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8 被引量:723H指数:13
相关作者:邱永福农友业张小秋胡颖杨翠凤更多>>
相关机构: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长江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6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5篇甘蔗
  • 56篇基因
  • 28篇克隆
  • 21篇胁迫
  • 18篇基因克隆
  • 16篇水稻
  • 16篇芒果
  • 15篇性状
  • 15篇甘蔗品种
  • 10篇蔗糖
  • 9篇低温胁迫
  • 9篇生物信息
  • 9篇生物信息学
  • 9篇宿根
  • 9篇宿根矮化病
  • 9篇固氮
  • 9篇矮化
  • 9篇矮化病
  • 8篇蛋白
  • 7篇叶绿

机构

  • 168篇广西大学
  • 5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3篇广西农业科学...
  • 11篇广西作物遗传...
  • 8篇玉林师范学院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百色学院
  • 1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7篇杨丽涛
  • 63篇李杨瑞
  • 36篇何新华
  • 33篇罗聪
  • 17篇邢永秀
  • 15篇李容柏
  • 15篇牛俊奇
  • 13篇刘芳
  • 12篇张小秋
  • 12篇邱永福
  • 8篇谢晓娜
  • 7篇覃宝祥
  • 7篇黄有总
  • 6篇黄静丽
  • 6篇黄杏
  • 6篇林蔚
  • 6篇张木清
  • 5篇杨柳
  • 5篇唐仕云
  • 4篇张保青

传媒

  • 25篇南方农业学报
  • 18篇分子植物育种
  • 13篇热带作物学报
  • 9篇基因组学与应...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作物学报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5篇中国南方果树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糖料
  • 3篇热带农业科技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23篇2017
  • 21篇2016
  • 28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芒果MiFTs基因家族克隆及其酵母双杂诱饵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20年
成花诱导是开花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开花整合因子Flowering Locus T(FT)在这一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FT基因调控芒果成花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四季蜜芒’为材料,克隆验证了从转录组测序数据中挖掘获得的3个FT同源基因,命名为MiFT1、MiFT2和MiFT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3个MiFTs基因编码区长度分别为588 bp、540 bp和516 bp,分别编码氨基酸196个、180个和172个,分子量分别为48.97 kD、44.71 kD和42.27 kD,等电点分别为4.99、5.06和5.06,3个基因均含有一个保守的PEBP结构域。将MiFT1、MiFT2和MiFT3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上,通过菌落PCR和测序进行验证,并成功转化酵母菌株Y2H Gold感受态细胞。对诱饵质粒酵母菌进行自激活和毒性检测,发现pGBKT7-MiFT1、pGBKT7-MiFT2和pGBKT7-MiFT3在酵母菌种均不具备自激活性和毒性。此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载体被成功构建,为后续蛋白互作筛选提供参考。
樊琰罗聪王逸涵余海霞莫啸范志毅何新华
关键词:INDICAFLOWERINGLOCUS
施氮量对甘蔗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甘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明确氮素影响甘蔗光合作用的细胞学机理,为甘蔗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GT11、ROC22和GXB9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内进行桶栽试验,设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施氮水平,即分别施用0、150和300 kg/ha尿素,于伸长期取叶片样品分析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3个甘蔗品种叶片的SPAD和叶面积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GT11和ROC22的比叶重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下同),GXB9的比叶重在中氮水平最低。GT11在高氮水平下叶绿体超微结构正常;ROC22在中氮水平下叶绿体数量最多,但基粒片层数量显著少于高氮水平;GXB9在中氮水平下叶绿体数量最多,基粒片层与高氮水平时无明显差异。GT11和ROC22的净光合速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GXB9净光合速率在中氮水平最高。【结论】甘蔗光合速率与叶绿体数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基粒片层数量密切相关,且均受甘蔗品种和施氮量的共同影响。
袁丹祝开李佳慧杨丽涛农友业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施氮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速率
籼稻品种‘ARC5833’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被引量:1
2020年
