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作品数:154 被引量:1,713H指数:25
相关作者:杨雷谌卓恒左胜杰王洪玉李玉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7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3篇天文地球
  • 2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5篇盆地
  • 61篇油气
  • 29篇成藏
  • 25篇凹陷
  • 24篇塔里木盆地
  • 19篇气藏
  • 18篇圈闭
  • 17篇地质
  • 17篇东营凹陷
  • 15篇油气藏
  • 15篇运移
  • 14篇油气成藏
  • 14篇勘探
  • 11篇岩性
  • 9篇地层
  • 9篇油气聚集
  • 9篇源岩
  • 9篇烃源
  • 9篇流体
  • 9篇储层

机构

  • 15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石油
  • 4篇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南京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塔里木石油勘...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5篇金之钧
  • 29篇庞雄奇
  • 19篇吕修祥
  • 17篇姜振学
  • 11篇汤良杰
  • 10篇邱楠生
  • 10篇郑孟林
  • 9篇曾溅辉
  • 7篇杨明慧
  • 6篇康永尚
  • 6篇沈金松
  • 6篇王英民
  • 5篇张军勇
  • 5篇李明杰
  • 5篇李素梅
  • 5篇王显东
  • 5篇罗群
  • 4篇皮学军
  • 4篇周海燕
  • 4篇陈书平

传媒

  • 11篇地球科学(中...
  • 10篇西安石油大学...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地质论评
  • 5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现代地质
  • 3篇沉积学报
  • 3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测井技术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60篇2004
  • 52篇2003
  • 1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9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北缘西部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被引量:16
2004年
通过对柴北缘西部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研究 ,得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是烃源岩的存在和分布、输导系统的连通程度、圈闭形成时间与主要排烃期的配置。从更深层次上看 ,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 ,它通过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的形成、纵横向的沟通作用及对原生油气藏进行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 。
姜振学庞雄奇罗群张洪田丰华
关键词:烃源岩成藏主控因素柴北缘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温度压力和油气分布相互关系探讨
1 引言盆地的温度、压力分布状况与油气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主要以第三系沉积为主,根据钻探结果,盆地地层由上到下分为:七个泉组(Q)、狮子沟组(N)、上
邱楠生康永尚樊洪海金之钧胡文喧
文献传递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9
2003年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层的控制 ,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 ;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坳陷及其以后的改造三大阶段。目前控制侏罗系展布的断层有正断层、逆冲断层和反转断层等。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层的控制 ,对侏罗纪盆地进行了叠合改造。两个时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三种干涉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区对侏罗系烃源岩埋藏较好 ,对油气形成有利。
郑孟林曹春潮李明杰张军勇
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早—中侏罗世裂陷阶段;晚作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早第三纪—中新世走滑、逃逸阶段;上新世—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
文献传递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相关构造样式被引量:112
2003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中新生代地层中发育一套下第三系盐岩层,对该区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对盐相关构造研究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带发育盐上、盐间和盐下三套不同的构造样式.盐上构造样式主要包括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推覆构造、三角带构造和盐成凹陷.盐间构造样式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间断褶构造和盐焊接构造等.盐下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叠瓦冲断带、双重构造、背冲断块或断褶构造.研究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带盐上、盐间和盐下构造样式形态迥异,但它们是在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在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其动力学机制与重力作用、挤压作用和盐岩层塑性流动作用密切相关.
汤良杰贾承造皮学军陈书平王子煜谢会文
关键词:盐下构造构造地质学
准噶尔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正>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表明,同为工型层序,如果是在具陆架坡折边缘或具生长断层边缘(断裂坡折)的盆地中,则在低水位期坡折带以上可形成不整合面和深切谷;坡折带以下则可能形成盆底扇、斜坡扇等陆坡体系和低水位楔形体,...
王英民刘豪李立诚齐雪峰王媛
文献传递
用垂直数值模式匹配方法计算多频电磁测井响应被引量:10
2002年
利用垂直数值模式匹配方法计算了轴对称介质模型的电磁测井响应 ,该算法既可用于低频感应测井仪的响应模拟 ,也可用于高频电磁波传播测井仪的响应模拟。所用的垂直数值模式匹配 (Verticalnumericmodematching ,VNMM )方法将电性参数既有径向变化又有垂向变化的轴对称二维介质模型分成多个径向柱和环形区域 ,各个径向柱环形域的电性参数只有垂向层状变化。介质中的电场表示成垂向上的垂直特征模式与径向解析函数的乘积。垂直特征模式用一维有限元计算。利用介质中柱环形域的界面上电场与磁场切向分量的连续性条件导出了各个柱环形界面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应用该方法对不同泥浆性能的测井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了电阻率差较小的水淹层、低电阻率储层的高频电磁测井响应 。
沈金松
关键词:透射系数反射系数
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以东营凹陷为例被引量:16
2003年
介绍了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 (AFTA)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并以东营凹陷的具体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研究表明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梯度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以及“马鞍形”的演变特点。从而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李善鹏邱楠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古地温东营凹陷沉积盆地
东营凹陷南部樊东地区隐蔽圈闭研究
2004年
樊东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 ,是各类砂体发育的有利地带。由于其砂层较薄 ,虽能在测井曲线上很好地显示 ,但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与追踪。为此 ,提出测井 -地震体反演-地质解释三位一体的隐蔽圈闭研究方法 ,即利用测井研究砂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确定砂层及其盖层与波阻抗值的对应关系 ,然后在稀疏脉冲反演获得的地震波阻抗属性体上进行砂体的识别与追踪 ,并在此基础上 。
杨飞王英民金武弟李群
关键词:隐蔽圈闭油气地质测井地质解释东营凹陷
潍北凹陷致密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潍北凹陷的区域地质、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潍北凹陷致密气藏主要位于构造相对稳定、沉积厚度较大的北部洼陷带,沉积环境以浅湖—深湖环境下的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一些为浅湖—滨湖—沼泽相沉积;②孔二段暗色泥岩、...
王国力曾溅辉蔡进功尹长河
关键词:致密气藏潍北凹陷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