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410 被引量:1,363H指数:16
相关作者:李红霞张春晓周溶冰刘秀艳唐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浙江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2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2篇文化科学
  • 62篇理学
  • 37篇化学工程
  • 3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电气工程
  • 9篇电子电信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0篇教学
  • 48篇污染
  • 47篇课程
  • 44篇教学改革
  • 29篇纳米
  • 26篇重金
  • 26篇重金属
  • 19篇土壤
  • 19篇废水
  • 18篇催化
  • 16篇课程教学
  • 14篇有机氯
  • 14篇有机氯农药
  • 14篇萃取
  • 14篇教学模式
  • 13篇污染土
  • 13篇污染土壤
  • 13篇离子
  • 10篇教学实践
  • 8篇污染物

机构

  • 392篇杭州电子科技...
  • 45篇浙江大学
  • 10篇浙江警察学院
  • 6篇中国石化石油...
  • 5篇浙江理工大学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冈山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温州大学
  • 3篇浙江省环境保...
  • 3篇广东大众农业...
  • 3篇中煤科工集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5篇谢正苗
  • 23篇陈建军
  • 22篇周溶冰
  • 22篇吴卫红
  • 21篇唐俊红
  • 19篇李盛姬
  • 18篇张素玲
  • 16篇季振国
  • 16篇李静
  • 16篇张栋
  • 15篇黄雪峰
  • 14篇姚志通
  • 14篇聂秋林
  • 13篇吴圣姬
  • 13篇秦海英
  • 12篇殷好勇
  • 12篇周洁
  • 10篇黄进刚
  • 10篇钟家松
  • 9篇刘秀艳

传媒

  • 46篇教育教学论坛
  • 39篇杭州电子科技...
  • 21篇山东化工
  • 11篇广州化工
  • 9篇环境科学
  • 9篇广东化工
  • 5篇化学工程师
  • 4篇科技通报
  • 4篇硅酸盐学报
  • 4篇工业水处理
  • 4篇材料科学与工...
  • 4篇科教导刊(电...
  • 3篇物理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3篇当代化工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科技创新导报
  • 3篇第四届全国环...

