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96 被引量:938H指数:17
相关作者:沈丹玉李靓刘洪云苏丽慧韦坤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3篇农业科学
  • 15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绿茶
  • 14篇儿茶
  • 13篇儿茶素
  • 13篇茶黄素
  • 10篇饮料
  • 9篇香气
  • 9篇茶饮料
  • 8篇多酚
  • 7篇酸性氧化
  • 7篇茶汤
  • 7篇茶叶
  • 6篇顶空
  • 6篇顶空固相微萃...
  • 6篇色谱
  • 6篇气质联用
  • 6篇绿茶茶汤
  • 6篇浸提
  • 6篇固相微萃取
  • 6篇纯化
  • 5篇气质联用分析

机构

  • 9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杭州市农业科...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西南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北三峡职业...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杭州市茶叶科...
  • 1篇松阳县农业局
  • 1篇江苏吟春碧芽...

作者

  • 38篇江和源
  • 32篇张建勇
  • 31篇尹军峰
  • 24篇许勇泉
  • 20篇江用文
  • 20篇袁海波
  • 17篇崔宏春
  • 15篇林智
  • 14篇叶阳
  • 12篇陈小强
  • 11篇谭俊峰
  • 11篇袁新跃
  • 10篇汪芳
  • 10篇陈建新
  • 9篇尧渝
  • 9篇郭丽
  • 9篇吕海鹏
  • 8篇黄永东
  • 6篇王斌
  • 5篇陈根生

传媒

  • 25篇茶叶科学
  • 15篇中国茶叶
  • 10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食品科学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浙江农业科学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2009茶叶...
  • 3篇第十二届中国...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应用化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经济发展方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22篇2010
  • 34篇2009
  • 5篇2008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气对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了O2对茶多酚化学氧化(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形成茶黄素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真空、露置空气和通氧等3种不同O2含量的条件下,茶多酚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均可得到茶黄素类物质,其含量随着2种反应体系中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化学氧化中儿茶素消耗的主体是EGCG、EGC、C、EC,说明O2是茶多酚化学氧化形成茶黄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相关研究报道却极少涉及到关于O2在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另外,比较茶多酚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形成茶黄素的情况,前者比后者得到更多茶黄素类物质。文中还考察了O2对茶黄素化学氧化形成的影响。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江用文
关键词:茶多酚化学氧化茶黄素儿茶素酸性氧化
中国大陆液态茶饮料发展趋势及主要技术需求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探讨国际茶饮料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大陆茶饮料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未来中国大陆茶饮料发展的主要技术需求。
尹军峰许勇泉袁海波
关键词:液态茶饮料
菊花总黄酮、多酚及水浸出物含量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研究了杭菊和怀菊两类菊花中总黄酮及水浸出物的含量,并首次检测了菊花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杭菊和怀菊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76±1.06)mg/g、(67.83±2.11)mg/g,RSD分别为2.06%、3.11%;多酚含量分别为(102.25±2.64)mg/g、(159.73±3.84)mg/g,RSD分别为2.59%、2.40%;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506.90±2.56)mg/g、(493.80±2.63)mg/g,RSD分别为0.51%、0.53%,该研究结论可为菊花功能活性成分的提取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建勇江和源袁新跃尧渝刘洪云崔宏春
关键词:菊花总黄酮多酚水浸出物
超声波在绿茶汁超滤膜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将超声波应用于绿茶汁超滤澄清的效果。[方法]采用平板超滤装置澄清绿茶汁,选用CA材料2万、5万、10万分子量膜,系统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化学成分、儿茶素以及色差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绿茶汁中大分子聚合物,使更多有效物质从中分离释放出来,并能减少大分子物质在超滤膜上的附着几率,提高膜通量;能提高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和有效化学组成,对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和色差的影响较小,在达到一定的澄清效果下,提高绿茶汁的质量,同时提高超滤效率;5万分子量孔径的超滤膜比10万分子量孔径的澄清效果更好。[结论]超声波处理在保证绿茶汁澄清效果的同时,能提高有效成分的保存率和超滤的膜通量,提高超滤效率。
周为叶阳杨坚陈小强
关键词:超声波绿茶汁超滤儿茶素
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六) 茶黄素的提取制备技术(续)被引量:2
2009年
3.柱层析法 无论是采用溶剂浸提法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还是通过体外氧化制备法制取茶黄素,所得的茶黄素纯度仍然不高,限制了茶黄素类相关产品的应用和开发。为了获得高纯度的精制茶黄素,必须采用柱层析法对其进行精制纯化制备。目前,常用的茶黄素柱层析制备法主要有纤维素柱层析法、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聚酰胺吸附树脂柱层析法等。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袁新跃
关键词:茶黄素类溶剂浸提法
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被引量:79
2009年
将具有栗香香型的峨眉毛峰进行不同的温度、时间处理,使其香型强度、类型发生变化,然后根据各处理所得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栗香型和非栗香型两类,应用Duncan多重比较对两类茶样的香气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后,由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香气成分和各茶样的分布规律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栗香型茶样的香气成分特征为含有显著高含量的β-紫罗酮、橙花叔醇、植醇、1,4-二十烷二烯、5,8,11,14-花生四烯酸乙酯、2,6-二叔丁基苯醌、2-甲基十五烷、十七烷、2,6,10-三甲基十六烷,而3,7,11-三甲基-1-十二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这10种成分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此外,壬醛,顺-茉莉酮也是值得关注的成分。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张瑞莲王志岚沈丹玉汪芳陈建新
关键词: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香型
儿茶素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儿茶素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但由于较低的溶解性、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通过改性可以提高儿茶素的应用特性。综述儿茶素改性的主要物理、生化方法以及改性后儿茶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并展望儿茶素改性的发展方向。
白艳江用文江和源张建勇黄永东王斌
关键词:儿茶素改性理化性质生物活性
茶叶功能成分与新型食品开发被引量:39
2011年
茶叶功能成分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等主要功能成分,以及茶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芳香物质、γ-氨基丁酸、酶类、脂肪等次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茶叶功能成分在新型食品领域的开发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江用文王斌黄永东
关键词:茶叶新型食品
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本研究以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催化EGCG生成EGCG3"Me的产量为主要指标,探讨了重组大肠杆菌内EGCG-O-甲基转移酶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当诱导剂IPTG终浓度为0.05 mmol/L,诱导时间为20 h,培养基初始pH为7.0,以及诱导温度为20℃时,EOMT的表达效果最佳。
费冬梅林智吕海鹏张悦谭俊峰郭丽
关键词:重组大肠杆菌
超高压处理对绿茶汁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以料液比1:30(m/V)绿茶水为对象,采用100、200和300MPa压力于室温处理加工绿茶汁,常压(0.1MPa)间隔振摇提取30min为对照。超高压处理加工的绿茶汁茶多酚浸出率比对照高52%~78%、游离氨基酸浸出率高26%~39%、水溶性糖浸出率低11%~24%,过氧化物酶的残留活性降低5%~47%;色差分析表明超高压加工的绿茶汁黄绿色度更深。
陈小强苏丽慧叶阳林智王川丕谭俊峰
关键词:超高压处理绿茶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