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

作品数:45 被引量:209H指数:8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音乐
  • 8篇音乐学
  • 8篇中国音乐
  • 8篇流行音乐
  • 8篇国音
  • 6篇音乐史
  • 6篇史学
  • 6篇民族音乐
  • 6篇民族音乐学
  • 6篇乐史
  • 6篇乐学
  • 5篇中国传统音乐
  • 5篇文化
  • 5篇解译
  • 5篇传统音乐
  • 4篇学科
  • 4篇音乐史学
  • 4篇中国音乐史
  • 3篇当代流行音乐
  • 3篇学科本质

机构

  • 45篇河南大学

作者

  • 32篇杨善武
  • 8篇王思琦
  • 5篇张国强
  • 1篇李明明

传媒

  • 7篇音乐研究
  • 7篇人民音乐
  • 6篇天津音乐学院...
  • 5篇交响(西安音...
  • 5篇中国音乐
  • 4篇星海音乐学院...
  • 3篇中国音乐学
  • 2篇音乐探索
  • 2篇黄钟(武汉音...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职业时空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音乐史上的两种音阶观念——理论与实践的相异被引量:8
2014年
两种不同音阶观念的存在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雅乐音阶观念于先秦时形成,一直为宫廷理论所坚持,古代典籍表述的都是这种观念。清乐音阶观念先秦时也已存在,汉以后盛行清乐七声的三调。魏晋时以宫廷理论阐释俗乐调现象,显露出两种观念的矛盾。经过南北朝的不断累积,两种音阶观念于隋朝初年形成了直接冲突。唐宋时繁盛的燕乐,理论上以雅乐七声阐述,实践中为清乐七声,两种音阶观念以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对立而存在。随着元明清时民间音乐的主流发展,以往于实践层面默默起作用的清乐音阶观念得以凸显,成为一种主流观念。近代以后两种音阶观念继续存在,并逐渐形成新的音阶观念。
杨善武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
从陕北民歌同源变体关系看苦音宫调的构成被引量:2
2012年
陕北民歌同源变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苦音的重要信息,透漏出苦音宫调构成的基因密码。变体间半音相借的转换关系,反映出苦音中客观存在的不同调性;变体间不同的记谱关系,反映出苦音fa、^bsi音位的明确;变体间多样的调性关系,反映出苦音宫调构成以商调为主,同主音商、羽调式的交替综合。通过对陕北民歌同源变体关系的研究,把握其中调性变化的规律,帮助我们准确而有效地认识苦音宫调的构成及其本质。
杨善武
关键词:记谱羽调式
旋宫、转调与犯调被引量:6
2014年
“旋宫”一语源于《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中国音乐词典》释为“十二律轮流作为宫音,以构成不同调高的五声音阶和其他音阶。”①古代所谓“旋宫”,往往都是结合旋宫图或直接在十二律管上进行。熊朋来《瑟谱》“旋宫之图”后有说明,谓为“以宫字加所用律,则商角徵羽皆定”②。朱载靖在其“十二律吕旋相为宫之图”下面有类似说明,谓为“何月之律为宫,即将内层宫字转于本月之上,则知某律为商、某律为角,余皆仿此。”③近代童斐对其所制旋宫图也有一段说明文字,如:
杨善武
关键词:《中国音乐词典》犯调转调五声音阶十二律说明文字
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著述特征及学术遗产被引量:3
2018年
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三个时期的著述既有不同特点又有前后的承继与统一,构成了整个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不同时期联系发展的关系。对于古代音乐史研究存在的两个基础条件问题,20世纪前辈学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作出了"两个不断的努力",形成了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著述的总的特征。正是在"两个不断努力"下,前辈学者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特别是围绕"两个不断努力"所形成的学术传统,前辈学者研究中所获得的具有统领性及指导性的史学思想,以及20世纪史学给我们开列出的无数思考题及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课题。史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对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的各种遗产加以认真清理研究,以承前启后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杨善武
关键词:学术遗产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及研究局限”之二被引量:5
2016年
梅里亚姆为民族音乐学所作界定,由人类学思潮所引起,按照人类学要求作定义,行为研究为中心的模式出自人类学,工作流程属于人类学文化研究的框架,学科方法来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本是人类学的泛目的。从梅里亚姆起,民族音乐学就已经被明确纳入人类学,成为一个将无数人类普遍现象中的音乐现象作为切入对象的人类学的分支研究了。
杨善武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学科本质人类学
一笔宝贵的乐学遗产--朱载堉乐学思想浅识被引量:1
2008年
朱载堉以其对古代典籍与音乐实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他的乐学思想。这种乐学思想直接推动并促成了十二平均律的创造,它是朱载堉在律学遗产之外留给我们的又一笔宝贵的乐学遗产。
杨善武
关键词:自然之理乐学思想
谱例实证与“同均三宫”——由《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谈开来被引量:4
2007年
杨善武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实证音阶俗乐纳西族
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中的“辨证”理念与方法被引量:4
2008年
杨善武
关键词:敦煌乐谱敦煌琵琶谱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学解译
当代语境中“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概念的使用与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名词进行历时性考察,并对这些概念、名词的内涵进行界定和研究。就本专题的研究而言,这对我们正确把握“流行音乐”的概念内涵,会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王思琦
关键词:流行音乐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
工尺七调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工尺七调是直接承袭自燕乐七宫,为明清以来传统音乐中广泛应用,一般于曲笛上以三孔D为基准所表明的一个现实的乐调系统。工尺七调之间的关系基于笛管乐器条件,按照一律以七声和七声为角方式构成,具有乐调逻辑的确定性与规律性。现有工尺七调的表述不是某个人提出的,而是对于历史乐调与现实传存规律的遵循与反映。工尺七调作为一个乐调系统,其于曲笛上表明的关系没有问题。对于曲笛两个音孔出现的调的出入,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从历史的、现实的、逻辑的各种角度入手,考虑到乐调形成与实际应用中三孔与筒音基准的不同、一支笛管上表述与不同乐器实施、一般规律之外的特殊例外等诸多条件因素,从而对这个乐调系统努力获得一个比较客观、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与把握。
杨善武
关键词:曲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