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40 被引量:5,060H指数:31
相关作者:蒋奖刘力卞冉刘源王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6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7篇哲学宗教
  • 101篇医药卫生
  • 54篇文化科学
  • 39篇经济管理
  • 32篇社会学
  • 5篇语言文字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儿童
  • 38篇情绪
  • 26篇工作记忆
  • 25篇大学生
  • 25篇信度
  • 24篇心理
  • 23篇中介
  • 21篇中介作用
  • 21篇教师
  • 19篇幸福感
  • 18篇自我
  • 17篇地震
  • 16篇动机
  • 16篇少年
  • 16篇青少年
  • 15篇汉语
  • 14篇情绪调节
  • 13篇眼动
  • 11篇影响因素
  • 10篇教学

机构

  • 438篇北京师范大学
  • 47篇东南大学
  • 2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5篇南京大学
  • 7篇特拉维夫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航天员科...
  • 6篇宁波大学
  • 5篇北京教育学院
  • 5篇肯塔基大学
  • 5篇江苏工业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曲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中国青年政治...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邮电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98篇周仁来
  • 47篇伍新春
  • 40篇蒋奖
  • 25篇张学民
  • 23篇赵鑫
  • 21篇王芳
  • 19篇刘翔平
  • 18篇刘力
  • 16篇李虹
  • 15篇张姝玥
  • 14篇王荣
  • 14篇陈宝国
  • 12篇金盛华
  • 12篇刘畅
  • 12篇王爱平
  • 12篇刘红云
  • 11篇孙晓敏
  • 11篇舒华
  • 10篇杨晓莉
  • 10篇骆方

