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作品数:78 被引量:889 H指数:17 相关作者: 文军 沈东 张方旭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大学法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更多>>
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被引量:43 2018年 [主持人语]专业化是社会工作专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讨论的热点议题,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是充满张力和矛盾的发展过程。与西方社会工作发展从职业化到专业化的路径不同,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更多地是从专业化到职业化的演变过程。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正处于专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自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重建社会工作专业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迅速,呈现出"后生快发"的特点,尤其在过去的十年中,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专业化实践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不仅受到专业之外对专业性的质疑,而且专业内部人士也在实践层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去专业化"甚至"反专业化"现象。因此,突破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性的研究显得特别必要且任务重大。在如今强调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了三篇专门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论文。其中,文军、吕洁琼的论文从专业化的理论出发,归纳出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关键因素,提出以构建社会工作本土独特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并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路径及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何雪松、侯慧的论文则关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医务人员和社工之间的互动,从专业界限和融合两方面出发,识别社会工作在特定情境下面临的"分"与"合"专业化困境,呼吁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寻求界限与融合之间平衡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专业地位。吴越菲的论文从互动视角出发,立足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背景下对如何发展成为一门职业和专业的诸多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尤其通过三种类型社工机构及其社工的服务经验考察,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出现的与专业化倡导相悖的"去专业化� 文军 吕洁琼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去专业化”:专业化进程中的理论张力与实践反叛 被引量:24 2018年 一、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主义及其挑战任何一个职业群体都有争取并维持其专业地位的奋斗历程。但对于社会工作而言,这一过程显得格外复杂。作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议题,社会工作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 of social work)在中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中持续讨论并引发争议,甚至至今在概念上仍未形成一致的定义。 吴越菲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化 反叛 奋斗历程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 2013年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英国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以社会为主体的福利政策到以国家为主体的福利政策,再到现今的多元化福利政策的演变。从这一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社会福利政策选择主要依赖于当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动状态,其演变规律无疑对中国当今正在进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刘一飞 文军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 社会福利政策 超越分歧:社会工作整合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2016年 日趋多元的社会工作理论并未真正带来社会工作的繁荣,反而因未能统一的多元性产生了知识传统和服务形态上的深刻分歧,继而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有效性深陷囹圄。如何超越以往社会工作内部分割运行的专业发展困境,从而在复杂风险和问题的应对中提供更为积极有效的行动方案?整合理论既为社会工作带来一种全新的专业主义立场,也为专业社会工作带来一种更具有效性和系统性的服务思路。本文基于中西方社会工作整合理论的发展,廓清社会工作整合理论的提出缘由、一般特征以及理论应用上的处置原则。 文军 吴越菲关键词:社会工作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评量模型设计与参数估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计生系统购买社会服务为例 被引量:3 2019年 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较系统地构建了一个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的评量模型。基于此模型并采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口计生系统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绩效管理与评估模式的探索经验和实证数据,从而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科学估计。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评量模型包含四个子模块,即受托社会服务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建设达标绩效、社会服务单位组织管理绩效、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被服务对象满意度等。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评量模型的构建,可以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绩效管理和评估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短板。 吴瑞君 倪波 陆勇 王裔艳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服务 第三方评估 综合绩效 时空转型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诉求困境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4 2019年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就在于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实践,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提出要把这种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从而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诉求提供更持久的制度支撑。 文军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转型中的社会差异及其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利益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社会阶层重新调整,社会差异日益显著。这些变化,一方面激发了社会活力,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为了研究中国转型期社会差异的形成路径、现状和影响,探索可行的社会整合路径,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联合举办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社会差异及其整合"理论研讨会。本期特刊发会议的部分成果,并欢迎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文军关键词:社会差异 社会稳定 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整合 男闺蜜:青年女性的性别抗争与个体焦虑 被引量:2 2015年 "男闺蜜"是一种交际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成为青年女性争相追捧的新型男性形象。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可以将"男闺蜜"划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男闺蜜"有着不同的内在逻辑。从社会、群体以及个体三个维度透视,"男闺蜜"现象折射了当代青年女性的性别抗争;从认知、移情以及行为三个阶段分析,"男闺蜜"现象反映了青年女性的个体焦虑。正确认识"男闺蜜"现象,有助于青年女性的健康成长。 沈东关键词:青年女性 中国“社会建设”理论的当代转向 被引量:5 2014年 无论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进程",还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创新",社会建设伴随历代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着。经历世纪轮回,社会建设的内涵已突破"将社会建设等同于各种社会事业建设"窠臼,逐渐深入到资源配置和改善民生;外延不再泛化为"谋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建设的总名",而逐步锁定于利益协调和格局优化;领域逐渐回归"社会性",不再从属于政治或经济领域;主体不再是"补政府设备之不足",突出了"社会"的主体地位;目标不仅是解决社会问题或笼统的"富泰康乐之社会",而聚焦于民生改善和利益关系协调;手段不再泛化为民主政治、文化、心理和教育等,则集中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发展路径优化。这些历史转向具有内在的动力机制、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在研究取向和关键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郑雄飞关键词:社会建设 城市韧性治理的不确定性困境及其应对 2024年 韧性治理被广泛认为是应对城市不确定性的有效治理模式,现有的城市韧性治理策略遵循着“承认不确定性——利用可能性知识面对不确定性——恢复与重建确定性”的治理路径。这种韧性治理尽管在理念上突破了传统的确定性框架,但其追求的仍是一种确定性,即确定的可知的未来。在今天的城市中,稳态更像是例外而非常态。在从“确定的不确定性”转向“不确定的不确定性”过程中,城市韧性治理在本体论层面面临着概念模糊与目标保守的困境,在认识论层面受制于时间认知的滞后性与空间认知的异质性,在方法论层面受到不均衡实施及其依赖量化与功能性评价的挑战。韧性治理想要不断适应城市发展,就必须摒弃确定性追求,其最终目的不是预测和规划一个确定的未来,而是提高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前瞻性和长期性的适应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变化。 文军 文军关键词: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