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4 被引量:175H指数:7
相关作者:顾晓天黄小波桂利胡一王快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气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纳米
  • 8篇电池
  • 8篇离子
  • 7篇修饰
  • 7篇锂离子
  • 7篇锂离子电池
  • 7篇离子电池
  • 7篇光谱
  • 7篇传感
  • 6篇荧光
  • 6篇正极
  • 6篇生物传感
  • 6篇生物传感器
  • 6篇感器
  • 6篇传感器
  • 5篇石墨
  • 5篇石墨烯
  • 5篇肿瘤
  • 4篇电化学
  • 4篇动力疗法

机构

  • 64篇南京师范大学
  • 14篇南京大学
  • 1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苏经贸职业...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17篇沈健
  • 11篇周家宏
  • 11篇莫祥银
  • 8篇周宁琳
  • 8篇周林
  • 7篇冯玉英
  • 7篇康彩荣
  • 7篇章峻
  • 6篇魏少华
  • 5篇丁毅
  • 5篇徐东
  • 4篇王炳祥
  • 4篇方苏
  • 4篇杨小弟
  • 4篇景颖杰
  • 4篇莫宏
  • 4篇李卉卉
  • 3篇倪聪
  • 3篇许仲梓
  • 3篇蔡称心

传媒

  • 8篇功能材料
  • 5篇南京师大学报...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第2届国际有...
  • 2篇无机盐工业
  • 2篇混凝土
  • 2篇化学进展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15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柔性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孙海霞刘冬菊张琰吕圣红方敏刘红科
关键词:MOFS柔性配体
聚羧酸掺杂对LiFePO4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善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以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氢二铵为原料,聚羧酸为碳源,用两步球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LiFePO/C复合材料。讨论了聚羧酸含量对LiFePO/C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方面,用X射线衍...
倪聪莫祥银俞琛捷丁毅康彩荣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聚羧酸掺杂
文献传递
大长径比有序镍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磁性
随着纳米电子学的发展,磁记录存储介质作为信息的载体要求其存储面密度大幅度提高,催化了垂直磁记录技术的诞生与发展。Fe、Co、Ni等磁性金属纳米线阵列由于其特殊的一维结构其存储密度远大于传统的商业硬盘,并且与传统的存储介质...
张华蔡称心
关键词:垂直磁记录热稳定性磁性能
文献传递
LiMg_(0.1)Fe_(0.9)PO_4/C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改善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以Li2CO3,FeC2O4.2H2O,(MgCO3)4.Mg(OH)2.5H2O,(NH4)2HPO4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g0.1Fe0.9PO4/C,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LiMg0.1Fe0.9PO4/C与LiFePO4/C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表征了镁离子掺杂对磷酸铁锂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Mg0.1Fe0.9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且是由粒径为200~500 nm的颗粒组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镁离子的掺杂使磷酸铁锂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在0.1C下,10个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42.4 mA.h/g。
倪聪莫祥银康彩荣丁毅金传伟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_(1-2x)Mn_xMg_xPO_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以MnCO3为锰源、(MgCO3)4·Mg(OH)·5H2O为镁源,葡萄糖为碳源,在氩气气氛下合成二元掺杂Mn、Mg的LiFe0.8Mn0.1Mg0.1PO4/C和LiFePO4/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研究了LiFe0.8Mn0.1Mg0.1PO4/C和LiFePO4/C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二元掺杂Mn、Mg的LiFe0.8Mn0.1Mg0.1PO4/C呈现橄榄石结构,无杂质产生。与未掺杂的LiFePO4/C相比,掺杂后LiFe0.8Mn0.1Mg0.1PO4/C提高了电导率,0.1C倍率下放电可逆容量为131mAh/g,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康彩荣莫祥银丁毅陆春华许仲梓沈健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离子掺杂
自旋交叉和长程磁有序共存的非均相复合材料(英文)
2023年
采用一种简单的室温沉淀转化方法,有效制备了同时具有自旋交叉和长程磁有序性能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FeTrz@PB,其由[Fe(Htrz)_(2)(trz)]BF_(4)(Htrz=1H-1,2,4-三氮唑)和普鲁士蓝KFe^(Ⅲ)[Fe^(Ⅱ)(CN)_(6)](PB)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热重分析和磁性研究,对这些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可控生长过程进行了充分表征。复合材料中,PB颗粒的大小和FeTrz@PB的外观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进行有效调节。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FeTrz@PB复合材料中PB相的比例逐渐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磁性研究发现,这类材料具有室温以上自旋交叉(362~392 K)和低温下长程磁有序(约5.6 K)的共存。高自旋(HS)组分和场冷/零场冷的强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自旋交叉热滞回线的高度逐渐减小。
李刚张新宇陈凤丽张诚诚高搏红卫海燕王新益
关键词:自旋交叉
Dielectric Relaxations of PNIPAM Colloidal Dispersions at the Coil-Globule Transition
<正>介电谱是建立在很宽频率范围(10-6~1012Hz)研究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成熟的谱学方法,对于高聚物材料电性能和结构的研究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我们首次尝试利用介电谱来研究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c...
朱丹周剑锋胡一张琦沈健
文献传递
凹土–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细胞外过氧化氢的检测
本文制备凹土–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材料(HRP–Attapulgite)并将其用于电化学检测细胞释放出的过氧化氢。辣根过氧化物酶由于其结构已知、来源广泛而成为研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模型酶分子之一;而凹土是一种天...
吴萍蔡称心
关键词: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材料电化学检测生物相容性
文献传递
以呋喃甲醛修饰中氮茚类化合物及修饰物识别Pb^(2+)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合成了由2-呋喃甲醛修饰的中氮茚类化合物(5),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其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Pb2+具有良好的荧光识别性。紫外光谱则表明二者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
刘磊韩巧荣江玉亮王炳祥
关键词:中氮茚荧光识别PB2+
蛋白吸附的光谱分析方法及其对生物材料的合成指导被引量:2
2010年
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和血液接触后,不同血浆蛋白组分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材料表面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有重要影响,具有表面自由能小、亲水性强、带有负电荷和存在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材料均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能;总结了红外、圆二色谱、核磁、荧光等光谱学手段在蛋白吸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XPS、Raman、AFM等现代仪器也崭露头角,其中,石英晶体微天平对吸附机理的研究显得更直观;探讨了指导抗凝血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思路,指出蛋白吸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生物材料设计的水平。
徐东周宁琳沈健
关键词:蛋白吸附光谱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