褐飞虱是造成中国水稻减产最严重的虫害之一,发掘褐飞虱抗性基因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途径。籼稻‘ARC5833’是一份高抗褐飞虱的种质材料,为了明确籼稻‘ARC5833’对褐飞虱的抗性机理,以便在育种中加以利用。本研究利用‘ARC5833’与感虫材料‘9311’杂交构建包含145个F2:3家系的作图群体,采用苗期集团法进行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该群体中抗、感家系数分别为109和36,卡方分析表明有1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抗虫表型。进一步的基因定位表明,该抗性基因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长臂上的分子标记4M11491与4M24.687之间,遗传距离为4.2 cM。该区间内最大LOD值为40,可以解析表型变异的72%。因该区间内已克隆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6,测序分析表明,它们的CDS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和98%。因此,我们认为抗源‘ARC5833’中携带的抗褐飞虱基因与Bph6为等位基因。本研究完成了籼稻品系‘ARC5833’褐飞虱抗性基因对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对利用该抗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鄢柳慧黄福钢舒宛张启明赵能莫心怡王驰曹凯邱永福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等位基因
杧果Mn-Mi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改良RACE技术和RT-PCR技术克隆了一个杧果Mn-MiSOD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cDNA全长为794 bp,包含一个69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5.67 kDa,等电点为6.3。表达模式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表达,但在成熟叶片和果实中表达水平更高。低温胁迫、盐胁迫和PEG干旱胁迫均诱导该基因的表达。热处理、柠檬酸处理、草酸处理、1-MCP处理以及热处理+1-MCP处理上调Mn-MiSOD基因在果实中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Mn-MiSOD基因可能在杧果逆境胁迫和采后生理方面起重要作用。
余海霞罗聪徐趁何新华
关键词:杧果逆境胁迫采后处理
高、低糖甘蔗品种伸长期糖分积累特征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探究高、低糖甘蔗品种伸长期蔗糖代谢相关酶与糖分积累的相关性,采用桶栽试验,对甘蔗高糖(GT35)和低糖(B8)品种伸长期不同成熟度的叶和茎中的蔗糖合成方向和分解方向酶的酶活性、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叶中蔗糖和己糖含量与NI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中蔗糖含量与SPS和CIN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S-c、SAI和N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GT35在成熟茎和老茎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B8,己糖含量则显著低于B8。GT35中酶活性显著高于低糖B8的酶有成熟叶中的SPS、SS-c和SAI,老叶中的SPS、SS-c、NI和CIN,幼叶中的SS-s和NI,成熟茎中的SPS和CIN,老茎中的SPS、SS-s和CIN以及幼茎中的SS-c和CIN。B8中酶活性显著高于GT35的酶有幼叶中的SS-c、SAI和CIN,成熟叶中的SAI和CIN,老叶中的SAI和SS-s,幼茎中的SAI、SS-s和NI,成熟茎中的SS-s、SS-c和SAI,老茎中的NI。基于以上结果,认为叶中高SPS和NI酶活性,茎中SPS和CIN酶活性高,SAI、SS-c和NI酶活性低,可能是调节伸长期高糖甘蔗品种茎中蔗糖积累的重要因素。
牛俊奇牛俊奇王道波黄维杨丽涛杨丽涛
关键词:甘蔗蔗糖代谢相关酶糖分积累
基于BSR-Seq对甘蔗脱叶性的研究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1年
甘蔗的叶片是制糖过程中杂质的主要来源,育种过程中倾向于选育易脱叶的品种。为了研究甘蔗脱叶性相关的主效、稳定基因,本研究采用BSR-Seq技术,从‘ROC25’ב云蔗89-7’的F1后代中选取极端难脱叶品系和极端易脱叶品系的+6叶位叶鞘离区,分别构建混池,并和亲本一起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分析,共得到60.46Gb的有效片段,4个样品的Q30值均在93%以上,GC含量都大于51%,与参考基因组R570比对,比对率都超过41%。4个样品共检测出4085个差异基因,候选区域定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4个位置,总长1.40 Mb,注释到基因86个,亲本间注释到的非同义突变15个,挖掘出2个主效差异基因(Sh09_g020620,Sh09_g020080),Sh09_g020080在亲本的表达差异和子代中是同向的,而Sh09_g020620在2个亲本和2个子代混池之间的差异是异向的,表明可能仅Sh09_g020080对易脱叶性有所贡献。选取BSR亚群体中极端易脱叶品系40-159和极端难脱叶品系5-94的+1~+7叶进行荧光定量分析,发现Sh09_g020080基因在单一品系的表达和子代混池的+6叶的表达是同向的。取另一个‘B35-9’בCP08-1553’的杂交后代个体中的极端易脱叶品系16-226和极端难脱叶品系16-224的+1~+7叶位的叶鞘离区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h09_g020080在2个群体中+4、+5、+6叶位的表达都为易脱叶的品系高于难脱叶品系。注释显示Sh09_g020080具有σ因子活性,参与红光、远红光、蓝光反应。根据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推测Sh09_g020080编码蛋白具有4个保守区域,且具有积累叶绿素的作用。该研究为甘蔗脱叶相关主效候选基因的挖掘提出了新的见解。
岳趣商贺阳张聘陈保善黄有总
关键词:甘蔗脱叶生物信息学分析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2022年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 BPH)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抗褐飞虱水稻材料抗性机制不同,挖掘普通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并研究其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对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从广西普通野生稻‘W2183’挖掘出的位于4号染色体InDel标记S13和X48之间38 kb处新基因Bph36,以‘9311’和‘抗蚊青占’为感性对照,05RBPH16和NIL-Bph36为抗性对照,通过褐飞虱宿主选择性、蜜露量测定、褐飞虱存活率及褐飞虱生长速率等方法分析Bph36介导的抗褐飞虱机制;同时,以‘抗蚊青占’为感性对照,NIL-Bph36为抗性对照,通过qRT-PCR分析植物防御昆虫侵害的三大信号途径: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在抗性材料植株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感性材料植株,抗性材料上的褐飞虱存活率、群体生长率及取食后排泄的蜜露量均比感性对照显著降低。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是寄主抗生性和害虫趋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qRT-PCR结果表明:褐飞虱取食后,各个时间段抗性材料NIL-Bph36植株中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EDS1、PAD4、PAL和水杨酸途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性材料‘抗蚊青占’植株中的表达量;抗性材料NIL-Bph36植株中,茉莉酸合成基因LOX2和茉莉酸积累基因AOS2的表达量比褐飞虱取食前显著提升,但是比同时段感性材料植株中表达量显著降低;褐飞虱取食后,抗、感性材料植株中乙烯信号途径基因EIN2的表达量都受到抑制,基因ACO3表达量都提高,但2种材料间的差异不显著。茉莉酸途径和乙烯途径参与了NIL-Bph36植株抗褐飞虱的基础防御反应,但Bph36激活的抗性不是茉莉酸和乙烯依赖的信号防御途径而是激活水杨酸依赖的系统获得性抗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
