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76 被引量:2,411H指数:29
相关作者:彭子成刘贻灿陈道公周泰禧魏春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4篇期刊文章
  • 1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0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6篇同位素
  • 69篇变质
  • 62篇地球化
  • 62篇地球化学
  • 60篇俯冲
  • 52篇锆石
  • 47篇岩石
  • 37篇造山带
  • 36篇高压变质
  • 34篇超高压变质
  • 33篇岩浆
  • 32篇流体
  • 27篇地幔
  • 25篇定年
  • 25篇俯冲带
  • 24篇榴辉岩
  • 24篇辉岩
  • 19篇岩石圈
  • 19篇矿物
  • 17篇苏鲁造山带

机构

  • 376篇中国科学技术...
  • 68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南京大学
  • 6篇安徽省地质调...
  • 6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安徽省环境科...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南京地质矿产...
  • 3篇内华达大学
  • 2篇合肥学院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81篇郑永飞
  • 33篇刘贻灿
  • 33篇刘桂建
  • 32篇黄方
  • 28篇赵子福
  • 23篇李曙光
  • 20篇杨晓勇
  • 19篇吴元保
  • 18篇周根陶
  • 17篇陈仁旭
  • 17篇古晓锋
  • 16篇姚奇志
  • 15篇于慧敏
  • 15篇肖益林
  • 15篇龚冰
  • 12篇张少兵
  • 11篇夏群科
  • 9篇杨晓志
  • 9篇陈江峰
  • 9篇陈福坤

传媒

  • 38篇岩石学报
  • 29篇科学通报
  • 16篇中国科学技术...
  • 16篇矿物岩石地球...
  • 16篇中国科学:地...
  • 15篇地球科学
  • 14篇高校地质学报
  • 9篇地学前缘
  • 8篇中国煤炭地质
  • 8篇2014年中...
  • 7篇地球学报
  • 7篇矿物学报
  • 7篇2007'全...
  • 7篇第八届全国同...
  • 6篇岩石矿物学杂...
  • 6篇地质科学
  • 6篇矿物岩石
  • 6篇环境化学
  • 6篇2014年全...
  • 5篇地质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9篇2022
  • 15篇2021
  • 14篇2020
  • 17篇2019
  • 15篇2018
  • 27篇2017
  • 9篇2016
  • 45篇2015
  • 22篇2014
  • 33篇2013
  • 20篇2012
  • 25篇2011
  • 18篇2010
  • 14篇2009
  • 10篇2008
  • 42篇2007
  • 13篇2006
  • 21篇2005
3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皖南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成因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部分高温地质过程中钙同位素地球化学
<正>钙是很早被发现在自然界中存在同位素分馏的少数元素之一,但由于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尽管其作为主要造岩元素之一参与了壳幔几乎所有的地球化学过程,钙同位素地球化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近年来得益于质谱技术的发展和化学分离流...
张兆峰祝红丽刘峪菲康晋霆刘芳黄方
黑曲霉诱导下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草酸镁石的矿化研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需要一些基本的营养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和生理活动,这种需求会使微生物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获得某些特殊机制。微生物对矿物的增溶作用便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一种重要的生长和代谢机制,其所导致的地表岩石风化,使...
蔡林李涵周根陶
关键词:矿物溶解
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和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对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分别进行锆石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蛇绿岩存在3个时代的岩浆锆石,对应的U-Pb年龄分别为891±13Ma、826±4Ma和764±10Ma。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岛弧岩浆岩特征,表明辉长岩来源于俯冲带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矿物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辉长岩遭受了亚固相高温热液蚀变。笔者解释辉长岩构造就位年龄为891±13Ma,在826±4Ma受到前裂谷期岩浆活动的改造,并在764±10Ma受到同裂谷岩浆活动的影响而发生亚固相热液蚀变。
吴荣新郑永飞吴元保
关键词:辉长岩锆石氧同位素热液蚀变锆石U-PB定年氧同位素分析蛇绿岩套
浊点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浊点萃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浊点萃取方法的原理,对国内外近5年来(2008年—至今)利用浊点萃取与几种常见的原子光谱分析仪器以及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中痕量元素分离和富集以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浊点萃取技术目前的最新发展方向、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逐一探讨.
孙梅刘桂建吴强华
关键词:浊点萃取环境样品原子光谱
黑曲霉诱导下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草酸镁石的矿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需要一些基本的营养元素(如N,P,K,Mg等)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和生理活动,这种需求会使微生物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获得某些特殊机制。
蔡林李涵周根陶
关键词:黑曲霉微生物镁橄榄石硅酸盐矿物增溶作用发酵液
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稳定同位素证据
2005年
对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矿物稳定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存在少量含水流体,但是流体的活动性很小,在不同岩相界面之间缺乏明显的流体渗透;超高压榴辉岩中的石英脉是蜂期变质后含水矿物降压分解和羟基出溶引起的流体流动结果,不是板块俯冲过程中进变质作用的产物;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广泛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退变质流体主要来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超高压矿物中溶解羟基的降压出溶。
郑永飞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流体活动折返过程超高压变质岩大别-苏鲁造山带退变质作用
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被引量:134
2008年
大陆深俯冲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和核心课题.大别-苏鲁造山带出露有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地球科学家以此作为天然实验室,在超高压变质和大陆碰撞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系列成果.本文概括了其中12个方面的突出进展,主要包括超高压变质岩的空间分布范围、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龄、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持续时间、深俯冲陆壳的原岩性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俯冲侵蚀和地壳拆离、大陆地壳俯冲的可能深度、大陆俯冲带深部流体活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部分熔融、大陆俯冲带深部元素活动性、俯冲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碰撞造山带岩石圈结构等.对今后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郑永飞
关键词:大陆岩石圈超高压变质流体活动
钒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被引量:8
2015年
钒是一个重要的第一行过渡族金属元素,由于其独特的多价态性质,且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广泛分布,因此钒元素的丰度变化被广泛用来研究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随着基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钒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也取得初步进展。目前的观测已经初步确定硅酸盐地球的钒同位素组成及其和陨石钒同位素组成的差异,这个差异为了解地球最初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对高温岩石样品的测量发现钒同位素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存在显著分馏,因此钒同位素是潜在的研究高温岩浆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氧化还原状态的新工具。推测低温下同位素的分馏应更显著,因此钒同位素在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黄方吴非
关键词:钒同位素同位素分馏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矿物O同位素平衡及其对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有效性的制约
2005年
对大别造山带双河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Sm-Nd和Rb-Sr等时线矿物进行了O同位素地质测温。尽管Sm-Nd等时线给出一致的三叠纪年龄(213~238Ma),同一样品Rb-Sr等时线却给出侏罗纪年龄(171~174Ma)。片麻岩、榴辉岩和榴闪岩矿物对0同位素测温得到600-720℃和420-550℃两组温度,分别对应于约225±5Ma榴辉岩相变质和约175±5Ma角闪岩相退变质条件下停止同位素扩散交换的温度。同一样品三叠纪Sm-Nd等时线年龄的保存、侏罗纪Rb-Sr等时线年龄的出现以及有规律的O同位素温度,表明在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Sr和O在含水矿物(如黑云母和角闪石)中的扩散速率在手标本尺度上比石榴石Nd和多硅白云母Sr的扩散速率快。
赵子福郑永飞李曙光龚冰
关键词:O同位素RB-SR等时线年龄SM-ND等时线年龄超高压榴辉岩同位素平衡变质矿物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