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医学院针刺原理研究所

作品数:16 被引量:155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晓艳李荣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电针
  • 5篇皮质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4篇动脉硬化
  • 4篇动脉硬化性
  • 4篇动脉硬化性脑...
  • 4篇硬化性
  • 4篇皮质下
  • 4篇皮质下动脉硬...
  • 4篇脑病
  • 3篇选择素
  • 3篇血管
  • 3篇针刺
  • 3篇细胞
  • 3篇P-选择素
  • 2篇抵抗素
  • 2篇穴位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 4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作者

  • 5篇吴根诚
  • 5篇崔可密
  • 4篇夏章勇
  • 4篇曹小定
  • 3篇程介士
  • 2篇宫殿荣
  • 2篇俞瑾
  • 1篇徐佳
  • 1篇郭春杰
  • 1篇陈希红
  • 1篇葛林宝
  • 1篇许贞峰
  • 1篇郭栋
  • 1篇李荣
  • 1篇王彦青
  • 1篇袁晓玲
  • 1篇高宏伟
  • 1篇陈汉平
  • 1篇睢久红
  • 1篇董志强

传媒

  • 5篇针刺研究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近现代科...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多种神经损伤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为慢性,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针刺作为传统医学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自20世纪60年代起针刺镇痛机制被逐渐阐释。然而,有关针刺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机制认识仍是不完整的,需要不断补充扩展。基于此,本文从外周和中枢两个层面,针对针刺镇痛过程中的阿片类物质、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胶质细胞等热点问题,对近年来针刺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张文文米文丽王彦青
关键词:针刺神经病理性疼痛阿片类物质神经生物学机制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及与年龄、血压、血糖(Glu)、血脂、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9例脑出血(脑出血组)患者、54例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Glu、血脂、胰岛素,测量血压,进行各组比较。结果无论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抵抗素、瘦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相关分析发现,脑出血组抵抗素和收缩压(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抵抗素和Glu、TG、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脑出血组瘦素和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组瘦素和SBP、D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脑出血组、脑梗死组抵抗素和瘦素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升高,可能通过联合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平衡,在脑卒中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夏章勇杨华崔可密宫殿荣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瘦素血浆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IL-1RI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节被引量:26
2001年
目的 观察脑缺血对 IL - 1RI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 方法 采用 SD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 MCAO缺血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及电针对大鼠大脑皮层白细胞介素 - 1受体 ( 型 ) (interleukin- 1receptor type ,IL - 1RI)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在正常及假手术大鼠 IL - 1RIm RNA和蛋白阳性细胞在皮层呈基础水平表达 ;脑缺血再灌注后 2 h IL -1RIm RNA阳性细胞表达增加 ,6 h达高峰。脑缺血后 IL - 1RI蛋白在缺血侧皮层表达明显增加 ,再灌注后 12 h达高峰。电针可显著降低 MCAO大鼠大脑皮层 IL - 1RIm 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论 脑缺血后 IL - 1RIm RNA和蛋白表达增加 ,电针可降低 IL - 1RIm RNA和蛋白的表达 ,从而减轻缺血后 IL -
许贞峰吴根诚曹小定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脑缺血电针疗法
糖皮质激素受体及其调节药物在应激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2021年
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负反馈调节,是调控机体应激反应和海马可塑性不可或缺的因素。海马GR可以通过抑制HPA轴关键调节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转录与合成,实现对HPA轴的负反馈调节,从而促进应激后机体内稳态恢复。但GR长期过度激活将损害海马突触可塑性,影响学习记忆功能。GR拮抗剂可以抑制GR功能,起到拮抗糖皮质激素、抑制神经炎症、减轻海马细胞凋亡等效果,但可能引起HPA轴负反馈功能减弱。FK506结合蛋白5可调节GR的敏感性,以其为靶标的药物可以调节HPA轴的活性。如何控制应激时GR的表达异常,而不影响GR对HPA轴的负反馈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钰田占庄
