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2 被引量:982H指数:16
相关作者:方学毅岳伟挺王晓东沈烨烨吴高辉更多>>
相关机构:湖州师范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篇理学
  • 17篇机械工程
  • 9篇化学工程
  • 9篇电气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7篇两相流
  • 9篇支持向量
  • 9篇支持向量机
  • 9篇气液两相流
  • 9篇向量机
  • 8篇神经网
  • 8篇神经网络
  • 8篇网络
  • 8篇流量计
  • 8篇流型
  • 7篇电阻层析
  • 7篇电阻层析成像
  • 7篇图像
  • 7篇涡流
  • 6篇最小二乘
  • 6篇最小二乘支持...
  • 6篇涡流检测
  • 6篇非线性
  • 6篇感器
  • 5篇预测控制

机构

  • 152篇浙江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3篇中国计量学院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天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城市...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柏林工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杭州职业技术...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作者

  • 34篇黄志尧
  • 31篇李海青
  • 27篇王保良
  • 17篇周泽魁
  • 14篇侯迪波
  • 14篇黄平捷
  • 13篇张光新
  • 12篇张宏建
  • 12篇孙优贤
  • 10篇冀海峰
  • 8篇王智
  • 7篇孙志强
  • 7篇卢建刚
  • 6篇章辉
  • 6篇范孟豹
  • 5篇李霞
  • 5篇周洪亮
  • 5篇李光
  • 5篇刘勇
  • 4篇杨秦敏

传媒

  • 13篇传感技术学报
  • 10篇化工自动化及...
  • 10篇浙江大学学报...
  • 9篇仪器仪表学报
  • 9篇化工学报
  • 5篇自动化学报
  • 4篇信息与控制
  • 4篇计算机工程与...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科技通报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控制与决策
  • 2篇控制理论与应...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传感器与微系...
  • 2篇中国仪器仪表...
  • 2篇第七届青年学...
  • 1篇计算机集成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8篇2009
  • 21篇2008
  • 14篇2007
  • 11篇2006
  • 12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应力下铣刀的加速退化数据分析
2015年
工业实际应用中,铣刀常用于铣床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铣刀在工作过程中常受铣削条件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刀面发生磨损,影响其切削性能.本文选取刀面磨损量为铣刀的退化特征量,采用Gamma过程来描述铣刀的退化过程,建立了不同切削材料下受切削深度和走刀量影响的铣刀磨损的多应力退化模型;利用传统的多应力加速退化模型来描述切削深度和走刀量对退化的影响,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出模型参数,进而比较了不同切削材料下双应力对退化过程的影响.
尚洁徐正国
面向内容的有限状态网络服务模型
2008年
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网络服务模型,该模型以一种有限状态移动主体(FS-Agent)作为服务的基本单元,分别用服务内容状态机(Content-FS)和服务计算状态机(MACM-FS,即移动主体计算模型)来定义网络服务中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计算过程,从而构建了一种面向内容的网络服务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服务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较高的网络服务效率.
刘勇杨建华
关键词:网络服务有限状态机
基于双极性脉冲电压技术的新型电导测量仪被引量:7
2005年
基于双极性脉冲电压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导测量仪。它不仅能够削弱直流激励模式下介质的极化现象,还能避免传统交流激励模式下所必须的滤波器等复杂信号调理环节,从而简化了电路结构。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引入了线性校正模型。实验表明所研制的电导测量仪是成功的。
朱建平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
关键词:电导电压
高速电阻层析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被引量:10
2008年
针对目前电阻层析成像(ERT)系统实时性欠佳的问题,研制成功一套基于DSP和USB2.0技术的ERT数据采集系统。模块化设计保证了系统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双极性脉冲电流激励技术和优化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系统高速的数据采集能力,从而突破了ERT系统数据采集速度的瓶颈问题。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取得良好精度的同时达到1464帧/秒的数据采集速度,满足了实际工业应用的实时性要求。
胡松钰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
关键词:电阻层析成像DSPUSB2.0
涡流检测在钢轨裂纹定量化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针对应用较多的超声检测方法的不足,研究涡流检测技术在钢轨裂纹定量化无损检测中的应用,阐述涡流检测试验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试验的设计,采用减聚类算法对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并基于试验系统检测试件的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在试验中采用基于巨磁阻(GMR)传感器的检测探头,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深层缺陷和表面微小缺陷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建立的模型在对裂纹进行反演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缩短了反演模型的训练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钢轨裂纹参数在线检测的要求.
李国厚黄平捷陈佩华侯迪波张光新周泽魁
关键词:巨磁阻反演RBF神经网络减聚类算法
基于KIII模型时空性质的模式识别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嗅觉神经系统的仿生模型,KIII模型。KIII模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模型的独特性质。在KIII模型中,系统状态的演化是和时间相关的,这个性质可以用来识别一些典型的时空信号。利用信号的全部时空信息,K...
张锦李光沃特J.弗利曼
关键词:模式识别时空信息特征提取
文献传递
电容式电磁流量计信号处理新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电容式电磁流量计采用电容耦合的方式检测流量信号,其信号微弱、易受干扰、信噪比低,使得流量信号检出难度较大。对此,本文在信号处理中引入了互相关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合矩形波励磁下的电磁流量计信号特点的旋转电容滤波方式,采用的滤波器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并且实现简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卢国峰王保良杨丽明罗元国黄志尧李海青
关键词:电磁流量计电容
L-抗坏血酸的太赫兹波时域光谱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文章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了L-抗坏血酸分子在0.2~2.4 THz波段的光谱特性。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ecke-3-Lee-Yang-Parr(B3LYP)方法计算了L-抗坏血酸分子在THz波段的振动吸收谱,同时利用THz时域光谱系统(THz-TDS)测得了L-抗坏血酸在此波段的吸收谱和折射率谱。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借助于Gaussian View软件对L-抗坏血酸的THz吸收谱进行了指认。最后将L-抗坏血酸分子和市售维生素C药片的THz吸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L-抗坏血酸分子在THz波段存在吸收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且这些吸收是由分子内和分子间振动共同引起的。与市售维生素C药片的吸收谱比较表明,L-抗坏血酸的吸收峰在维生素C药片的太赫兹吸收谱中均有反映。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L-抗坏血酸的生物作用,为应用THz-TDS技术进行L-抗坏血酸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曹丙花张光新侯迪波黄平捷周泽魁
关键词:L-抗坏血酸太赫兹波密度泛函理论
移动机器人导航和定位技术被引量:65
2003年
对移动机器人导航和定位技术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阐述了机器人导航和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
郑向阳熊蓉顾大强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导航人工智能控制技术
控制回路性能评价方法及在PTA生产装置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工业现场扰动具有噪声大、易频发、时变的特点,将遗忘因子引入到控制回路性能评价的辨识过程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最小方差准则的性能评价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带遗忘因子的辨识方法不仅能够考虑历史数据的影响,而且能够突出新数据提供的信息量.通过引入遗忘因子参数,能够防止数据饱和,并提高在工业过程时变扰动下控制性能评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方法在仿真实验和工业PTA生产应用中得到了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工业控制回路提供一个准确的性能评价指标,有效指导操作人员对潜在的问题回路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生产的平稳运行.
陈绍绵赵均李华银钱积新
关键词:性能评价PID控制器最小方差控制遗忘因子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