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作品数:973 被引量:2,464H指数:19
相关作者:马春生石家纬李彬宋宏伟侯晶莹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7篇期刊文章
  • 27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7篇电子电信
  • 210篇理学
  • 83篇自动化与计算...
  • 67篇机械工程
  • 6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7篇电气工程
  • 16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4篇冶金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68篇发光
  • 123篇激光
  • 123篇波导
  • 107篇传感
  • 94篇感器
  • 94篇传感器
  • 83篇电致发光
  • 83篇光学
  • 74篇发光器件
  • 70篇光栅
  • 69篇光纤
  • 64篇半导体
  • 63篇光谱
  • 60篇纳米
  • 60篇激光器
  • 56篇红外
  • 55篇有机电致发光
  • 54篇电光
  • 54篇电致发光器件
  • 52篇光电

机构

  • 965篇吉林大学
  • 65篇中国科学院长...
  • 46篇大连理工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吉林师范大学
  • 17篇东北师范大学
  • 16篇清华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天津工业大学
  • 8篇长春理工大学
  • 8篇河北工业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内蒙古民族大...
  • 6篇空军航空大学
  • 5篇汕头大学
  • 5篇运城学院
  • 4篇山西大学
  • 4篇国家自然科学...
  • 3篇北京有色金属...
  • 3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137篇张大明
  • 107篇杜国同
  • 99篇刘式墉
  • 65篇王一丁
  • 47篇赵毅
  • 46篇马春生
  • 43篇郑传涛
  • 41篇王菲
  • 41篇陈维友
  • 38篇董玮
  • 38篇秦伟平
  • 36篇张宝林
  • 36篇宋宏伟
  • 35篇衣茂斌
  • 33篇张源涛
  • 33篇孙小强
  • 30篇郭树旭
  • 29篇全宝富
  • 27篇于永森
  • 27篇卢革宇

