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作品数:67 被引量:740H指数:15
相关作者:文军沈东张方旭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经济管理
  • 34篇社会学
  • 21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社会
  • 7篇社会工作
  • 7篇社会学
  • 6篇不确定性
  • 6篇城市
  • 5篇社会转型
  • 5篇农民
  • 4篇主义
  • 4篇城市化
  • 3篇政府
  • 3篇社会学研究
  • 3篇阶层
  • 3篇城乡
  • 2篇大学生
  • 2篇代际传递
  • 2篇知识
  • 2篇中国社会
  • 2篇社会工作专业
  • 2篇社会工作专业...
  • 2篇社会管理

机构

  • 6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里昂高等师范...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红河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1篇文军
  • 5篇沈东
  • 4篇黄锐
  • 3篇刘雨婷
  • 2篇张方旭
  • 2篇王谦
  • 1篇李珊珊
  • 1篇姚泽麟
  • 1篇郑雄飞
  • 1篇吴越菲
  • 1篇黄毅
  • 1篇杜玉华
  • 1篇张震
  • 1篇张文明
  • 1篇吴同
  • 1篇侯利文
  • 1篇刘一飞
  • 1篇罗峰

传媒

  • 5篇探索与争鸣
  • 5篇社会科学文摘
  • 4篇社会科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社会科学研究
  • 3篇河北学刊
  • 3篇社会发展研究
  • 2篇中国青年研究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社会学评论
  • 2篇城市观察
  • 2篇上海城市管理
  • 2篇中国志愿服务...
  • 1篇社会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人口研究
  • 1篇江海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何以可为?被引量:36
2018年
[主持人语]专业化是社会工作专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讨论的热点议题,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是充满张力和矛盾的发展过程。与西方社会工作发展从职业化到专业化的路径不同,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更多地是从专业化到职业化的演变过程。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正处于专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自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重建社会工作专业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迅速,呈现出"后生快发"的特点,尤其在过去的十年中,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专业化实践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不仅受到专业之外对专业性的质疑,而且专业内部人士也在实践层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去专业化"甚至"反专业化"现象。因此,突破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性的研究显得特别必要且任务重大。在如今强调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了三篇专门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论文。其中,文军、吕洁琼的论文从专业化的理论出发,归纳出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关键因素,提出以构建社会工作本土独特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并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路径及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何雪松、侯慧的论文则关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医务人员和社工之间的互动,从专业界限和融合两方面出发,识别社会工作在特定情境下面临的"分"与"合"专业化困境,呼吁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寻求界限与融合之间平衡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专业地位。吴越菲的论文从互动视角出发,立足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背景下对如何发展成为一门职业和专业的诸多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尤其通过三种类型社工机构及其社工的服务经验考察,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出现的与专业化倡导相悖的"去专业化�
文军吕洁琼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去专业化”:专业化进程中的理论张力与实践反叛被引量:18
2018年
一、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主义及其挑战任何一个职业群体都有争取并维持其专业地位的奋斗历程。但对于社会工作而言,这一过程显得格外复杂。作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议题,社会工作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 of social work)在中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中持续讨论并引发争议,甚至至今在概念上仍未形成一致的定义。
吴越菲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化反叛奋斗历程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分析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英国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以社会为主体的福利政策到以国家为主体的福利政策,再到现今的多元化福利政策的演变。从这一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社会福利政策选择主要依赖于当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动状态,其演变规律无疑对中国当今正在进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刘一飞文军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福利政策
超越分歧:社会工作整合理论及其应用被引量:22
2016年
日趋多元的社会工作理论并未真正带来社会工作的繁荣,反而因未能统一的多元性产生了知识传统和服务形态上的深刻分歧,继而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有效性深陷囹圄。如何超越以往社会工作内部分割运行的专业发展困境,从而在复杂风险和问题的应对中提供更为积极有效的行动方案?整合理论既为社会工作带来一种全新的专业主义立场,也为专业社会工作带来一种更具有效性和系统性的服务思路。本文基于中西方社会工作整合理论的发展,廓清社会工作整合理论的提出缘由、一般特征以及理论应用上的处置原则。
文军吴越菲
关键词:社会工作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评量模型设计与参数估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计生系统购买社会服务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较系统地构建了一个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的评量模型。基于此模型并采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口计生系统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绩效管理与评估模式的探索经验和实证数据,从而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科学估计。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评量模型包含四个子模块,即受托社会服务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建设达标绩效、社会服务单位组织管理绩效、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被服务对象满意度等。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评量模型的构建,可以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绩效管理和评估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短板。
吴瑞君倪波陆勇王裔艳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服务第三方评估综合绩效
时空转型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诉求困境与未来走向被引量:3
2019年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就在于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实践,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提出要把这种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从而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诉求提供更持久的制度支撑。
文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转型中的社会差异及其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利益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社会阶层重新调整,社会差异日益显著。这些变化,一方面激发了社会活力,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为了研究中国转型期社会差异的形成路径、现状和影响,探索可行的社会整合路径,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联合举办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社会差异及其整合"理论研讨会。本期特刊发会议的部分成果,并欢迎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文军
关键词:社会差异社会稳定中国社会转型社会整合
男闺蜜:青年女性的性别抗争与个体焦虑被引量:1
2015年
"男闺蜜"是一种交际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成为青年女性争相追捧的新型男性形象。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可以将"男闺蜜"划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男闺蜜"有着不同的内在逻辑。从社会、群体以及个体三个维度透视,"男闺蜜"现象折射了当代青年女性的性别抗争;从认知、移情以及行为三个阶段分析,"男闺蜜"现象反映了青年女性的个体焦虑。正确认识"男闺蜜"现象,有助于青年女性的健康成长。
沈东
关键词:青年女性
中国“社会建设”理论的当代转向被引量:5
2014年
无论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进程",还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创新",社会建设伴随历代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着。经历世纪轮回,社会建设的内涵已突破"将社会建设等同于各种社会事业建设"窠臼,逐渐深入到资源配置和改善民生;外延不再泛化为"谋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建设的总名",而逐步锁定于利益协调和格局优化;领域逐渐回归"社会性",不再从属于政治或经济领域;主体不再是"补政府设备之不足",突出了"社会"的主体地位;目标不仅是解决社会问题或笼统的"富泰康乐之社会",而聚焦于民生改善和利益关系协调;手段不再泛化为民主政治、文化、心理和教育等,则集中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发展路径优化。这些历史转向具有内在的动力机制、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在研究取向和关键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郑雄飞
关键词: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演进比较——以上海、湖南、重庆三地政策文本为例被引量:7
2019年
“农民工”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群体,甚至演化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也提供了一个观察公共政策变迁的独特经验。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位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上海、湖南、重庆三省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文献的量化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总体演进大体经历了强制规范期(1978—2005年)、指导管理期(2006-2014年)、服务发展期(2015-2018年)三个发展阶段。上海、湖南、重庆三省市的政策工具、政策要素以及府际关系虽然在不同时间维度上存在着不同之处,但总体上其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经历了“提质”和“扩面”的过程。深刻了解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特征,有助于我们不断增强社会政策的包容性,促进中国包容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文军黄枫岚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包容性发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