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教育政策
  • 1篇语言政策
  • 1篇语义
  • 1篇人地关系
  • 1篇巫蛊
  • 1篇苗族
  • 1篇民族
  • 1篇民族矛盾
  • 1篇教育政策
  • 1篇喀斯特山区
  • 1篇和谐社会
  • 1篇成活

机构

  • 3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篇李红毅
  • 1篇崔海洋
  • 1篇刘锋

传媒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试论人地关系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灾变救治为例
2006年
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的重大目标,在我国西南地区实现这一目标的严重障碍在于这里的众多地区被学术界定义为脆弱生态区,其中有代表性的脆弱生态区之一就是喀斯特山区,现有的研究者主张将这样的地区封闭起来,拒绝任何形式的利用。通过对贵州麻山、广西都安、以及乌江沿岸石漠化地带的民族调查,发现当地的苗族、布依族、瑶族拥有成套的地方性知识。他们能做到在高效利用脆弱生态系统的同时,避开脆弱环节高效利用与生态维护两全其美,发掘利用这样的地方性知识就可望实现人地关系和谐社会建构的理想目标。
崔海洋
关键词:人地关系和谐社会喀斯特山区
“鬼蛊”的想象与建构——以黔东南苗族聚居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9
2007年
巫与蛊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和学理上它们并非是一类文化现象。众说纷纭的"巫蛊",不过是一种自我中心地以邻为壑地想象与建构他者的方式。苗族"鬼蛊"观念来自于对"毒药"与"阴影"的想象与建构,其基础是巫文化,关键点在于"影魂成活"。"鬼蛊"观念嵌入了社会分类的系统之中,于是想象和建构了我群与他群的界限、"洁"与"不洁"的畛域,实现了群内资源的稳定利用和自身社会的高度整合。
刘锋
关键词:苗族巫蛊语义
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民族间的冲突与争论被引量:7
2007年
民族国家以法定的形式确立某种民族语言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似乎不证之明,然而,此种惯例被印度的三语言政策所打破。印度三语政策不仅确定印地语和英语为联邦官方语言,还确定了各邦官方语言,从而引发印度各语言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语言政策成为权力竞争的角斗场。
李红毅
关键词:语言教育政策民族矛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