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作品数:1,282 被引量:4,166H指数:24
相关作者:李录平李志鹏刘亮鄢晓忠卢绪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9篇期刊文章
  • 9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13篇机械工程
  • 109篇电气工程
  • 8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4篇金属学及工艺
  • 78篇化学工程
  • 6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6篇建筑科学
  • 63篇文化科学
  • 61篇理学
  • 5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7篇水利工程
  • 21篇电子电信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冶金工程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矿业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5篇锅炉
  • 93篇汽轮
  • 87篇数值模拟
  • 87篇值模拟
  • 81篇燃烧
  • 78篇汽轮机
  • 48篇电厂
  • 42篇教学
  • 39篇电机
  • 37篇燃煤
  • 35篇故障诊断
  • 33篇换热
  • 33篇风力机
  • 31篇电站
  • 31篇热解
  • 30篇发电
  • 29篇传热
  • 28篇节能
  • 26篇脱硝
  • 23篇燃烧特性

机构

  • 1,207篇长沙理工大学
  • 91篇中南大学
  • 31篇湖南大学
  • 2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国电湖南宝庆...
  • 10篇湖南有色金属...
  • 9篇广东电网公司
  • 9篇华北理工大学
  • 9篇湖南鸿远高压...
  • 8篇广州特种承压...
  • 8篇湖南大唐节能...
  • 8篇国家能源集团...
  • 7篇湖南人文科技...
  • 7篇湘潭大学
  • 6篇国防科学技术...
  • 6篇湖南工程学院
  • 6篇四川大学
  • 6篇湖南省林业科...
  • 6篇华北电力大学
  • 6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125篇李录平
  • 107篇陈冬林
  • 90篇李志鹏
  • 60篇鄢晓忠
  • 57篇田红
  • 56篇何建军
  • 51篇刘亮
  • 48篇陈荐
  • 48篇任延杰
  • 47篇姜昌伟
  • 45篇卢绪祥
  • 43篇刘忠
  • 37篇黄竹青
  • 34篇何金桥
  • 33篇邹淑云
  • 33篇张云峰
  • 31篇石尔
  • 28篇王运民
  • 28篇李微
  • 25篇傅俊萍

传媒

  • 85篇长沙理工大学...
  • 53篇汽轮机技术
  • 45篇动力工程学报
  • 27篇中南大学学报...
  • 26篇电力科学与技...
  • 25篇热能动力工程
  • 24篇电站系统工程
  • 24篇热力发电
  • 21篇广东化工
  • 17篇储能科学与技...
  • 16篇微计算机信息
  • 14篇机械工程材料
  • 13篇化工进展
  • 12篇太阳能学报
  • 1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0篇中国电力
  • 10篇动力工程
  • 10篇振动与冲击
  • 10篇材料导报

