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作品数:227 被引量:753H指数:13
相关作者:姚志彬邹俊涛顾怀宇李东培王传恩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深圳大学医学院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1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3篇细胞
  • 33篇蛋白
  • 25篇解剖学
  • 24篇神经元
  • 23篇阿尔茨海默病
  • 20篇教学
  • 16篇基因
  • 15篇人体解剖学
  • 14篇
  • 13篇免疫
  • 12篇淀粉样
  • 12篇小鼠
  • 11篇纹状体
  • 9篇疫苗
  • 9篇海马
  • 8篇受体
  • 8篇接种
  • 7篇缺血
  • 7篇课程
  • 6篇星形

机构

  • 224篇中山大学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0篇广州医科大学
  • 9篇广东药学院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东药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5篇吉首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东医学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51篇汪华侨
  • 38篇姚志彬
  • 38篇徐杰
  • 27篇邹俊涛
  • 25篇雷万龙
  • 22篇初国良
  • 21篇袁群芳
  • 21篇郭开华
  • 20篇欧阳丽斯
  • 17篇周丽华
  • 15篇谢瑶
  • 14篇何宏文
  • 12篇穆淑花
  • 11篇朱亚西
  • 11篇刘冰冰
  • 10篇李可一
  • 10篇何芬
  • 10篇刘述
  • 10篇钟光明
  • 9篇罗涛

传媒

  • 127篇解剖学研究
  • 11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解剖学杂志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5篇解剖科学进展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四川解剖学杂...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分...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18篇2012
  • 28篇2011
  • 21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15篇2003
2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DA神经示踪研究证实大鼠纹状体神经通路连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为了观察证实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定位和突触连接,以及由此证实神经示踪技术在此领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借助示踪剂立体定位注射,并结合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超微结构技术,实验数据以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1)神经示踪剂BDA显示较好的定向运送特性,具有敏感和理想的标记效果。借助示踪剂BDA注射的逆行单标记实验结果显示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分支数量无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在免疫电镜下明显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及其所形成的兴奋性突触连接。光镜下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密集分布于纹状体,并在电镜下清晰可见这些阳性终末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2)神经示踪结合免疫组化双标记显示纹状体-SNr和-GPe神经元均较少定位于Patch间区,而且均与纹状体Parv中间神经元之间无明显定性关系,但可见中脑TH阳性纤维的密集分布。在电镜超微结构水平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分别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形成典型的兴奋性突触连接,但与两者之间,及其所属的树突和树突棘之间的突触连接百分率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5)。(3)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BDA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和VG lut2抗体的免疫标记的背侧丘脑-纹状体阳性终末,在纹状体内呈现95.4%的共存率,而且后者标记更充分。同时也证实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相互之间不显示可见的共存关系。结论 BDA为高度敏感的神经示踪剂,能够较为方便和充分地标记目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形式无明显的差异。中脑和背侧丘脑神经元均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存在形态学联系,尤其是背侧丘脑神经元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之间形成典型的兴奋�
刘冰冰穆淑花欧阳丽斯朱亚西李可一詹玛利刘宗伟贾钰雷万龙
福尔马林固定后的尸体骨标本制作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骨标本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中是最先接触的人体标本,良好、优质的骨标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教学的骨标本主要来源于:一是未经福尔马林固定尸体的骨;二是经福尔马林固定尸体的骨:三是出土的干燥骨。利用福尔马林固定后的尸体制作骨标本已有许多报道,各有优缺点,我们对骨标本制作的过程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力求使制作程序简单、快速和安全,能作出经久耐用高质量的骨标本。
姚伙生洪衍波徐达政杨秉其陈治环黄志松初国良
关键词: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制作骨标本人体解剖学人体标本