年份

  • 17篇2023
  • 16篇2022
  • 28篇2021
  • 27篇2020
  • 39篇2019
  • 39篇2018
  • 31篇2017
  • 35篇2016
  • 25篇2015
  • 30篇2014
  • 22篇2013
  • 25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4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学科交叉“仿生表面”研究性课程教学探索
2021年
仿生材料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材料、化学、物理、力学、机械等学科研究领域。“仿生表面”课程知识点符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性课程既是当今知识融合的需要,也是培养材料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文章从研究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材和课件、教学方式、考核模式四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教学中获得的反馈进行总结。多学科交叉研究性课程对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何志伟夏丽娜孔哲
关键词:研究性课程
多生境功能菌于生化系统污泥原位减量的中试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从不同生态环境中筛选、驯化获得两组多生境微生物菌剂用于活性污泥的减量化,采用A2/O工艺活性污泥法进行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设两组相同装置,一组为不加菌剂的对照,对比其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投加MEMA功能菌组较对照组污泥原位减量53.1%,污泥增长速率显著下降。出水COD、NH3-N、TN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出水TP略有升高,MEMA功能菌剂的加入可改善污泥结构,提高活性污泥的聚磷能力,可在不影响主要出水指标的条件下实现活性污泥的原位减量化。
李明智韦彦斐梅荣武喻治平王慧荣张刚孟亚男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
“学研结合”型化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8年
本文以培养大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四项能力"为目标,对本科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改革,提出三层次"学研结合"实验教学法:基本技能训练实验、知识转化综合实验、科研应用创新型实验。该实验教学体系既有利于较为全面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有效地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刘娟娟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研结合
离心式微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生物样品中新型合成大麻素
2023年
建立了离心式微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同步测定尿样和血样中5种新型合成大麻素的分析方法。尿样和血样稀释后在离心条件下通过C18离心式固相萃取柱,甲醇洗脱后LC-MS检测。结果显示,尿液基质中,5种合成大麻素在0.1~1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4,检出限(LODs)为0.01~0.02μg/L,定量限(LOQs)为0.05~0.08μg/L。全血基质中,5种合成大麻素在0.5~1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2,LODs为0.05~0.15μg/L,LOQs为0.18~0.50μg/L。在尿样和全血中分别添加0.5,2,10μg/L 3个浓度水平的合成大麻素,回收率分别为81.9%~108.3%和75.0%~95.5%,相对标准偏差(RSDs)低于10%。该方法可以满足生物样品中新型合成大麻素的分析需求。
姚伟宣陈楠旭张素玲王继业吴元钊王斌杰
关键词:固相萃取尿样血样
超声波对黄铜在水中脱合金的影响
2021年
近年来,多孔金属材料的新型制备工艺成为了多孔金属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金属脱合金与超声波相结合,通过超声波与去离子水引起黄铜表面脱合金过程,制备多孔表面,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对多孔金属表面进行表征。测试表明在纯水环境下加以超声波辅助可使黄铜脱合金并得到多孔表面。该研究为多孔表面与多孔金属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绿色制备思路。
陈家豪舒秋豪林葆
关键词:超声波黄铜多孔
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偶氮染料(Azo)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染料,其工业应用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危害严重。本文总结了Azo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瓶颈,重点阐述了生物法处理Azo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工程实例,最后对Azo处理方法的技术突破方向进行了展望。
傅晨黄进刚成震陈嘉明高忆平包怡然高盛
关键词:偶氮染料处理技术生物法
关于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综述被引量:10
2020年
印染和纺织行业排放的染料废水是我国工业废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废水中的染料由于其有毒性以及致癌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之后才能排放。目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主要由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本综述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现状进行归纳整理。
卢莱雅秦嘉玲杨圩
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
Pt/TiO_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微波加热多元醇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贵金属Pt负载的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试验中所制备的TiO2纳米管直径约10nm左右,长度达到几百纳米甚至微米级。微波法负载的Pt粒子粒径分布均匀,尺寸约在4.5nm左右。电化学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材料对甲醇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作用。
殷好勇汪玲聂秋林徐铸德
关键词:微波二氧化钛纳米管甲醇燃料电池
磷对铅、锌和镉在土壤固相-液相-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4
2008年
在盆栽条件下,以磷酸二氢钾作为磷(P)添加剂,以空心菜为指示植物,借助模型Visual MINTEQ研究了P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和镉(Cd)在土壤固相-液相之间以及土壤-根系-地上部的迁移累积的影响.实验设了6个P剂量水平:0(CK)、0.18(P0.18)、0.36(P0.36)、0.72(P0.72)、1.08(P1.08)、1.44(P1.44),P剂量水平是按照P/Pb物质量的比例(mol/mol)为基础而设计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P处理污染土壤后,显著(p〈0.05)降低了空心菜地上部吸收的重金属Pb、Zn和Cd的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53%-92%、35%-71%和59%-86%,降低了根系吸收累积重金属Pb的含量,增加了根系吸收的Zn的含量,但对Cd吸收量无显著影响.增加P的剂量水平,根系向地上部转运的Pb、Zn和Cd的量的呈指数级下降趋势.地上部吸收的各元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元素Pb与元素Zn、Cd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相关系数最高的是Pb与Zn(r=0.993,p〈0.01),其次是Pb与Cd(r=0.986,p〈0.01).说明Pb与Zn、Cd在空心菜从根系到地上部分转运的过程中是协作关系.添加P后,提高了土壤pH,从而降低了土壤水溶性Cd的含量,Zn变化不显著,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总Pb含量.平衡液中Pb的主要存在形态是PbHPO4、PbOH+、PbH2PO4+等3种络合形态.结果还表明,根系吸收Pb的量与土壤水溶性Pb含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872(p〈0.05).P处理降低了土壤水溶性Zn、Cd的含量,却促进了根系吸收,这是Zn、Cd与Pb的不同之处.P具有显著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中Pb、Zn和Cd植物毒性的作用.
王碧玲谢正苗
关键词:土壤-植物系统
三元正极材料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新能源动力领域的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开发具有更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三元正极材料因其具有低成本、高比能量、高成本效率等特点,成为了动力锂电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导电性差、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不佳、热稳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储能、电动、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三元正极材料在制备工艺和改性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对该类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郭家瑞泮思赟桂培培童林聪叶沁辉陆潇晓
关键词:锂电池改性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