传媒

  • 72篇中国临床心理...
  • 54篇心理科学进展
  • 53篇心理科学
  • 33篇中国特殊教育
  • 31篇心理学报
  • 24篇心理发展与教...
  • 24篇心理学探新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心理与行为研...
  • 9篇中国心理卫生...
  • 9篇第十三届全国...
  • 6篇航天医学与医...
  • 6篇第十二届全国...
  • 5篇心理研究
  • 4篇中国心理学会...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应用心理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十届海峡两...
  • 2篇课程.教材....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18
  • 26篇2017
  • 52篇2016
  • 35篇2015
  • 50篇2014
  • 43篇2013
  • 44篇2012
  • 52篇2011
  • 51篇2010
  • 51篇2009
  • 2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问题解决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效果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考察强调自我管理技术的问题解决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效果及其持久性,并讨论团体训练中的过程变量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以D’Zurilla和Goldfried的问题解决五阶段模型及自我管理策略为理论基础的团体训练方案,以生涯决策困难问卷、生涯控制点问卷、问题解决问卷以及团体训练过程评估单为工具,对5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照,参加训练的被试:①在生涯决策上的困难有所减少(F=5.54,P<0.05),问题解决效能感有所提高(F=4.97,P<0.05),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把握未来的生涯(F=8.34,P<0.01;F=11.24,P<0.01);②三个月后,问题解决效能感(F=3.25,P<0.1)及相信自己有能力把握未来生涯(F=5.11,P<0.05;F=5.52,P<0.05)的效果仍存在,但生涯决策上的困难有所恢复(F=1.63,P>0.1);③内容掌握的越多,认为内容越有效,投入程度也多,团体训练的效果越好。结论:强调自我管理原则的问题解决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有持续的效果。
田璐侯志瑾邵瑾
关键词:团体训练大学生
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量表的编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索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枯竭特征与结构,进行量表编制。方法:依据文献研究、访谈资料和专家评定建构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的五维度理论结构,形成初始项目。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结果: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量表共28题,包含生理疲乏、情绪麻木、认知衰竭、人际渴求和价值迷茫五个维度;总量表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0.92,分半信度为0.72~0.89;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χ2/df=2.89,NFI=0.94,CFI=0.96,RMSEA=0.07),问卷总分与各维度得分(r=0.42~0.83)及各维度得分之间(r=0.06~0.80)显著相关;除“价值迷茫“分维度外,问卷各维度与效标显著相关(r=0.11~0.58)。结论: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量表与预期的理论结构一致,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作为极端或特殊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研究的测评工具。
李亚南高红梅许燕王芳王芳
关键词:极端环境心理枯竭信度
考试焦虑者对不同程度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考试焦虑者对不同程度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及社会期望量表筛选出20名高考试焦虑、16名低考试焦虑大学生被试完成修正的点探测任务,任务中给被试呈现考试相关高威胁-中性(HT-N)、考试相关低威胁-中性(LT-N)、考试无关高威胁-中性(T-N)以及中性-中性(N-N)词汇对200毫秒。结果:高考试焦虑个体对考试相关威胁词汇存在注意易化趋势,且对考试相关及无关高威胁词汇注意回避;而低考试焦虑个体对所有威胁词汇均出现注意易化趋势。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威胁程度如何影响考试焦虑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成分的证据。
董云英张小聪周仁来
关键词:考试焦虑
等级数据的测量不变性检验及影响因素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介绍了等级数据测量模型的建构(LRV,潜在反应变量模型)和参数估计(WLSMV)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测量不变性的检验(DIFFTEST)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方法,考察样本量、组间样本量对比情况、阈值差异程度、量表长度等因素,对DIFFTEST方法检验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WLSMV估计方法对参数估计的精度。研究发现WLSMV估计方法对真值参数的复原效果很好;DIFFTEST的一类错误概率达到可接受水平;在大样本情况下、组间样本量基本相等、阈值差异程度较大时,DIFFTEST检验力较好。在控制测量不变性遭受破坏的项目个数情况下,随着测验长度增加,DIFFTEST的检验力下降。
李冲刘红云
多目标追踪的任务难度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多目标追踪(MOT)与点探测刺激觉察任务相结合的实验范式,分别通过改变运动与静止非目标数量,考察追踪难度变化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改变运动非目标数量为4、5、6,发现当运动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则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实验二改变静止非目标数量为4、5、6,同样发现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仍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显著大于运动非目标,出现了反转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视野范围内总的对象数量超出了视觉索引容量,被试改变了对静止与运动非目标的抑制策略。综合实验结果表明,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随追踪难度的提高而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对追踪难度的变化不敏感,在不同难度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
魏柳青刘冰张学民赵霞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
汉语母语者英语动词三种屈折变化形式加工机制的差异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ERP技术考察汉语母语者,英语动词三种屈折变化形式加工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英语动词进行式的屈折变化形式-ing的错误使用诱发了P600成分;完成式规则动词屈折变化形式-ed的错误使用诱发了N400成分;完成式中没有屈折变化标识的不规则动词的错误使用没有诱发典型的ERP成分。研究表明:对于缺乏英语使用环境、母语为汉语的较高熟练程度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动词屈折变化形式-ing,完成式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ed和没有屈折变化标识的不规则动词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前者可能处于由陈述性记忆系统向程序性记忆系统加工的转变过程中,后两者更多地由陈述性记忆系统进行加工。加工机制的差异可能与动词屈折变化规则的复杂程度有关。
马腾飞欧帮飞陈宝国
关键词:进行式完成式
动机的结构与效应:基于动机连续体的视角被引量:9
2022年
动机连续体是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进行整合的心理学概念,其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争论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从大理论(grand theory)视角出发,对涉及上述两个概念的理论进行梳理,将自我决定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进行整合。由此展开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结构的讨论,总结了动机的单维结构、多维结构和复杂结构假设下的理论新进展,分别论述在拮抗效应、累加效应和其他复杂效应等假设下动机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并展开不同效应对实践应用的讨论。
简云龙刘源
关键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
沉浸-反思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本文旨在将沉浸-反思问卷(Rumination-Reflection Questionnaire,RRQ)引入中国,并考察其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在6所高校中随机抽取1226名大学生完成测试,并在两周后对其中的150人进行重测。结果:①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沉浸-反思两因子模型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NNFI=0.974,IFI=0.978,CFI=0.978,RMSEA=0.077;②沉浸-反思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鉴别度;③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0,其中,沉浸为0.810,反思为0.837;④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57,其中,沉浸的为0.707,反思的为0.459;⑤沉浸与大五人格中N因素神经质呈正相关,反思与O因素开放性呈正相关;⑥沉浸与反思分量表均无性别差异。结论:沉浸-反思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达到测量学要求。
原琳彭明黄俊红周仁来
关键词:自我关注神经质开放性
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介评
2012年
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是指群体比个体更富竞争性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们整合了现实冲突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从群际互动和人际互动的差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这些理论认为,相较于人际互动,群际互动中的博弈双方更为贪婪,且对彼此更不信任,其决策更为理性。从该理论出发,研究者们提出了减少群际冲突的几条重要途径,分别是:关注长期利益,委任强硬的领导,诱发对外群体的同情和设置超级目标。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些策略如何彼此补充,以期能对建构现实社会中的群际和谐做出贡献。
陈咏媛许燕
关键词:人际冲突
情绪记忆权衡效应:对复杂情绪刺激的记忆被引量:8
2011年
情绪记忆研究最近一致发现了情绪记忆权衡效应,即人们对情绪事件的中心或核心特征的记忆增强,而对情绪事件的周围或背景特征的记忆受损。该效应证明情绪记忆具有选择性,情绪唤醒可以诱发出多种记忆选择性效应,并具有相当强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同时受较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关理论逐步深入地阐述了该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该效应在注意分配、编码以及编码后加工上的行为证据不断积累,但相关神经机制研究十分缺乏。未来研究应重视该效应的神经与遗传机制以及探讨面孔情绪诱发的记忆权衡效应等。
邹吉林周仁来张环张小聪罗新玉
关键词:情绪记忆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