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96 被引量:1,191H指数:21
相关作者:冉华袁渭阳张垒王东邓丽瑶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5篇土壤
  • 12篇退耕
  • 10篇退耕还林
  • 10篇细根
  • 9篇物量
  • 7篇巨桉
  • 6篇枯落物
  • 6篇阔叶
  • 5篇亚高山
  • 5篇三倍体毛白杨
  • 5篇生物量
  • 5篇天然常绿阔叶...
  • 5篇土壤抗蚀
  • 5篇土壤抗蚀性
  • 5篇毛白杨
  • 5篇苗木
  • 5篇抗蚀性
  • 5篇阔叶林
  • 5篇白杨
  • 5篇常绿

机构

  • 87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四川省林业调...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四川省林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重庆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全国畜牧兽医...
  • 1篇海南金海浆纸...
  • 1篇四川省自然资...
  • 1篇凉山州林业局
  • 1篇德阳市林业局

作者

  • 38篇李贤伟
  • 34篇胡庭兴
  • 29篇张健
  • 22篇龚伟
  • 19篇宫渊波
  • 18篇王景燕
  • 10篇范川
  • 10篇荣丽
  • 8篇冉华
  • 7篇陈文德
  • 6篇董慧霞
  • 5篇范冰
  • 4篇李小平
  • 4篇王丽
  • 4篇唐纯科
  • 4篇杨渺
  • 4篇袁渭阳
  • 4篇张垒
  • 3篇陈治谏
  • 3篇陈林武

传媒

  • 11篇四川林业科技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林业科学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草业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林业科技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5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碳现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7
2005年
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土壤碳储量、密度及其分布规律,从全球升温、大气CO2浓度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引起土壤侵蚀加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土壤碳动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
张君宫渊波王巧红
关键词:土壤碳储量土壤碳密度土壤侵蚀土壤呼吸气候变化
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性能试验被引量:10
2009年
为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植被类型土壤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化在363.2-691.1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序为原始冷杉林(691.1 t/hm^2)〉云杉林(687.6 t/hm^2)〉落叶松林(659.8 t/hm^2)〉针阔混交林(656.3 t/hm^2)〉灌丛(631.8 t/hm^2)〉针叶混交林(620.8 t/hm^2)〉农田(592.2 t/hm^2)〉刺槐林(393.36t/hm^2)〉荒地(363.2 t/hm^2)。2)根据土壤入渗性能可将9种植被类型分为4类——云杉林、针阔混交林为第1类,入渗性能极强;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2个植被类型为第2类,入渗能力强;原始冷杉林、灌丛为第3类,入渗能力较强;刺槐林、荒地、农田3个植被类型为第4类,入渗能力差。3)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反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方程拟合度R2在0.894-0.984(P〈0.0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
关键词:植被类型入渗性能
低效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江油小溪坝镇涪江流域深丘区的马尾松低效林的现状,引进近自然经营技术理念,为大面积地改造低效林,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指导。
王丽唐纯科张垒张健
关键词:低效林改造近自然林近自然森林经营
我国水力侵蚀区的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对中国主要水力侵蚀区侵蚀特点的概述,强调侵蚀区的生态重建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我国水力侵蚀区生态重建要以国家相关生态工程为依托,以植被恢复为核心,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引导,并针对侵蚀区,构建一批生态经济型的复合治理模式。
刘朔李贤伟张健
关键词:水力侵蚀生态重建可持续发展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林木细根与草根的分解及养分动态被引量:29
2005年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与黑麦草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和Mg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直径0~1、1~2和0~2 mm及草根的分解速率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第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76.17%、69.80%、73.44%和79.53%,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7、266、254和172 d.细根分解过程中,N和Ca浓度增加,而P、K、Mg浓度下降;草根分解过程中,其养分元素的浓度变化整体上没有规律.细根分解过程中P、K和Mg的养分残留率与其干重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下降较快,随后下降比较平缓,N和Ca的养分残留率下降则比较平缓,并且养分的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和Mg,而N和Ca最慢;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和Mg的养分残留率初期下降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速率最慢,其它元素的分解速率相近.
范冰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董慧霞
关键词:退耕还林复合生态系统细根草根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tzumu)林、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d、...
龚伟胡庭兴王景燕宫渊波冉华
关键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微生物生物量
不同退耕还林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以四川盆周山地退耕还林中杉木与黑麦草、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杂交竹与牛鞭草三种不同林草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及其分配、营养元素循环进行研究为林草混交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林木与草生物量各组分所占比例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树干>树枝、树叶。乔木层中,杉木现存量>毛白杨>杂交竹。各模式林木现存量分配规律均以树干材最大,杂交竹竿材>杉木>毛白杨;树皮现存量占乔木层的10%以上;毛白杨根系占23%,杉木占比例最小;树干与树冠之比,杂交竹最大。毛白杨树冠较大,树干与树冠之比较小;枝与叶现存量之比仍以杂交竹最大,杉木最小;光合系统与非光合系统比值杂交竹最大,充分说明这一模式的重要意义。
王海明陈治谏李贤伟
关键词:杂交竹生物量营养元素现存量乔木层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4
2004年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鲜骏仁胡庭兴王开运张远彬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
山地阔叶混交林林木生长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
2008年
以川西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地统计学对林木20 a的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胸径(DBH)、断面积(BA)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狭窄,林木断面积增长量的不同时段(1986—1991年,1986—1996年,1986—2001年,1986—2006年)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较为明显。
赵安玖胡庭兴陈小红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
鱼腥草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以鱼腥草带侧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以MS + 6-BA1.0mg/L + NAA0.05mg/L 为最佳,30d 侧芽诱导率可达66.7%;MS + 6-BA 2.0 mg/L + 2,4-D 0.2mg/L + NAA 0.2mg/L 对芽苗的继代增殖效果最好,40d 芽苗的增殖倍数可达7.4,且芽苗较高;以MS + 6-BA3.0mg/L + 2,4-D 0.5mg/L + NAA0.1mg/L 对芽苗的继代增重效果最好,40d 芽苗鲜重为7.358g;以沙和蛭石(1﹕1)为基质瓶外生根效果最好,30d 芽苗生根率可达84%。
龚伟胡庭兴宫渊波张健王景燕
关键词:鱼腥草生物量瓶外生根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