巧奠”。到了江户时代,七夕节作为“五节供”之一被确定为幕府的官方活动,并融合了“棚机津女”神道信仰等传统元素,完成了彻底本土化的演变过程。直至明治改历,七夕节从宫廷和贵族阶层的上流专属活动发展成庶民阶层在内的全民性节日活动。随着西方近代文明席卷日本,传统节日开始没落。近年来,为了振兴传统节日,以“东北三大祭”为代表的七夕节俗闻名日本全国,但与中国古时的拜星祈福、乞巧等七夕内容几乎已无联系。
- 周江
- 关键词:七夕节本土化
- “公”“私”相对性与“元私”的本质--以犬儒第欧根尼的行为为例
- 2020年
- 在公共哲学的探索中,必然会涉及"公"与"私"的两个核心概念,然而人们却毫无反思地使用着这两个概念,基本上不再进一步探讨"公""私"的明确界限是什么的问题。虽然学界注意到"公""私"区分的相对性特征(确实,"公"作为"私"的扩大,一般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但对于最小单位的"私"("元私")究竟何以可能,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哲学意义上的探索。针对这个问题,犬儒第欧根尼的"广场自慰"与"广场宣讲"行为,可以揭示作为"元私"所具有的"拒绝对自性的绝对即自性状态"与"超越即自且对自的自足性"的本质内涵,通过对两种行为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得以自恰的分析,可以阐明人之为人活着,其作为"元私"存在之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确立与运动的哲学问题。
- 林美茂黄世军
- 关键词: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