关键词:应激海马神经可塑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针刺研究的世界性影响
针刺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项源头创新.本文介绍了自20世纪70年代起针刺疗法走向世界的过程,着重提及我国针刺磨醉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世界针联的成立和发展、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如开的针刺疗法听证会等重要事件.还分析了...
曹小定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上海)吴根诚
关键词:针刺针灸疗法针刺麻醉
文献传递
P-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血P-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与血糖、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4例SAE患者(SAE组)、57名健康老年人(健康对照组)血浆P-选择素、血清VEGF、血糖、血脂、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SAE组P-选择素[(17.61±5.63)ng/ml]、VEGF[(126.33±47.51)pg/m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72±3.89)ng/ml,(102.59±40.16)pg/ml](均P<0.01);P-选择素水平随痴呆程度加重而升高,痴呆中、重度组VEGF水平[(152.46±53.75)pg/ml、(150.52±55.94)pg/ml]明显高于轻度组[(126.79±44.83)pg/ml](P<0.01,P<0.05);中、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E组P-选择素与血糖、三酰甘油(TG)、CRP呈正相关(r=0.282、0.293、0.287,均P<0.05);VEGF与总胆固醇(TC)、CRP呈正相关(r=0.291、0.336,均P<0.05);P-选择素与VEGF呈正相关(r=0.295,P<0.05)。结论P-选择素、VEGF参与了SAE的血栓形成和组织修复过程;检测P-选择素、VEGF水平,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对预防SAE可能有重要意义。
夏章勇高宏伟郭栋袁晓玲陈希红宫殿荣郭春杰崔可密
关键词:P-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督脉穴位电针对暂时性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观察电针对神经细胞死亡、DNA损伤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 (Bcl 2、Bax、P53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短暂脑缺血再灌注 (MCAo)模型 ,应用HE、TUNEL、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进行观察。结果 :大脑中动脉阻塞 2hr后 ,随着再灌时间的增加梗塞灶面积进行性发展 ,在不同再灌时间点 ,电针均能减小梗塞面积 ,而且电针可明显减少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坏死和DNA损伤 ,并上调Bcl 2 /Bax比值 ,和减少P53的表达。结论 :电针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李荣郭景春程介士
关键词:督脉穴位电针暂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死亡
Picrotoxin可以部分减弱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我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观察到针刺具有对抗脑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发现电针可以降低脑缺血大鼠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堆积。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有研究表明GABA可以对抗脑缺血所致...
甘平郭景春程介士
电针合用抗抑郁药能明显减少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时间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本实验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的方法 ,观察针刺合用抗抑郁药后小鼠在水中的静止时间 ,以此来分析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实验分下列各组 :①生理盐水组 ;②电针加生理盐水组 ;③药物组 ,分别观察了氯丙咪嗪 (氯米帕明 2 .5mg/kg、5mg/kg、1 0mg/kg、2 0mg/kg、60mg/kg)、芬氟明 ( 1 .5mg/kg、3mg/kg、1 2mg/kg)和吗氯贝胺 ( 1 0mg/kg、2 0mg/kg、40mg/kg)等三种药物的作用 ;④上述药物加电针组。结果 :电针能使小鼠在水中静止的时间显著减少 ,腹腔注射 (ip)上述三种药物也能减少小鼠在水中静止的时间 ,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在电针加药组中 ,分别选用三种药物的小剂量 (抗抑郁效果很弱或几乎无效 )与电针合用。氯丙咪嗪( 2 .5mg/kg)、芬氟明 ( 1 .5mg/kg)与电针合用后 ,小鼠在水中静止时间与单用药物组或单电针组相比显著减少。而吗氯贝胺 ( 1 0mg/kg)与电针合用虽也有这种趋势 ,但统计学上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针具有抗抑郁作用 。
俞瑾李晓艳曹小定吴根诚
关键词:强迫游泳实验氯丙咪嗪吗氯贝胺电针
P-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P-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中表达的测定及相关性比较,以探讨二者在SAE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54例SAE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空腹血...
夏章勇高宏伟郭栋袁晓玲陈希红宫殿荣郭春杰崔可密
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理生理P-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