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161 被引量:238H指数:7
相关作者:陈艳阳邓绍秋朱小平刘德辉朱洪飚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1篇文学
  • 25篇语言文字
  • 16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艺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文学
  • 13篇叙事
  • 13篇文化
  • 11篇方言
  • 10篇小说
  • 8篇汉语
  • 6篇国文
  • 5篇艺术
  • 5篇生态批评
  • 5篇生态文学
  • 5篇女性
  • 5篇情结
  • 5篇教学
  • 5篇(V+O1)...
  • 5篇长乐方言
  • 4篇社会
  • 4篇现代汉语
  • 4篇教育
  • 4篇O
  • 4篇V

机构

  • 148篇湖南工业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湖南交通职业...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理工学院

作者

  • 26篇刘伟生
  • 18篇刘文良
  • 12篇胡军
  • 9篇言岚
  • 9篇高文
  • 7篇陈山青
  • 7篇邓志强
  • 6篇陈艳阳
  • 6篇刘忠洋
  • 5篇陈润兰
  • 4篇成晓辉
  • 4篇丁瑜
  • 3篇温春仙
  • 3篇易小斌
  • 3篇邓绍秋
  • 3篇张永红
  • 2篇罗新河
  • 2篇黄声波
  • 2篇易桂花
  • 2篇刘飞娥

传媒

  • 11篇株洲师范高等...
  • 9篇湖南工业大学...
  • 7篇求索
  • 6篇船山学刊
  • 5篇湘潭师范学院...
  • 5篇当代文坛
  • 4篇中国文学研究
  • 3篇广西社会科学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3篇涪陵师范学院...
  • 3篇中国韵文学刊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河北学刊
  • 2篇学术界
  • 2篇云梦学刊
  • 2篇贵州工业大学...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邵阳学院学报...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9篇2008
  • 42篇2007
  • 35篇2006
  • 16篇2005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质疑生态中心主义——兼谈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被引量:11
2006年
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中,“生态中心主义”往往被视为其重要的理论立足点。然而,“生态中心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却面临着理论困境,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虚假命题,而备受抨击的“人类中心主义”却有其存在的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而需要抛弃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类沙文主义”。温和的、理智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
刘文良邓双霜(校对)荣远伟(校对)黄饶黎(校对)
关键词: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批评
“(V+O_1)+O_2”结构流行区域和原因新探被引量:1
2008年
"(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它在其特定的流行区域里,因其独特的语用价值而得以存在、使用和广泛流行。
陈艳阳
关键词:(V+O1)+O2语用价值
李峤《楚望赋》并序的理论内涵与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李峤《楚望赋》及序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大理论:感物说与登临说。单以感物说而言,李赋并无多少创见。在登临说方面,李赋道出了登山临水,使人心瘁神伤的根本原因:"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更重要的是李峤《楚望赋》及序是结合登高望远必致伤感这一具体的感发形式来阐述感物兴思的现象与原因的,所以更具有综会性。此外,它也提示我们,屈、宋情怀与赋体文学对感物兴思及登临伤神现象与理论的影响,并意识到诗赋创作与理论发展客观存在的绵绵不绝的轨迹和李峤本人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多样贡献。
刘伟生
关键词:感物说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生态文学被引量:7
2006年
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生态文学承担着特别的使命。生态文学大量展示生态危机的残酷事实,以对生态危机深重的忧患意识警醒世人,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走出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误区,从观念上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文学致力于反思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环境、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持,促进政府对社会发展政策特别是环保政策的修正和实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好的条件;生态文学挖掘现实生活的诗意美,讴歌美好的生态形象,展示理想的生态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氛围。
刘文良
关键词:生态文学和谐社会生态意识环保政策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版业的多维管窥
2006年
郑坚
关键词:出版业出版市场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被引量:8
2006年
树立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公共基础性生态学课程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两课”和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优势,进行生态价值观渗透和生态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张永红刘文良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生态意识
唐朝“官文书”管理考述被引量:2
2008年
唐朝统治阶级对"官文书"的用纸、准确度、用印等档案制作有明确要求;对档案处理有一套程式制度;对档案立卷归档、保密都有明确规定,值得我们借鉴。
易桂花
关键词:唐朝官文书
论《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与语文新课改的衔接
2009年
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需求存在严重错位的现象,只有重建现代汉语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方法、适当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才能实现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与中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顺利衔接,才能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学生。
言岚朱洪飚
关键词:现代汉语知识体系语文新课改衔接
湖南方言新词语探微
2008年
湖南方言新词语指的是以湖南省省会长沙为中心,包括全省各地出现的反映社会特有事物或现象的时尚词语。这些新词语常运用比喻、借代、词义的转移、扩大等方式构成,在使用上具有流传性、阶层性、时间性的特点。经济的发展、社会心态的多元化以及湖南传统性格的影响是湖南方言新词语产生的主要原因。
言岚
关键词:湖南方言新词语
奠定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文化密码——以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为例
2010年
鲁迅在小说中成功地实现了作者本身的某种裂变,既充当叙述者,又充当人物形象,表现了一个世俗的、平庸的自我,也表现了一个理想的、超俗的自我。《头发的故事》的叙述形式是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精神自我分裂的真实体现。这两个真实的影子在文本中来回晃动,最终向理想的、超俗的自我方向偏移,完成了小说的审美转换。中国现代文学之初小说创作的纯粹与健康气息,正是得益于对超俗理想的高扬,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文化密码。
甘智钢
关键词:《头发的故事》现代文学文化密码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