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省多相流传质与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2 被引量:292H指数:10
相关作者:谭平华张涛黄波张圆沈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化学工程
  • 8篇理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催化
  • 11篇液相
  • 10篇甲酸
  • 9篇液相氧化
  • 9篇甲苯
  • 8篇苯甲酸
  • 6篇催化剂
  • 5篇生物柴油
  • 5篇柴油
  • 4篇硫酸
  • 4篇光催化
  • 3篇脂肪酸
  • 3篇酯交换
  • 3篇离子
  • 3篇离子液
  • 3篇离子液体
  • 3篇甲苯液相
  • 3篇反应器
  • 3篇复合肥
  • 2篇导热

机构

  • 4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四川天华富邦...
  • 1篇中国成达工程...

作者

  • 35篇梁斌
  • 23篇唐盛伟
  • 8篇刘长军
  • 8篇蒋炜
  • 7篇谭平华
  • 6篇张涛
  • 5篇刘颖颖
  • 4篇张全忠
  • 4篇吴潘
  • 4篇鲁厚芳
  • 3篇李辉
  • 3篇周飞
  • 3篇孟艳
  • 3篇张圆
  • 2篇闵恩泽
  • 2篇刘代俊
  • 2篇陈鹏
  • 2篇赵蓉
  • 2篇沈伟
  • 2篇颜姝丽

