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

作品数:20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葛聪敏小敬王群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电影
  • 3篇哈利·波特
  • 3篇《哈利·波特...
  • 2篇影像
  • 2篇影像结构
  • 2篇受众
  • 2篇受众心理
  • 2篇童话
  • 2篇文化
  • 2篇儿童
  • 1篇大学生
  • 1篇导演
  • 1篇导语
  • 1篇电影传播
  • 1篇电影创作
  • 1篇电影导演
  • 1篇电影节
  • 1篇电影评论
  • 1篇电影文化
  • 1篇电影作品

机构

  • 17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桂小虎
  • 3篇葛聪敏
  • 3篇冉红
  • 2篇凌燕
  • 1篇程马志远
  • 1篇王群
  • 1篇小敬

传媒

  • 11篇当代电影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文艺研究
  • 1篇电影艺术
  • 1篇芒种(下半月...
  • 1篇决策论坛——...
  • 1篇中国电影博物...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6篇2006
  • 6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见类则鸣,没有同类的电影——与李屏宾谈《刺客聂隐娘》的摄影创作被引量:3
2015年
从1971年胡金铨导演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获技术大奖开始,武侠电影就成为华语电影里最具国际卖相的电影品类,后来的《卧虎藏龙》《英雄》等电影的出现,更是将大导演执导的武侠电影推到了代表华语电影最豪华制作标准的顶级大片。随着内地和香港大导演们纷纷都完成了自己的武侠巨制以后,作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级导演,
程马志远
关键词:戛纳电影节摄影创作刺客武侠电影《卧虎藏龙》《英雄》
镜中境——《人·鬼·情》里镜子的寓意
2017年
作为影史佳片,《人·鬼·情》历久弥新,而影片中的镜子折射出深刻的寓意。笔者通过探析《人·鬼·情》里实物镜子、意象化镜子和整体影片如镜一般的寓意,着力对影片中的镜寓进行解读,并且以《人·鬼·情》之内的细节、整体作为具体文本,之外的黄蜀芹其他作品作为广阔坐标系以及创作者的历史背景作为深入途径,力图真正洞察潜藏于镜子背后的幽深意义。
郑世琳
关键词:镜子
试论电影中全知叙事的转化--以中国电影为例
知叙事的方式叙述故事是传统电影最常见的视角选择,它更容易使电影中的事件看起来是纯粹在"自我讲述"、"自我呈现",依此达到银幕上的叙事如同梦境的"客观真实"的效果...
于丽娜
关键词:电影作品全知叙事艺术特色
浅谈大数据与影视的跨界合作
2014年
说起"大数据",可谓是时下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不论是影视、商业、企业管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逐步的意识到"大数据"的优势,并将之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的领域。可见,"大数据"时代是真的来临了。本文旨在针对大数据与影视的跨界合作,来进一步阐述"大数据"的实际价值与缺憾之处。毕竟"大数据"仍处于不完善阶段,还需要我们以辨证的眼光来看待。
王群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跨界合作辩证
主持人导语
2005年
冉红
关键词:西方电影电影评论《哈利·波特》受众心理
《哈利·波特》现象与受众文化心理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自1997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首次发行以来,《哈利·波特》系列一直占据英、美等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之首,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书。由美国华纳电影公司拍摄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仅前两部在全球就取得了18亿美金的票房收入,打破了全球的票房纪录。这一文化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文对于这样一个根源于西方,迅速跨越文化的界线,影响遍及全球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主要是从自身、他人和环境,文化的三个关系对象入手,引申出电影走红世界的原因,即抓住观众欣赏的心理因素:突破现实的虚构世界,打破禁锢的奇思妙想,冲破平淡的惊险刺激。
冉红
关键词:《哈利·波特》电影受众心理文化心理
《哈利·波特》传播现象探析被引量:5
2005年
《哈利·波特》电影一而再,再而三的热卖,主要原因之一要归功于《哈利·波特》电影的拍摄与发行方:娱乐业大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事实上,电影《哈利·波特》系列现象突出体现的正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作为一个跨媒体的巨型企业在电影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跨媒体整合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充分考虑了处在传媒“生态”不同层次上各类传媒利用市场资源的“多赢”特性,形成不同层次上分享市场资源的“立体化规模效应”。
小敬
关键词:《哈利·波特》电影传播从众效应规模经济
解构“英雄”——西方童话电影主题模式的转型趋向被引量:2
2006年
童话电影创作始自梅里爱,以后经由迪斯尼公司的发展,形成了卡通——童话电影与传统童话创作相一致的思维定式,和从形式的荒诞到具有荒诞性的主题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童话电影创作呈现出新的趋向。对传统审美和接受之间关系模式的解构,美—丑相悖、善—恶相悖、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比照或倒错安排,显示了具有后现代色彩的童话电影主题模式的转型趋向。
葛聪敏
关键词:童话荒诞
格里菲斯与中国
2005年
无论从文化放送或接受的意义上,电影大师格里菲斯与中国的关系都是探讨中西方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的新的研究课题。作为中西方电影文化交流史实方面的新发现——西方电影在电影发明仅半年后就已经传入中国。不同于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的传播往往肇始于接受主体的积极选择和“拿来”,外国电影文化的进入中国,是在殖民主义语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目的地占领中国电影市场的直接结果。但在这样的特定语境下,作为电影文化传播主体的格里菲斯及其作品和接受主体中国受众之间的关系,却呈现出迥异于当时主流文化的明显特征。“格里菲斯热”在中国的出现和格里菲斯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中国情结”,构成了研究“格里菲斯与中国”关系的基本契合点。格里菲斯在其最重要的电影作品之一《残花泪》中,通过对原创小说根本命意的改写,使影片在深层意义上成为种族、民族政治意义上的寓言,种族社会问题意义上的寓言和女性地位与途程的寓言,从而创造了反殖民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话语。
葛聪敏
关键词:格里菲斯电影导演电影文化文化交流
女性电影的另一种定义:伊朗电影《女人花》被引量:1
2005年
女性电影一般指称那些女导演所拍的电影或男导演拍的女性题材的电影,这两者都是从创作/生产者的角度来界定的,并没有将观众考虑在内,本文以伊朗电影《女人花》为例,尝试从观众的角度将女性题材的电影界定为主要给女性观众看的电影,这样的影片让女性通过各种生活故事宣泄在父权制社会中受到的压抑,虽然或许会受到女性主义者的批评却可能是同类题材电影的主流。
凌燕
关键词:女性电影女性题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