年份

  • 3篇2024
  • 86篇2023
  • 76篇2022
  • 71篇2021
  • 55篇2020
  • 65篇2019
  • 59篇2018
  • 67篇2017
  • 54篇2016
  • 70篇2015
  • 70篇2014
  • 68篇2013
  • 56篇2012
  • 56篇2011
  • 46篇2010
  • 57篇2009
  • 71篇2008
  • 73篇2007
  • 56篇2006
  • 18篇2005
1,2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铁专用间接蒸发冷却器布水方式优化
2014年
为了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器由于表面水膜均匀性、完整性差而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两侧旋转布水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3种布置方式下的换热性能实验,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孔正对气流方向时换热器换热性能最佳,且旋转布水装置存在最佳转速76r/min,喷水量、空气流速、冷却水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增大,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升高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少,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的改变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由35℃上升到39℃时,换热量提高37.62%,单位面积换热量为1.14kW,该换热器可安装于地下车站排风坑道内,可有效地解决地铁站冷却塔安装位置难题。
刘珊何叶从傅俊萍曹金洲石沛
关键词:间接蒸发冷却器地铁布置方式换热性能
燃煤电厂66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回热抽汽级数优化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提出一种回热系统抽汽级数优化方法。回热系统抽汽级数优化过程中,提出3种优化方案;根据等效热降法,对3种抽汽级数优化的回热系统进行热经济性计算,并考虑设备、系统投资费用等因素,对3种抽汽级数优化的回热系统进行综合经济性比较,确定出最终的优化方案及优化结果。针对国内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回热系统进行抽汽级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文优化方案比传统设计方案效率更高,降低了热耗与煤耗。
王运民李斌赵伟志陈向民
关键词:燃煤电厂超超临界汽轮机等效热降法
粉煤锅炉刚玉质炉衬结渣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了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煤粉气流燃烧过程在刚玉质炉衬上的渣样进行了测试,并就渣样的形貌及结晶特性、渣样成分与刚玉之间的高温烧结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气流焦炭颗粒着火燃烧时释放出的CO使焦炭颗粒处于还原性气氛中,降低了灰渣熔融温度,增强了熔融煤灰与炉衬之间的粘结作用;煤灰中的Fe2O3、CaO、TiO2等晶核剂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对刚玉质炉衬上的灰渣结晶程度的影响明显,Al2O3对刚玉质炉衬上熔融煤灰冷却过程的成核结晶的作用不明显;灰渣的结晶度较好地反映了灰渣与刚玉质炉衬粘结作用,在焦炭颗粒着火燃烧的区域,煤样Ⅰ和煤样Ⅱ灰渣的结晶度达到最小,分别为49%、32%左右.图4,表3,参15.
何金桥时章明陈冬林梅炽鄢晓忠
关键词: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刚玉
铜系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燃煤电站烟气脱硝技术中,开发低温高活性、高抗中毒性能的催化剂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Cu系催化剂由于具有良好的脱硝性能及水热稳定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活性组分Cu负载在TiO_2、Al_2O_3、碳基材料和分子筛等材料上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Cu系催化剂低温SCR反应机理,主要包括Eley-Rideal(E-R)机理和Langmuir-Hinshelwood(L-H)机理,同时分析了SCR反应的两个必然过程:吸附(NH3吸附和NOx吸附)和反应;简要地介绍了Cu系催化剂的抗水抗硫中毒性能研究现状以及反应机理,同时介绍了碱金属中毒、飞灰和催化剂烧结对催化剂失活的影响,结合生命周期分析SCR脱硝系统还原剂氨和尿素对NO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铜系催化剂的研究方向:采用新型方式对催化剂进行改性、进一步采用表征和模拟技术研究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优化锅炉和催化剂设计减轻催化剂失活以及研究适用于其他还原剂条件的高选择性催化剂。
张巍卢程董鹏飞尹艳山尹艳山邹济遥胡章茂阮敏胡章茂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载体失活
杜仲药渣与煤的混烧特性及灰熔融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杜仲药渣和石下江煤的混合样品的燃烧特性,采用灰熔点测试仪、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混合物灰样的灰熔融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药渣掺混比为40%时着火温度最低;加入90%药渣时,稳燃性指数、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最大燃烧速率和平均燃烧速率值均达到最大,燃尽温度最小;在杜仲叶渣和煤的共燃过程中,发生了协同作用,生成了一些新的矿物质,混合灰样的灰熔融温度随着药渣质量分数的增多而减小.
刘孟齐胡章茂田红尹艳山刘亮陈冬林
关键词:混合燃烧灰熔融特性
火电厂用泵的技术研究及发展被引量:3
2008年
阐述了火力发电厂用泵工作参数和技术要求等特点,对比分析了给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和疏放水系统等4种不同系统下的各种用泵配置情况、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提出了火电站厂用泵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姚睿李志鹏秦武靳卫华吴兴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水轮机能量特性虚拟仿真试验系统研究与开发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水轮机能量特性试验原理,研究设计了水轮机能量特性虚拟仿真试验系统,并采用LabVIEW开发工具加以实现。该系统能够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示水轮机能量特性试验系统的构成、相关传感器及其工作特性、试验过程以及水轮机能量特性曲线绘制等,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性价比高等优点。
刘忠刘定伟邹淑云
关键词:水轮机LABVIEW
模态应变能理论及其在风力机叶片损伤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文章给出了风力机叶片的动力特性计算模型、结构体模态应变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定义了结构体损伤状态下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概念并给出其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15 kW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在ANSYS中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该叶片在不同损伤位置与不同损伤程度下的频率以及模态应变能变化率,并以模态应变能变化率作为表征结构损伤的标识量,对含损伤的风力机叶片结构进行损伤辨识仿真。通过神经网络建立起损伤标识量和损伤状态之间的映射模型,为实现叶片损伤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李芒芒李录平晋风华谭海辉
关键词:神经网络风力机叶片
临界峰谷电价比在电锅炉蓄热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充分利用有关电力优惠政策,降低供热锅炉的运行费用,采用电锅炉蓄热技术,提出了临界峰谷电价比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对电锅炉蓄热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与常规燃气供热锅炉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得到临界峰谷电价的比值。计算分析表明,峰谷电价比大于临界峰谷电价比时,采用电锅炉蓄热供热比较经济合算,且投资回收年限随着峰谷电价比的增大而缩短。
黄永红王成兰新如张政赵永青
关键词:电锅炉蓄热
智慧能源背景下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CDIO模式教改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智慧能源是能源行业的新变革和机遇,自动化专业必须自主适应能源格局的变化,开展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改和实践。长沙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逐步推进控制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结合智慧能源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设计CDIO教学大纲并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探索,课程教改取得了良好效果。
刘代飞付强陈前军
关键词:CDIO教学改革
共1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