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50 被引量:3,705H指数:25
相关作者:虞家琪赵成久孙艳芳罗劲松谢宜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7篇期刊文章
  • 1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1篇理学
  • 400篇电子电信
  • 6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9篇化学工程
  • 35篇机械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58篇发光
  • 131篇激光
  • 103篇纳米
  • 95篇激光器
  • 91篇光谱
  • 90篇半导体
  • 78篇光学
  • 75篇电致发光
  • 67篇光致
  • 66篇光致发光
  • 62篇掺杂
  • 56篇荧光
  • 50篇半导体激光
  • 45篇有机电致发光
  • 43篇EU
  • 41篇半导体激光器
  • 38篇腔面
  • 35篇晶体
  • 35篇垂直腔
  • 33篇面发射

机构

  • 850篇中国科学院长...
  • 12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6篇中国科学院长...
  • 83篇吉林大学
  • 40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7篇长春理工大学
  • 16篇北京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2篇北方交通大学
  • 11篇内蒙古民族大...
  • 9篇天津理工学院
  • 7篇大连海事大学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6篇哈尔滨师范大...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南开大学
  • 6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26篇王立军
  • 108篇申德振
  • 98篇范希武
  • 79篇张吉英
  • 72篇刘云
  • 70篇李文连
  • 66篇张家骅
  • 63篇吕少哲
  • 63篇黄世华
  • 58篇陈宝玖
  • 57篇孔祥贵
  • 55篇秦莉
  • 55篇宁永强
  • 52篇吕有明
  • 51篇许武
  • 51篇刘益春
  • 46篇秦伟平
  • 44篇张立功
  • 40篇刘星元
  • 35篇缪国庆