传媒

  • 6篇化学反应工程...
  • 5篇石油化工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中国油脂
  • 3篇工业催化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天然气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钢铁钒钛
  • 1篇化工设计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全国第19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_2O_3-V_2O_5掺杂,Cr_2O_3催化间甲酚甲基化制2,3,6三甲基苯酚被引量:2
2012年
为得到高效低温催化剂,在Fe2O3-V2O5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添加不同金属氧化物MaOb(MaOb=CeO2,CaO,ZnO,ZrO2,Cr2O3)对其进行改性,制得Fe2O3-V2O5-MaOb催化剂,并将其用于间甲酚甲基化制备2,3,6-三甲基苯酚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按n(Fe):n(V):n(Cr)=100.0:1.0:0.5的比例添加Cr2O3可有效改善Fe2O3-V2O5催化剂的活性,优化的Fe2O3-V2O5-Cr2O3催化剂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 h、沉淀剂为25%(w)氨水。采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Fe2O3-V2O5-Cr2O3催化剂进行间甲酚甲基化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30℃、进料液态空速0.53 h-1。在优化反应条件下,间甲酚转化率为99.2%,2,3,6-三甲基苯酚选择性为94.6%。
黄波梁斌唐盛伟
关键词:间甲酚2,3,6-三甲基苯酚甲基化三氧化二铬
阳极氧化法制备ZrO2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
以1 mol·L-1的(NH4)2SO4+0.25wt%NH4F水溶液为电解液,在纯锆表面制备ZrO2纳米管用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并考察纳米管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锆阳极氧化过程包含氧化锆层形成,初始微孔形成和纳...
鹿九云钟捷敏蒋炜赵蓉梁斌
关键词:金属催化剂阳极氧化法纳米管光催化降解
两步法合成磷酸银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两步法制备磷酸银光催化剂并用于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磷酸银光催化性能优于一步沉淀法,10min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8%。磷酸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最佳条件为:催化剂量为2.5g/L,反应时间10min,光强16Klux。表征结果表明,磷酸银为简单立方晶型,颗粒尺寸为1μm,吸收边为535nm,光照后表面吸附羟基自由基。重复性实验证明磷酸银光稳定性差,6次重复使用其10min甲基橙降解率降至12.85%,XRD结果证实磷酸银表面产生单质银。
王小燕王捷蒋炜梁斌
关键词:光催化可见光两步法
酸性磷铵料浆物性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分别用湿法工业磷酸 (1 9.41 %P2 O5)和纯稀磷酸 (2 3 .68%P2 O5)与气氨中和并进行浓缩得到一系列不同中和度、不同含水率的酸性磷铵料浆。测定料浆的密度、沸点、导热系数、氟逸出率。结果表明 ,密度随料浆含水率和中和度的减小而增大 ,可通过 ρ=k(ρsxv+ρL(1 -xv) ) 进行预测。沸点在含水率低于 40 %区域变化较快 ,总的趋势随含水率和中和度的减小而升高。氟逸出率与含水率和中和度呈负相关 ,低中和度区氟逸出率较大且受中和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在高中和度区 ,氟逸出率较低。料浆导热系数的范围为 0 .471~ 0 .61 8W/ (m·℃ )。无固体颗粒析出时 ,料浆导热系数随含水率或中和度的减小而减小 ,当有固体颗粒析出时 。
梁斌唐盛伟
关键词:酸性磷铵料浆沸点导热系数复合肥料
CoAPO-5分子筛的水热合成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以拟薄水铝石、质量分数85%的正磷酸、四水合醋酸钴为原料,N,N 二乙基乙醇胺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了CoAPO 5分子筛。考察了模板剂用量、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水热法合成CoAPO 5的影响以及焙烧条件对CoAPO 5分子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剂用量对产物纯度有较大影响,R/Al2O3为1 25时,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150~200℃)合成出CoAPO 5纯相。较高温度下晶化得到的晶体晶粒度较大,但过高的晶化温度又会导致杂质相的生成,同时晶化时间过长也将导致致密相杂质的生成,在200℃下晶化48h,能得到晶粒度达24 244nm的分子筛纯相。焙烧温度和时间决定CoAPO 5分子筛最终的物化性能,焙烧温度低于500℃不能有效去除模板剂,而高于600℃将导致分子筛骨架的破坏,Co2+向Co3+转化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550℃下焙烧10h,能较好地去除模板剂和结合水及实现Co2+的转化。
刘长军刘颖颖唐盛伟梁斌
关键词:磷酸铝分子筛水热合成
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CaO体系)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被引量:44
2006年
为解决生物柴油酯交换过程中的产物与催化剂分离问题,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CaO/SiO2、CaO/Al2O3和CaO/MgO体系),考察该系列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不同反应特点,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RD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可以很好地分散在催化剂载体上,该体系催化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良好非均相催化剂.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70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原料油的1%,m(醇):m(油)=18:1,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10 h.
姜利寒颜姝丽梁斌
关键词:生物柴油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甲醛、苯甲醇和苯甲酸被引量:16
2007年
系统地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能同时定量分析甲苯液相催化氧化主要产物苯甲醛、苯甲醇及苯甲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FFAP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邻硝基甲苯为内标标定苯甲醛、苯甲醇,以邻苯二甲酸二甲脂为内标标定苯甲酸。结果表明,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和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5.39%,101.94%,97.18%和3.19%,3.71%,1.66%。该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精度高。
谭平华唐盛伟刘长军李辉吴潘梁斌
关键词:气相色谱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
金红石型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合成研究被引量:21
2002年
采用化学诱导法合成金红石型云母钛珠光颜料 ,以SnCl4及其复配物为金红石诱导促进剂 ,在 85 0℃、0 5h的焙烧条件下合成得到了完全金红石型的云母钛珠光颜料。由正交试验得到了金红石化学诱导促进剂最佳复合配方为 :m(云母 )∶m(SnCl4)∶m(ZnO)∶m(C助剂 ) =10 0∶3∶2∶4。此方法缩短了焙烧时间 ,并使颜料表面的TiO2 相转变温度降低了约 10 0℃ 。
徐卡秋戴晓雁陈世途
关键词:化学诱导金红石型云母钛珠光颜料
微孔曝气对环己烷液相氧化过程的强化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照相法分别对平均孔径为40μm的微孔曝气头和孔径为1mm的单孔曝气头在纯氧-环己烷体系中,表观气速在0.629×10-3~3.15×10-3m·s-1范围内的曝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单孔曝气产生的气泡的Sauter平均直径(d32)不小于4.0mm,而微孔曝气产生的气泡的d32不大于1.3mm。相同的表观气速下微孔曝气的气含率高于单孔曝气的气含率,但其传质面积是单孔曝气传质面积的5倍以上。对微孔曝气产生的气泡的直径分布及其沿塔高的变化进行考察发现,塔内气泡的直径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气泡直径沿塔高方向的聚并作用小。在1.15×10-3m·s-1的表观气速下,利用纯氧进行环己烷液相催化氧化,微孔曝气时环己烷的反应速率为0.62mol·m-3·s-1比单孔曝气时的氧化速率提高约1倍。
刘长军唐盛伟谭平华梁斌闵恩泽
关键词:环己烷液相氧化氧气
SO_4^(2-)/TiO_2固体酸煅烧条件对其催化酯化反应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以高酸值麻疯树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作为目标反应,通过直接煅烧偏钛酸,得到了高酯化活性的 ST(SO_4^(2-)/TiO_2)固体酸催化剂,并用 X 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BET 吸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ST 固体酸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是一个敏感的因素,而煅烧时间影响较小。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强酸位数量逐渐增加,弱酸位数量逐渐减少。过高的煅烧温度将导致表面磺酸基团分解脱附,酸位强度和数量都迅速降低,酯化活性迅速降低。同时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样品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减小也可能导致酯化活性降低。对于麻疯树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酸强度 H_0介于-12.7与-8.2之间的酸中心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杨颖鲁厚芳梁斌
关键词:固体酸游离脂肪酸煅烧条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