雌激素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雌性激素受体(E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9例肝癌患者肝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59例肝癌患者ER表达阳性率为72.9%。22~36岁的肝癌患者ER表达阳性率为72.22%(13/18),37~52岁的患者表达阳性率为75.01%(15/20),53~67岁的患者的阳性率为71.42%(15/21);直径≤5 cm的肝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33.33%(6/18),直径大于5 cm的癌组织阳性率为90.24%(37/41);分化程度为EdmondsonⅠ级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6.97%(32/33),Ⅱ级的阳性率为55.56%(10/18),Ⅲ级阳性率为12.5%(1/8)。年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大小肿瘤和不同分化程度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雌激素依赖性,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肝癌组织中ER表达有关。
林叶武凤鸣
关键词: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肝癌
西红花酸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模型,以探讨西红花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μmol/L)H2O2损伤PC12细胞12 h,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不同浓度(0.1、1、5、10μmol/L)西红花酸预处理PC12细胞24 h,观察西红花酸对H2O2(200μmol/L)损伤细胞后的恢复作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罗丹明Rh123染色,流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DCF-DA染色荧光照相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H2O2(0~400μmol/L)作用PC12细胞12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100±4.1)%、(102±1.9)%、(89±11.2)%、(52±2.6)%、(42±1.6)%、(8±0.4)%,细胞损伤呈明显的浓度依耐性;西红花酸预处理后,细胞活力由(45.12±3.15)%,分别上升为(51.88±4.24)%、(65.14±8.19)%、(57.66±5.58)%、(53.61±4.57)%;西红花酸(1μmol/L、5μmol/L)预处理组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MMP)的下降,有效清除活性氧(ROS),激活磷酸化ERK1/2。结论上述实验表明西红花酸能对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表明西红花酸有抗氧化作用。
孔艳罗涛蒋威李声孔令平汪华侨
关键词:西红花酸H2O2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ERK1/2
尸体防腐技术和外科技术模拟训练的发展前景被引量:2
2015年
防腐是保存尸体的一门艺术,开始于古代埃及,木乃伊是其著名文化遗产之一。第1个采用血管注射技术进行尸体防腐的是荷兰解剖学家Fredrik Ruysch,不被人知晓。1867年,德国化学家August Wilhelm von Hofmann发现了甲醛,其防腐特性不久被发现,1893年德国医生Ferdinand Blum首次将甲醛用于尸体防腐,其后成为现代防腐技术的基础。
初国良姚伙生钟光明
关键词:防腐技术尸体外科技术文化遗产解剖学家注射技术
褪黑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代谢机能和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我们前期研究证实6-羟基多巴胺(6-OHDA)明显诱导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障碍及其纹状体神经元的损伤。目前进一步借助褪黑素(MT)探查证实6-羟基多巴胺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代谢机能损害和黑质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和稀释剂对照)、6-OHDA处理组和6-OHDA+MT处理组,实验借助Micro PET-C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和比较实验大鼠纹状体代谢、TH阳性纤维密度及TH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所获得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icro PET-CT检测结果显示,6-OHDA组大鼠纹状体糖代谢机能(1.34±0.114)明显较对照组(4.36±0.114)低(P=0.00),而6-OHDA+MT处理组(4.14±0.114)与6-OHDA组相比糖代谢机能增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纹状体内TH阳性纤维密度和TH蛋白表达水平在6-OHDA组(分别为0.324±0.018、0.434±0.3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78±0.026、1.626±0.526)(P=0.00,P=0.00)和6-OHDA+MT处理组(0.37±0.010、1.136±0.494)(P=0.00,P=0.03),但对照组和6-OHDA+MT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P=0.12)。结论褪黑素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代谢机能障碍和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维苹朱耀峰张金郑雪峰陈智陈涛雷万龙
关键词:帕金森病褪黑素6-羟基多巴胺PET-CT
臂丛根性撕脱伤激活脊髓表达磷酸化CaMKⅡ的时程及定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磷酸化CaMKⅡ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方法将SD大鼠(6~8周龄)在手术显微镜下做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应脊髓节段(C7、C8)磷酸化CaMKⅡ在1、2、3 d时间点及正常大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目标蛋白在1 d时间点大鼠脊髓节段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定位。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检测不到磷酸化CaMKⅡ,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2 d对应脊髓节段的磷酸化CaMKⅡ表达明显升高,撕脱伤后3d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 d,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明显表达磷酸化CaMKⅡ,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也有表达,但强度较撕脱侧明显减弱。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导磷酸化CaMKⅡ在损伤节段1 d时高表达,然而在3 d时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