传媒

  • 342篇发光学报
  • 49篇液晶与显示
  • 28篇光电子.激光
  • 27篇光谱学与光谱...
  • 23篇光子学报
  • 19篇第12届全国...
  • 17篇物理学报
  • 17篇中国稀土学报
  • 16篇中国激光
  • 15篇功能材料
  • 14篇高等学校化学...
  • 13篇红外与激光工...
  • 13篇光学学报
  • 11篇半导体光电
  • 10篇光学精密工程
  • 10篇红外与毫米波...
  • 9篇Journa...
  • 9篇第11届全国...
  • 8篇光机电信息
  • 8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0篇2011
  • 75篇2010
  • 50篇2009
  • 57篇2008
  • 54篇2007
  • 36篇2006
  • 56篇2005
  • 74篇2004
  • 60篇2003
  • 54篇2002
  • 71篇2001
  • 50篇2000
  • 44篇1999
  • 44篇1998
  • 54篇1997
8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Au球壳材料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质被引量:8
2005年
报道了一种采用湿化学法,以Ag纳米球为模板合成纳米Au球壳水溶胶的新方法,并对这种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质进行了研究。TEM分析表明,Au纳米颗粒呈球壳结构,粒径约为20nm,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硬团聚体存在。随着氯金酸加入量的增加,Au球壳的吸收峰位置从可见区(~400nm)逐渐红移至近红外区(~800nm)。测量了不同浓度的Au球壳水溶胶经近红外激光照射后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经1.9W/mm2的808nm近红外光照射10min,温度最高升高了5.5℃。由于800~1200nm是人体组织的透射窗口,肿瘤细胞在42℃左右即可被杀死,这种纳米Au球壳材料有望在利用光热转换的红外热疗中得到应用,并有可能利用光动力实现药物释放。
刘钟馨宋宏伟于立新杨林梅
关键词:AU光热转换
Sc,Gd和Lu-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及光伏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稀土(RE)配合物(RE=Sc、Gd或Lu)(RE-配合物中的RE离子为三价离子)的有机二极管,在电驱动和紫外光照射下分别表现出电致发光(EL)和光伏(PV)特性。作为EL二极管时,m-MT-DATA(4,4′,4-″tris[3-methyl-pheny(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和稀土配合物分别用作空穴和电子传输材料,EL发射仅仅来自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层间界面激基复合物,当配合物的中心金属分别为Sc、Gd或Lu时,EL发射峰分别为656、607~590nm。作为PV二极管时,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分别作为电子给体(D)和受体(A),它们的开路电压(Voc)分别为1.17、1.65和1.92V。还讨论了EL和PV特性与配合物中中心稀土离子的核电荷数关系。
王丹李文连初蓓苏子生李天乐苏文明朱健卓毕德峰陈一仁杨栋芳张东煜颜飞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光伏
一种新型磷光铜(I)配合物及其高效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2008年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Cu(Ⅰ)配合物[Cu(DPEphos)(PyPPN)]BF4(CuL1L2),其中二DPEp-hos和PyPPN分别表示(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和吡啶并[1′,2′∶2,3]吡嗪[5,6-f]1,10-菲罗啉,并制备了结构为ITO(20Ω)/2-TNATA(20nm)/NPB(40nm)/CBP∶8%CuL1L2(30nm)/BCP(20nm)/Alq3(20nm)/LiF(1nm)/Al(100nm)的掺杂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掺杂式器件在530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绿光电致磷光(ELECTROPHOS-PHORESCENCE,EPL)发射,最大亮度为2388cd/m2,在电流为0.1mA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1.4cd/A,据我们所知,该OLED器件的EL性能是目前报道Cu(Ⅰ)磷光配合物的EPL器件中最高的。
孔治国李文连李天乐王庆伟徐占林车广波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980nm高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列阵的单元结构优化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提高98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的整体性能,对列阵单元器件的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的反射率进行了优化。分析了DBR的反射率与阈值电流,输出功率及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在维持较低阈值电流的前提下适当调节了N-DBR的反射率,使单元器件斜率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进而改善了VCSEL列阵的整体输出特性。优化DBR反射率后研制出的包含64个单元的VCSEL列阵器件在注入电流为6A时的连续输出功率为2.73W;在脉宽为100ns,重复频率为100Hz的130A脉冲电流驱动下输出功率达到115W;包含300个单元的列阵器件在注入电流为18A时,连续输出功率达到5.26W。对N-DBR反射率进行优化后,VCSEL列阵的整体输出特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张星宁永强曾玉刚秦莉刘云王立军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结构优化分布布拉格反射镜
高功率980nm VCSEL阵列输出特性研究
2010年
1引言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及阵列是一种垂直表面出光的半导体激光器,是光子学器件在集成化上的一个突破。输出光是圆光斑无像散、光束整形系统简单。VCSELs易于二维集成实现大功率输出,大面积、高密度集成的阵列可以通过微透镜阵列进行整形。激光腔面损伤阈值高,激光功率密度高。
秦莉宁永强张金龙刘云王立军
关键词:VCSELS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功率密度光束整形
n型硅微尖场发射电子能谱的模拟计算被引量:1
2008年
结合金属的场发射电子能谱,模拟计算了场渗透对n型半导体硅微尖的场发射能谱的影响,并与n型硅微尖的场发射能谱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模拟计算误差的来源。计算结果表明电场渗透现象导致硅的场发射能谱向低能方向偏移,表面电场越高,能谱的偏移量越大,其偏移程度可超过1eV。导致硅微尖的场发射能谱偏移的主要因素是半导体的场渗透现象。
元光曹崇龙宋翠华宋航屿拹秀隆三村秀典
关键词:场发射电子能谱
偏硅酸钙中Pr^(3+)的4f5d态的光谱特性及Pr^(3+)→Gd^(3+)的能量传递被引量:5
2002年
合成了高效发射UV光的CaSiO3 :Pr3 +新型荧光体 ,研究了室温下Pr3 +的 4 f5d态的发射和激发光谱 ,Pr3 +的 4f5d态的最低子能级向 4 f2 组态的3 H4,3 H6和1 G4能级跃迁产生UV发射 ,并不伴随有 4f 4 f能级跃迁的可见光发射。Pr3 +的浓度猝灭是由于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造成的 ,同时 ,在CaSiO3 中 ,存在Pr3 +→Gd3 +的能量传递 。
初本莉刘行仁王晓君张家骅蒋雪茵
关键词:光谱特性浓度猝灭
Cd_3Al_2Si_3O_(12)玻璃中的Er^(3+)的光学跃迁被引量:4
2001年
徐 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摘要:根据Judd-Ofelt理论,利用镉铝硅酸盐玻璃中Er3+的吸收光谱,计算了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得到了三个J-O强度参数a2,o4,a6。并由此计算了EJ”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自发辐射系数A、辐射寿命r、荧光分支比β以及积分发射截面Σ。根据这些参数分析认为掺饵镉铝硅酸盐玻璃可能实现近红外激光输出。
黄立辉刘行仁徐迈
关键词:ER^3+硅酸盐玻璃吸收光谱光学跃迁
聚合物PVK掺杂1,3-二(2-苯并恶唑)-苯(OXA)的光致发光被引量:4
1998年
合成并研究了1,3-二(2-苯并恶唑)-苯(OXA)的光致发光特性.将该有机材料溶于氯仿中,并以不同的掺杂浓度掺入聚合物聚乙烯咔唑的氯仿溶液,用甩胶的方法制膜,发现薄膜的荧光光谱随掺杂浓度的增加向长波移动,并且发射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下降.
张凤玲印寿根侯延冰侯延冰徐叙王永生万梅香
关键词:光致发光有机发光材料PVKOXA
Er^(3+)掺杂铌磷酸盐玻璃材料的光谱性质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熔融猝灭方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Er3+离子的铌磷酸盐玻璃材料,测量了该材料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计算了在该玻璃材料中Er3+的光学跃迁强度参数,同时计算了部分能级之间光学跃迁的振子强度、跃迁几率以及辐射跃迁寿命。应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了4I13/2→I15/2受激发射截面,结果证明存在的自吸收很小。荧光寿命随浓度的变化关系表明,4I13/2能级的能量传递是电偶极类型的,同时证明在低浓度下该能级的量子效率接近100%。所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可能成为新的集成光学器件材料的候选者。
张国有谢宜华赵晓霞王芳王晓君许武
关键词:铒离子掺杂光学跃迁荧光衰减跃迁几率
共8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