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72 被引量:6,659H指数:40
相关作者:金朝晖张彦峰鲍艳宇姜春晓袁有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6篇期刊文章
  • 13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理学
  • 33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20篇化学工程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建筑科学
  • 13篇医药卫生
  • 7篇电气工程
  • 7篇水利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机械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9篇污染
  • 75篇土壤
  • 49篇污染土
  • 49篇污染土壤
  • 46篇重金
  • 45篇重金属
  • 39篇纳米
  • 33篇污染物
  • 33篇降解
  • 33篇沉积物
  • 27篇多环芳烃
  • 27篇微生物
  • 27篇抗生素
  • 25篇植物修复
  • 23篇毒性效应
  • 23篇
  • 22篇毒性
  • 22篇水处理
  • 19篇污水
  • 19篇小麦

机构

  • 672篇南开大学
  • 78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天津大学
  • 17篇天津市城市生...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中华人民共和...
  • 9篇天津市市政工...
  • 8篇天津师范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6篇天津理工大学
  • 6篇海河水利委员...
  • 6篇天津市环境监...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天津市疾病预...
  • 5篇扬州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天津市水利科...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01篇周启星
  • 106篇孙红文
  • 30篇刘春光
  • 30篇唐景春
  • 26篇罗义
  • 26篇黄岁樑
  • 26篇祝凌燕
  • 26篇金朝晖
  • 24篇朱琳
  • 23篇胡献刚
  • 23篇李铁龙
  • 20篇冯剑丰
  • 20篇李凤祥
  • 19篇华涛
  • 17篇王莹莹
  • 16篇汪磊
  • 16篇鲁金凤
  • 15篇王翠苹
  • 15篇鲍艳宇
  • 12篇卢媛