宋法寰赵修春程骁付饶唐颖周丽华
关键词:臂丛根性撕脱伤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新生期小鼠接种Aβ_(42)的免疫特性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新生期小鼠接种Aβ42后诱发的T细胞免疫效应变化,为下一步研究接种Aβ42影响小鼠认知功能做基础。方法新生24 h内的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2组,每组12只,新生24 h内皮下多点免疫接种Aβ42(80μg)加等体积量弗氏佐剂,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加等体积量弗氏佐剂,于生后第1、2周末再加强免疫1次,4周末摘眼球采血,无菌取出小鼠脾脏。ELISA法检测抗体量,细胞流式分析CD4+/CD8+细胞的比值与Th1/Th2细胞的比值。结果 Aβ42组的抗体量是(31.03±4.15)μg/mL,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8+细胞的比值(0.55±0.19)相比,Aβ42组CD4+/CD8+细胞的比值(0.89±0.28)较高,Aβ42组小鼠脾脏细胞Th1/Th2细胞的比值(6.54±1.16)低于对照组小鼠脾脏细胞Th1/Th2细胞的比值(8.92±1.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期接种Aβ42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Aβ42抗体,其免疫反应向Th2方向极化。
李少阳邹俊涛王淏杨俊华夏宇岑姚志彬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Β42免疫反应
糖尿病大鼠膀胱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表达改变
2012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及其亚型的表达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的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2周、4周、6周进行在体充盈性膀胱测压评估膀胱功能,处死动物后取膀胱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观察膀胱逼尿肌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检测α1受体亚型(α1A受体与α1D受体)的表达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体重减轻,尿量和膀胱湿重增加;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力上升,残余尿量明显增加,排尿效率明显降低;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束进行性结构松散、紊乱,甚至出现肌束断裂。Western blott结果显示α1A受体及α1D受体的表达在逼尿肌中表达量随病程进行性下降,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糖尿病膀胱实验组α1A受体和α1D受体灰度值均较相应对照组减少,且随病程进行性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即可出现膀胱逼尿肌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糖尿病膀胱中的α1-AR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提示糖尿病可引起膀胱部位α1-AR表达减少。α1-AR表达减少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增加,残余尿量增加的影响因素之一。
李名钊初国良
关键词:糖尿病膀胱病逼尿肌
果蝇触角神经叶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簇的分布和细胞学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在果蝇蛹触角神经叶的分布和表达,并探讨其与胆碱能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方法对转基因果蝇蛹的大脑进行nestin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所用为两种遗传转基因果蝇,分别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胆碱能神经元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GABA能神经元,均取第3~4天果蝇蛹作为实验对象。并对果蝇蛋白质及小鼠nestin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果蝇蛹大脑触角神经叶中发现一个不连续的nestin免疫阳性局域神经元(Local Neurons,LNs)带,胞体较大,呈圆形,未见突起,主要分布在触角神经叶的外侧群和内侧群神经元中。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与胆碱能神经元间杂分布,未见重叠;但nestin阳性神经元与GABA能神经元完全重叠。结论果蝇蛹触角神经叶存在一个GABA能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lamin C和lamin蛋白是果蝇中与小鼠nestin有相似性的蛋白质,同源性分别为25%和22%,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包含lamin C、lamin或其中一种,或果蝇基因组中存在未发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可表达nestin,从而可被小鼠抗nestin抗体标记出。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是触角神经叶LNs的一个亚群,但确切的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骏英顾怀宇
关键词:巢蛋白胆碱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