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6 被引量:289H指数:10
相关作者:吕九如孙永华张建锋李冉吴柯更多>>
相关机构: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理学
  • 16篇生物学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医药卫生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8篇化学发光
  • 30篇电化学
  • 26篇纳米
  • 23篇传感
  • 19篇电化学发光
  • 19篇感器
  • 19篇传感器
  • 15篇化学发光法
  • 12篇荧光
  • 12篇鲁米诺
  • 11篇生物传感
  • 11篇流动注射
  • 10篇电极
  • 9篇修饰
  • 9篇生物传感器
  • 7篇血清
  • 7篇分子
  • 6篇人血
  • 6篇人血清
  • 6篇色谱

机构

  • 105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榆林学院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 1篇国网陕西省电...
  • 1篇国网陕西省电...

作者

  • 25篇漆红兰
  • 23篇张成孝
  • 17篇章竹君
  • 13篇高强
  • 11篇杜建修
  • 8篇岳宣峰
  • 7篇李保新
  • 7篇郑行望
  • 7篇张延妮
  • 7篇李云云
  • 7篇李冉
  • 7篇张建锋
  • 5篇郭志慧
  • 5篇张耀东
  • 4篇胡亮亮
  • 4篇吕家根
  • 3篇杨玉华
  • 3篇齐莹莹
  • 3篇薄红艳
  • 3篇付爱华

传媒

  • 22篇分析化学
  • 13篇分析试验室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大学化学
  • 7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5篇中国化学会第...
  • 4篇化学学报
  • 3篇第十届中国化...
  • 3篇“2011国...
  • 2篇药学学报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电化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化学传感器
  • 1篇太原科技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2
  • 31篇2011
  • 10篇2010
  • 29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酸卡那霉素化学发光新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在碱性溶液中,N-溴代丁二酰亚胺可以氧化曙红产生化学发光,硫酸卡那霉素的存在可以显著地增强这一反应的化学发光信号。基于此发现,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硫酸卡那霉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10-7~2.0×10-5g/mL,检出限为6×10-8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3%(5.0×10-6g/mL硫酸卡那霉素溶液,n=11)。该方法已用于滴眼液中硫酸卡那霉素含量的测定。对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陈晓惠杜建修
关键词:硫酸卡那霉素化学发光流动注射
固定化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结合微透析采样在线研究药物蛋白反应
2012年
基于Nepem-105D全氟离子交换溶液形成的离子交换膜将联吡啶钌(Ⅲ)固定化于铂电极表面,设计制作了一种简单方便、高灵敏的新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结合微透析采样技术,建立了在线研究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相对发光强度(ΔI)与环丙沙星浓度在3.0×10-8~3.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 mol/L。利用本方法研究了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得到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3.51×104 L/mol,结合位点数n=1.49。本方法可快速简便地研究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在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张建锋章竹君王燕李云云李冉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环丙沙星
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孔雀石绿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铁氰化钾催化氧化产生化学发光,孔雀石绿对此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这一现象,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孔雀石绿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9.0×10-5mol/L,检出限为4×10-7mol/L.对1.0×10-5mol/L的孔雀石绿连续进行七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3%.
李金梅程冬梅李保新
关键词: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孔雀石绿鲁米诺铁氰化钾
染料木素与β-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研究了染料木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染料木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反应,二者的相互作用使β-葡萄糖苷酶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机制。通过计算得到染料木素与β-葡萄糖苷酶在17、27和37℃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69×104、3.06×104和2.36×104 L·mol-1。同步荧光研究了染料木素对β-葡萄糖苷酶结构的影响,染料木素可使β-葡萄糖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染料木素对酶活性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分子结合速率常数为1.2×103(mol·L-1)-1.min-1。结合AutoDock 4.2分子对接软件模拟研究了二者的键合模式和键合机制,表明氢键和疏水作用对染料木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结合起重要作用,同时还存在静电作用。
张耀东高裙裙郁彩虹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染料木素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
淫羊藿苷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3
2012年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药物。本文应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淫羊藿苷对AChE的抑制作用,并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分别研究了淫羊藿苷与AChE之间的结合反应和结合位点。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对AChE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测得的IC50为3.50×10 8mol.L 1(他克林的IC50测得值为0.75×10 8mol.L 1)。淫羊藿苷对AChE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2.67×10 8和4.43×10 8mol.L 1。淫羊藿苷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和分子间作用力结合于AChE的外周阴离子位点。
张耀东蔡亚楠张琦齐宗利高裙裙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乙酰胆碱酯酶淫羊藿苷
全面认识酸碱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由高校通用教材中一道例题引发的思考
2021年
区分了有关缓冲溶液的两个指标,分别用来衡量瞬态缓冲能力和持续缓冲能力,提议分别命名为缓冲强度β和缓冲容量α(对应的计算公式分别是微分式和积分式),对教材中采用微分式进行有关持续缓冲能力计算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其适用条件,并由此就教材相关内容提出改进建议。
岳宣峰段亚娟孙君岳简亚军张延妮
关键词:PH
半刀豆球蛋白非标记电化学阻抗传感器
2009年
近年来,糖生物学在糖链结构、生物合成、生理功能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糖芯片是继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之后兴起,正如继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之后兴起的糖工程,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糖组学一样,功能糖芯片技术己成为第3代高通量、大规模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的核心。电化学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热点。本文研制了一种简单、灵敏测定半刀豆球蛋白的电化学糖传感器,研究了D-甘露糖与半刀豆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白晓芳漆红兰高强张成孝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阻抗刀豆糖链结构蛋白质芯片蛋白质工程
化学分析测量数据处理有关概念的相关商榷被引量:2
2021年
按照概念分类和概念定义的一般原则,对化学分析课程中有关测量数据处理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包括化学计量学基本任务、准确度、精密度、误差等,对现行教材中存在的内容编排、概念用语、概念的定义展开商榷,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化学分析》教材建设及学术用语规范提供思路。
岳宣峰樊鑫秦丹逯昊文张延妮
关键词:精密度操作性定义
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阿米卡星被引量:7
2009年
过氧化单硫酸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本实验发现,在pH=11.5的条件下,过氧化单硫酸盐(PMS)可以氧化鲁米诺(Luminol)产生瞬时化学发光,发光结束后注入阿米卡星又会出现很强的慢速后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的方法,利用此体系建立了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测定阿米卡星的新方法,并对其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阿米卡星浓度在4.0×10-5~8.0×10-2g/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1×10-5g/L,相对标准偏差为2.9%。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功用于尿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闫瑞芳章竹君
关键词: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鲁米诺阿米卡星
光诱导化学发光法快速高通量检测维生素K1含量
维生素K是指具2-甲基-1,4-萘醌基衍生物类的维生素,它是肝脏凝血酶原形成的必需物质,并与肝脏其它凝血因子的合成有关,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研究表明维生素K除具有维持机体正常凝血机能外,还参与骨组织代谢。它是一种脂溶性维...
李云云章竹君李冉张建锋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