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品数:7,833 被引量:49,366H指数:80
相关作者:崔鹏朱波陈晓清游勇王根绪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20篇期刊文章
  • 1,304篇专利
  • 565篇会议论文
  • 255篇学位论文
  • 121篇科技成果
  • 13篇标准

领域

  • 2,431篇天文地球
  • 1,757篇农业科学
  • 1,1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699篇经济管理
  • 386篇建筑科学
  • 372篇水利工程
  • 28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5篇生物学
  • 16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0篇文化科学
  • 75篇历史地理
  • 50篇理学
  • 28篇医药卫生
  • 22篇矿业工程
  • 21篇社会学
  • 18篇政治法律
  • 17篇电子电信
  • 16篇化学工程
  • 14篇机械工程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72篇石流
  • 1,470篇泥石
  • 1,467篇泥石流
  • 924篇土壤
  • 508篇灾害
  • 492篇滑坡
  • 412篇生态
  • 329篇地震
  • 316篇紫色土
  • 229篇水土
  • 223篇植被
  • 222篇遥感
  • 221篇土壤侵蚀
  • 213篇地质
  • 209篇土地利用
  • 190篇库区
  • 190篇耕地
  • 187篇生态系统
  • 180篇三峡库区
  • 178篇丘陵区

机构

  • 7,778篇中国科学院
  • 1,03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71篇中国科学院研...
  • 239篇成都理工大学
  • 215篇四川大学
  • 180篇西南交通大学
  • 167篇西南科技大学
  • 156篇四川农业大学
  • 73篇成都信息工程...
  • 70篇兰州大学
  • 70篇西南大学
  • 60篇四川师范大学
  • 59篇北京师范大学
  • 57篇中国科学院成...
  • 52篇福建农林大学
  • 50篇西华师范大学
  • 49篇清华大学
  • 46篇云南省农业科...
  • 44篇河南理工大学
  • 40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458篇崔鹏
  • 315篇陈晓清
  • 306篇朱波
  • 295篇游勇
  • 238篇何思明
  • 212篇陈国阶
  • 205篇张信宝
  • 181篇陈宁生
  • 174篇王根绪
  • 169篇韦方强
  • 164篇柳金峰
  • 160篇贺秀斌
  • 155篇胡凯衡
  • 148篇刘刚才
  • 137篇乔建平
  • 137篇熊东红
  • 134篇陈剑刚
  • 133篇王玉宽
  • 129篇王道杰
  • 121篇张丹

传媒

  • 703篇山地学报
  • 186篇水土保持学报
  • 17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6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50篇自然灾害学报
  • 149篇山地研究
  • 129篇灾害学
  • 123篇长江流域资源...
  • 107篇四川大学学报...
  • 101篇中国地质灾害...
  • 90篇生态学报
  • 80篇中国水土保持
  • 72篇安徽农业科学
  • 65篇西南农业学报
  • 64篇岩石力学与工...
  • 60篇岩土力学
  • 59篇人民长江
  • 56篇中国水土保持...
  • 49篇冰川冻土
  • 46篇环境科学