传媒

  • 64篇农业环境科学...
  • 42篇生态毒理学报
  • 35篇环境化学
  • 3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0篇环境科学
  • 25篇水资源与水工...
  • 25篇环境工程学报
  • 23篇生态学杂志
  • 2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0篇环境污染与防...
  • 10篇环境科学研究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微生物学通报
  • 8篇中国给水排水
  • 8篇第五届全国环...
  • 7篇科学通报
  • 7篇安全与环境学...
  • 6篇水处理技术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4篇2022
  • 17篇2021
  • 19篇2020
  • 30篇2019
  • 30篇2018
  • 30篇2017
  • 40篇2016
  • 35篇2015
  • 47篇2014
  • 53篇2013
  • 65篇2012
  • 64篇2011
  • 81篇2010
  • 87篇2009
  • 54篇2008
6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和回用时常规指标通常都能达到设计标准,但出水水质并未达到无害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为保障生态环境及人群的安全,需要将污水的综合毒性纳入排放标准.为此,在工艺的选择及优化时应将毒性削减效果纳入其中,提高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本文着重综述了以特定污水处理为目的、以污水回用为目的及以受纳水体安全为目的各类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研究,指出传统生物处理与高级氧化技术相结合,在去除污染物质的基础上可以强化对毒性的削减;对于以污水回用为目的处理工艺,对各种工艺进行集成可实现常规污染物去除和毒性削减的优势互补;以受纳水体生态安全为目的的污水处理工艺,应重点基于工艺运行参数和工艺单元选择进行毒性削减优化.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杨赛华涛
关键词:生态安全工业废水污水回用
长江安庆段及毗邻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3
2016年
采集长江安庆段及其沿江湖泊群表层沉积物样品共30个,检测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结果表明,长江安庆段(4个断面)的∑PAHs浓度范围为36.0—221.6 ng·g^(-1)(干重,下同),平均浓度为137.1#76.5 ng·g^(-1);安庆沿江湖泊群(23个采样点)的浓度范围则为45.5—3608.8 ng·g^(-1),平均浓度为941.5±868.5 ng·g^(-1).研究区域内∑PAHs主要以高环(4—6环,HMW)为主,表明主要受交通运输、船舶油类以及化工厂等高温燃烧排放影响.同分异构体分析进一步表明,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排放,不同湖泊存在不同的潜在来源,嬉子湖受到石油排放源、煤木柴燃烧和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等多重来源影响,而菜子湖中则主要受木材、煤等燃烧源影响,长江安庆段存在石油直接排放源及其燃烧源共同影响.石门湖和白荡湖则以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燃烧源为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长江安庆段及沿江湖泊群表层沉积物中PAHs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状态.
李法松韩铖操璟璟周葆华徐志兵左月姚静波王瑜金陶胜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湖泊沉积物
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废(污)水处理系统的来源、传播扩散、归趋以及污染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抗性菌(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ARB)和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日益在环境中被检出.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污水被污水处理系统(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所接纳,抗性细菌在处理系统内得以大量增殖,使得污水处理系统成为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的重要储存库.由于污水处理系统对ARB和ARGs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抗性基因随出水排放至纳污水体,会造成环境中抗性基因污染.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来源、传播扩散途径、归趋以及污染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现存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以期为ARGs的污染控制及消减提供可行性参考.
于帅李锦毛大庆罗义
关键词: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水处理厂
超声-索氏萃取-重量法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被引量:86
2010年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别对超声萃取法(UE)和超声-索氏萃取法(USE)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优化条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及传统的索氏萃取法(SE)对新鲜石油污染土、微生物修复土和老化植物修复土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超声萃取法的优化条件为选用15mL三氯甲烷,萃取4次;超声-索氏萃取法的优化条件为60W超声萃取10min,萃取剂用量125mL,萃取6h;超声-索氏萃取法平均回收率最高,为102.98%,且数据稳定可靠;其次是超声萃取法,为99.69%;而传统的索氏萃取法最低,为97.31%。研究证明超声-索氏分析法在缩短测定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回收率,可作为不同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王如刚王敏牛晓伟唐景春
关键词:土壤总石油烃正交实验设计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固体废物堆肥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废物处理与能源化技术,可以与污水处理、污染物降解、脱盐等环境技术结合。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堆肥技术结合可以在处理日益增长的固体废弃物的同时回收能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中分析了堆肥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微生物特征,探讨了堆肥过程中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因素,包括电极,隔膜,供氧和构型。最后归纳说明了堆肥微生物电池作为一种新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特点:较高的微生物量并可产生较高的电流密度;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自身调节温度,能源利用效率高;质子从阳极向阴极的移动会受到不同堆肥原料的影响。
崔晋鑫王鑫唐景春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堆肥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群落影响因素
蒲绒-芦苇机械混合复合材料的吸油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2010年本实验室开始生物质对柴油的吸附实验,和前人的结论一致,生物质热改性后其吸油和漂浮性能提高,但成本增加很多。受到前人复合吸油材料的启发,2012年开展了蒲绒-芦苇机械混合复合材料吸油和漂浮性能的研究,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除油效果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蒲绒-芦苇复合材料较之芦苇吸油性能提高,且比各组分的叠加饱和吸油量还高。震荡使芦苇的漂浮率明显降低,但对蒲绒及复合材料的影响较小。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投加量0.7g,油膜厚度0.55 mm,不震荡时,蒲绒除油最佳;在相同条件下,粒径为380~500μm的芦苇除油最佳,蒲绒和该粒径的芦苇按质量比为1∶4混合成的复合材料的除油效果最佳。
历军汤翊黄岁樑黄煌张世良
关键词:芦苇吸油性能正交实验
Ca^(2+)与Pb^(2+)相互作用对斑马鱼胚胎毒性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5
2009年
为探明Ca2+浓度增加是否会使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对铅毒性的敏感性升高,以及Ca2+单独减弱铅毒性的浓度范围,选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材料,记录在不同的水化学参数条件下,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采用相对易于观察且敏感的指标——72 h孵化率进行分析.用Visual MINTEQ2.5.2软件进行溶液中离子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从0.25 mmol/L增加到2.00 mmol/L时,导致了以自由铅离子活度({Pb2+})和溶解态铅总浓度([Pb]T)表示的72 h EC50的增加(表现为发育延迟),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这一线性关系,可以对Ca2+浓度对铅毒性的影响进行预测.这一结果支持了生物配体模型(BLM)概念的假设,说明在胚胎的表面,铅离子与钙离子可能在传输和毒性作用位点上存在竞争作用.而当Ca2+浓度从2.00 mmol/L增加到4.00 mmol/L时,72 h EC50{Pb2+}和72 h EC50[Pb]T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陈中智朱琳姚琨王秀娟丁俊男
关键词:斑马鱼
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2年
阐述了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原理、一般过程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影响其生物降解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包括OECD 301系列标准在内的可用于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测试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综述,进而对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基于目前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较为缺乏,不同种类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差异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生物降解性能筛选的泡沫灭火剂优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并分析了其未来研究方向。
张宪忠包志明傅学成王荣基夏建军陈涛
关键词:环境学泡沫灭火剂环境影响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
水环境中微小细菌的分布及生态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及现有检测方法的限制,自然界中大部分细菌不能被传统微生物工具所观察,这类微小细菌被称之为"看不见的主体(Unseen majority,USM)",在大多数天然水环境中营养物浓度较低,微小细菌(USM)占有主导优势,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微小细菌对传统富营养培养基比较敏感,且生物体积微小(小于0.1μm3),难以被传统培养基所检测分离,人们对其认识仍然很局限。总结关于微小细菌的一些特性概念,概括微小细菌的检测和培养方法及在水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讨论其生态作用及应用,最后对微小细菌的生理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展望。
刘杰李蕾王莹莹
关键词:水环境纳米细菌
微电解及其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废水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9年
难降解废水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各式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微电解工艺以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环保工作者们亲睐。本文对近年来一些常见的难生化降解废水的微电解及其组合工艺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了改进微电解工艺的应用情况。
吴琼周启星华涛
关键词:微电解制药废水电镀废水
共6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