薛艳霞李容柏
关键词:抗性机理
芒果MiZFP1和MiZFP2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转录因子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家族(zinc finger proteins,ZFPs)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改良RACE技术和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两个芒果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MiZFP1和MiZFP2。序列分析显示,MiZFP1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23 bp,编码241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5.99 kD和8.70。MiZFP2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17 bp,编码239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5.76 k D和8.31。MiZFP1和MiZFP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5%和70%。MiZFP1和MiZFP2氨基酸区域均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C2H2型结构域和一个EAR结构域。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低温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均诱导MiZFP1和MiZFP2基因在叶片和茎中表达,表明MiZFP1和MiZFP2基因可能在芒果逆境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将MiZFP1和MiZFP2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导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可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该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余海霞罗聪樊琰张秀娟王逸涵黄方卢新喜何新华
关键词:C2H2型锌指蛋白非生物胁迫
芒果MiAGL80基因特征及表达模式分析
2022年
AGL80/FEM111属于Type I型MADS-box基因家族,调控拟南芥中央细胞及胚乳的发育。目前,AGL80在木本植物中鲜有研究报道。本研究从芒果转录组数据中获得并命名为MiAGL80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iAGL80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ORF全长为897 bp,无内含子,编码29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4.95,蛋白质分子量为73.19kDa,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MADS_SRF_like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芒果MiAGL80与阿月浑子PvAGL80最为接近,且同源性最高,氨基酸相似性为64.29%。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芒果MiAGL80基因的启动子包含光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以及激素响应元件等,其中光响应元件相较其他元件数量较多,不仅包含光调节相关元件,还包含昼夜节律表达所必需的区域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中包括赤霉素响应元件、生长素响应元件和乙烯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主要是干旱响应元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在芒果果实中,MiAGL80随着芒果果实的逐渐发育,其在果肉中的表达水平持续下降,在花后100 d的果实与成熟果中的表达水平很低;在种胚发育过程中其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在花后100 d的胚和成熟胚中表达水平也很低;在种胚萌发发育期,其表达水平再次升高。在成花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器官中:MiAGL80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其表达量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然后再降低,在花器官发育末期达到最大值;在花芽中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营养芽;但在茎中表达量极低,几乎不表达。说明MiAGL80在芒果果实发育、种胚发育、种子萌发以及成花调控方面发挥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MiAGL80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曾学梅何新华余海霞黄星陆婷婷张艺粒朱嘉伟罗聪
关键词:芒果基因特征
应用隶属函数法初步评价甘蔗引进品系
在广西武鸣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对14个引进美国甘蔗品系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GUC31和GUC13的综合性状优于ROC22(CK1)和福农39(CK2);除GUC2外...
商贺阳何明朝胡杨蒋洪涛张聘李安贵覃丽芳黄有总
关键词:甘蔗隶属函数法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