年份

  • 58篇2024
  • 278篇2023
  • 294篇2022
  • 352篇2021
  • 310篇2020
  • 315篇2019
  • 306篇2018
  • 344篇2017
  • 304篇2016
  • 317篇2015
  • 292篇2014
  • 302篇2013
  • 315篇2012
  • 299篇2011
  • 358篇2010
  • 413篇2009
  • 396篇2008
  • 318篇2007
  • 341篇2006
  • 263篇2005
7,8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冰岩碎屑流冲击力学机制的试验研究
2023年
冰岩碎屑流超强流动性和超强冲击破坏力的物理机制尚不明确,基于室内缩尺模型试验,定性开展不同含冰量的冰岩碎屑流运动和冲击过程模拟,分析流速、流深、冲击高度、冲击力随含冰量的演化特征,明确含冰量对冰岩碎屑流流动性和冲击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冰岩碎屑流内摩擦角随含冰量的增加而减小,冰岩碎屑流的流速、流深和冲击挡墙高度随之增加,冰岩碎屑流的流动性得到提高;随着含冰量增加,冰岩碎屑流动力指标增加,但密度减小,使得冰岩碎屑流的最大冲击力随着含冰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且含冰量在40%时达到最大值。理论分析表明,冰岩碎屑流的冲击力可以基于动力分量与静力分量之和的冲击力模型进行计算。
刘宇桐姜元俊李修磊梁恒宁坡朱元甲
关键词:岩石力学含冰量模型试验
一种用于冰-土混合体的低温标准化制样装置及制样方法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冰‑土混合体的低温标准化制样装置及制样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三轴试验冰‑土混合体试样制备的分层压样装置,使用该装置进行制样,可以精确控制每层土样的压实高度和端面的水平,在低温环...
王姣崔鹏王睿刘振兴李长冬
文献传递
一种冰湖溃决动态预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山地灾害预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湖溃决动态预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目标冰湖的遥感解译信息;根据遥感解译信息判定目标冰湖为待监测冰湖;获取待监测冰湖的历史气象信息和实测气象信息;根据历史气象信息确定...
陈宁生肖淼元刘美韩征刘恩龙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龙溪河流域地表覆被变化分析
受2008年“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震后2010年“8·13”和2013年“7·10”两次群发性泥石流的影响,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溪河流域地表覆被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利用灾害发生前后的四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面向对...
张茜彧范建容毕永清夏颖李炫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逻辑回归汶川地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可河软岩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阻滑措施探讨
2008年
可河滑坡属西部地区软岩边坡,其岩性软弱,风化层厚及节理发育构成了山体滑坡的内因。地表水沿节理裂隙入渗到软弱岩层,加之附近电站回水线上升,滑床饱水,使软岩抗剪强度下降,诱发了该边坡滑动。滑坡计算采用简化Bishop法,通过反算与工程经验类比,确定滑动带的抗剪参数=22.3°,c=2.5kPa。探讨了排水阻滑加固边坡措施,分别按一排排水洞加固和两排排水洞加固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了最优加固方案。
刘曼兰邹代华何昌荣王莉娜
关键词:滑坡安全系数
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降水入渗与林木生长被引量:17
2003年
坡地对降水的入渗能力是决定干热河谷坡地土壤水分条件和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坡地入渗能力低是造成干热河谷土壤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岩土孔隙状况的差异,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入渗能力差异较大.片岩坡地入渗速率为1.40~8.67 mm/min,砂砾层坡地为6.33 mm/min,砾石层坡地为0.69~2.20mm/min,轻度侵蚀泥岩坡地为0.6~1.3 mm/min,强度侵蚀泥岩坡地为0.03~0.63mm/min.泥岩坡地土体粘重板结,入渗能力弱,天然降水入渗少,对土壤水分的有效补充较少.在干旱季节土体极其干旱,林木生长停止,甚至受到干旱的生理伤害枯死,林分生产力低,极难恢复森林植被.片岩坡地、砾石层坡地、砂砾层坡地等石质山地土体裂隙发育,入渗能力强,天然降水入渗多,对土体水分的有效补充较多,在干旱季节岩土深层有少量有效储水供林木吸收利用,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的水分需要,林木生长较泥岩坡地上的林木生长快,林分生产力高.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应针对不同坡地类型生境的土壤水分条件,主要依靠优势生活型植物种类,进行乔-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类型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植被与生境土壤水分条件的群落生态关系,方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另一方面,增加降水入渗的造林整地措施和集流入渗的工程措施是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
杨忠熊东红周红艺张信宝
关键词:干热河谷土壤水分条件林木生长
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8
2012年
崩滑土体坡面运动包括刚性块体整体滑动、崩滑泥流、崩滑破碎3种形态;根据粗颗粒间介质差异,崩滑破碎运动可分为无粘碎屑崩滑运动、粘性碎屑崩滑运动;根据运动过程不同形态,将崩滑破碎运动分为崩滑破碎、粗颗粒与泥浆混合运动、泥石流3个阶段。概述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调查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块体滑动摩擦理论、流体理论、散粒体理论在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应用情况,指出块体滑动摩擦理论、流体理论在描述崩滑破碎运动过程的不足;分析崩滑破碎后,间隙介质对粗颗粒运动的影响,指出目前散粒体理论描述崩滑土体坡面运动过程的不足,提出通过设定颗粒间的细观力学参数来再现崩滑土体复杂破碎运动过程的思路和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季宪军欧国强杨顺王钧
关键词:山地灾害粘滞性
泥石流颗粒物质分选机理和效应被引量:20
2013年
泥石流是一种由大量固体颗粒和液态水充分掺混所形成的多相流体,泥石流体内固体颗粒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泥石流颗粒物质的分选是引起泥石流流动性和冲击力大增的重要原因,是现阶段大型泥石流防治的重要关注方向。从基本的泥石流动力学理论出发,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构建泥石流运动的模型,初步分析颗粒分选对泥石流流动性的影响;进而采用离散元(DEM)数值模拟颗粒流的方法,对泥石流发展过程中颗粒间的作用方式和分选机理开展详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颗粒分选可以导致颗粒体内部孔隙水压力的重新分布,进而影响到龙头运动速度和颗粒体长度的激增;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分析进一步显示,区别于一般均匀颗粒所形成的颗粒流的边界层效应,颗粒分选能够显著地改变颗粒体内部的剪切速率的分布,从而弱化边界层效应。
周公旦孙其诚崔鹏
关键词:泥石流离散元模拟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长江源区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长江源区1986、2000与2014年3期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野外考察获得该地区在这3个时间点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根据各时期之间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确定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概率,进一步完成对该地区马尔科夫链模型的构建、检验与预测。结果表明:1986—2014年,长江源区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特征符合马尔科夫过程,通过马尔科夫链模型能够对该地区的覆盖格局变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长江源区的土地覆被退化趋势明显,湿地、中高覆盖草地等面积不断下降,裸地、沙地以及低覆盖草地等面积则一直在增加;2000年以后,由于三江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及降水量的增加等因素影响,长江源区的植被退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杜际增王根绪李元寿
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回顾土壤抗冲性研究历程,归纳了不同的土壤抗冲性表征方式,总结了土壤抗冲性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综合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植被作用和地形坡度等外在影响因素,以及通过不同程度影响或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其抗冲性差异的情况,认为土壤抗冲性表征方式和实验方法需规范统一,研究机理和研究尺度有待深入扩展,使得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实践。
张素熊东红苏正安董一帆郑学用张宝军李首成
关键词:土壤抗冲性研究方法影响因素
共7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