传媒

  • 119篇发光学报
  • 50篇光子学报
  • 42篇光电子.激光
  • 39篇半导体光电
  • 33篇中国激光
  • 29篇吉林大学学报...
  • 28篇光学学报
  • 26篇Journa...
  • 2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1篇光谱学与光谱...
  • 20篇高等学校化学...
  • 20篇物理学报
  • 18篇中国光学
  • 18篇第五届全国塑...
  • 17篇中国光学学会...
  • 15篇科学通报
  • 14篇第五届全国光...
  • 13篇液晶与显示
  • 13篇吉林大学学报...
  • 10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26篇2022
  • 28篇2021
  • 28篇2020
  • 13篇2019
  • 23篇2018
  • 25篇2017
  • 43篇2016
  • 50篇2015
  • 53篇2014
  • 45篇2013
  • 39篇2012
  • 76篇2011
  • 45篇2010
  • 71篇2009
  • 75篇2008
  • 25篇2007
  • 47篇2006
  • 31篇2005
9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纳结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OLEDs)可以实现以硅为衬底的集成电路集成,并能增加有源驱动的像素开口率,所以从高端显示器的长远来看,TOLEDs被认为是未来OLEDs显示的主流.但是由活泼金属(提高电子注入)加上保护层金属...
冯晶金玉刘岳峰孙洪波
脉冲型阵列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电源被引量:2
2014年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高精度的可调节阵列量子级联(QC:Quantum Cascale)激光器驱动电源,以用于中红外多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运用时分复用的思想,利用并联加串联的方式,同时驱动多个QC激光器.在硬件方面,以DSP F28335为主处理器,采用压控恒流源的原理,通过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实现脉冲频率(1~10 kHz,步进0.5 kHz)、占空比(0.5% ~40%,步进0.5%)、电流幅值(0~4A,步进0.1A)连续可调的脉冲恒流源.在控制方案上,采用模拟PI(Proportion Integral)控制算法,通过两级模拟PI环节的双重反馈方式,提高了驱动电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该系统还设计了电源滤波慢启动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静电防护电路等,防止QC激光器被瞬间大电流损坏,以确保激光器的正常工作.经实验测试,当设定脉冲电流幅值为2.0A,脉冲频率为5 kHz,脉冲宽度为2μs时,输出脉冲电流幅值稳定度优于1.7×10-3 A,脉冲宽度稳定度优于2.4 ×10 2μs,脉冲上升时间小于11.9 ns,脉冲下降时间小于9.6 ns.在同时驱动多个QC激光器长时间测试过程中,驱动电流稳定,QC激光器发光稳定,测试指标达到要求.
杨送华陈晨郑传涛杜巧玲王一丁
关键词:量子级联激光器恒流驱动
基于TiO_2纳米粒子薄膜的低阈值随机激光器的动力学研究
2016年
本文利用共轭聚合物(MEH-PPV)覆盖TiO_2纳米粒子薄膜制作随机激光器。随机TiO_2纳米粒子薄膜的激光辐射阈值比平面MEH-PPV薄膜的放大自发辐射阈值缩小了9倍。这是由于TiO_2纳米粒子诱导的多重散射造成的。进一步的飞秒荧光上转换实验表明,随机激光器中,光在增益介质里的停留时间有所增加,这直接证实了光在随机激光器结构中的多重散射引起光的传播路径增加。因此,这会促进更多的光发生辐射,从而降低随机激光器的阈值。
杜江林高炳荣王海宇陈岐岱
关键词:随机激光器TIO2纳米粒子共轭聚合物
NASICON基NO2气体传感器
2009年
文中介绍了一种管式结构的固体电解质NO_2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是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ASICON(钠离子导体)为导电层材料,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的NiO和贵金属Au作为敏感电极材料制得的。文中研究了不同敏感电极材料对气体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以NiO+Au作为敏感电极材料的传感器具有较大的灵敏度,当工作温度在300℃时,对浓度为(5~200)×10^(-6)的NO_2表现出了良好的气敏性能,传感器的灵敏度大于70 mV/decade.
梁喜双钟铁钢刘凤敏卢革宇全宝富
关键词:NASICONNIOAU气体传感器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1年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具有动态测量范围大、响应时间快、不易受其他气体干扰等优点。因此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稳定耐用的在线或远程红外气体检测仪,对保证天然气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现行检测方法存在精度不足等问题,采用红外气体传感技术结合可调谐激光光谱与波长调制技术,对天然气管道传输中的甲烷气体泄漏进行远距离检测,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谱线分析法实时监测含硫天然气井喷或泄漏,在空气中水蒸气和甲烷气体的干扰下,根据谱线交叠情况建立起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在不同浓度甲烷气体干扰下同时计算出甲烷和硫化氢的浓度,在71.4 mg/m3的甲烷干扰气体存在时,可以获得的最低可探测硫化氢浓度为15.2 mg/m3,达到了安全生产的要求。研究结果证明,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李黎王一丁李树维
关键词:天然气硫化氢波长调制
NASICON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SICON固体电解质材料,并利用XRD、IR、Raman、SE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NASICON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优选出NASICON材料制备的工艺条件。对制备不同检测气体所需的敏感电极材料组份及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以NASICON为离子导电层,以BaCO_3-Li_2CO_3、Na_2SO_4-Li_2SO_4等复合盐以及单一或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敏感电极材料,制作出了具有良好性能的CO_2、CO、SO_2、NO_2、H_2S、Cl_2、NH_3等分立器件和集成一体化的CO-C_7H_8(甲苯)、NH_3-C_7H_8两种双功能器件。
全宝富梁喜双钟铁钢何月华王彪
关键词:NASICON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
NiO基厚膜NO2传感器的研制被引量:2
2009年
文中分别以化学沉淀法、柠檬酸法和均相沉淀法制备了NiO纳米材料,通过XRD方法对所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以上述不同方法制备的NiO为基体材料,Cr_2O_3、WO_3为掺杂剂制作了电导型厚膜NO_2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工作温度、掺杂剂等对器件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WO_3的NiO基厚膜传感器对NO_2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及响应特性,并且对器件的敏感机理做了初步的分析。
钟铁钢梁喜双刘凤敏卢革宇全宝富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NIO气敏性能
MOCVD法氧化锌单晶薄膜生长被引量:6
2004年
介绍了氧化锌材料的一些突出特性以及生长氧化锌的方法。并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方法制备了优良的氧化锌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 (XRD)谱和室温光致发光(PL)光谱对所生长氧化锌薄膜的晶体质量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谱图显示仅在2θ =34.72°处有一个很陡峭的ZnO (0 0 2 )晶面衍射峰 ,说明所制备的氧化锌薄膜c轴取向高度一致。此衍射峰的半高宽为 0 .2 82° ,显示出较好的晶体质量。在室温光致发光谱中 ,薄膜的紫外发光强度与深能级复合发光的强度比超过 10∶1。
刘博阳杜国同杨小天赵佰军张源涛高锦岳刘大力杨树人
关键词:氧化锌单晶薄膜薄膜生长X射线衍射分析光致发光光谱
聚合物串联耦合双环电光开关的优化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耦合模理论、电光调制理论和微环谐振理论,提出一个聚合物串联耦合双环电光开关器件模型,在1.55μm谐振波长下对该器件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结果为:微环波导芯截面尺寸为1.6×1.6μm2,波导芯与电极间的限制层厚度为1.6μm,电极厚度为0.15μm,微环半径为15.2μm,微环与信道间的耦合间距为0.14μm,微环与微环间的耦合间距为0.6μm,输出光谱的3dB带宽约为0.06nm,开关电压约为6V左右,插入损耗约为2.2dB,串扰约为-20dB.所设计的双环电光开关较单环型电光开关不仅输出光谱更加平坦陡峭,非谐振光更弱,而且开关电压更低.
闫欣马春生郑传涛王现银张大明
关键词:光通信开关电压
基于铕配合物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稀土铕配合物具有高的光致发光效率,色纯度高等优点。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一种新型铕配合物作为红光染料来制备器件。我们将铕配合物掺入到母体材料CBP中作为发光层,并在起空穴阻挡作用的Bphen层中靠近发光层一侧掺杂同样的铕配合...
薛钦鲁建华赵毅侯晶莹刘式墉张丽英
关键词: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文献传递
共9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