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6
相关作者:周厚江更多>>
相关机构:涪陵师范学院化学系涪陵师范学院化学及环境科学系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化学发光
  • 3篇荧光
  • 3篇沙星
  • 3篇尿样
  • 3篇帕珠沙星
  • 3篇流动注射
  • 3篇毛细管
  • 2篇电极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血清
  • 2篇印迹聚合物
  • 2篇荧光法
  • 2篇荧光法测定
  • 2篇人血
  • 2篇流动注射化学...
  • 2篇流动注射化学...
  • 2篇罗丹明
  • 2篇毛细管区带
  • 2篇毛细管区带电...

机构

  • 12篇西南大学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章竹君
  • 3篇胡玉斐
  • 3篇张迎雪
  • 2篇陈素明
  • 2篇杨春艳
  • 2篇袁若
  • 2篇杨峰
  • 1篇柴雅琴
  • 1篇何树华
  • 1篇付志锋
  • 1篇谢轶
  • 1篇周厚江
  • 1篇唐明宇
  • 1篇熊艳
  • 1篇王周平
  • 1篇方卢秋
  • 1篇童忠强
  • 1篇何德勇
  • 1篇叶光荣

传媒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第1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动注射-电化学氧化荧光法测定叶酸被引量:9
2006年
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在线电化学氧化荧光分析新方法,并用于叶酸的测定.该方法将电化学氧化与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法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在流路中的流通电氧化池将弱荧光物质叶酸氧化成为具有较强荧光的蝶呤-6-羧酸,并进行测定.在0.02 mol/L,pH 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电解质NaCl浓度为0.01 mol/L,氧化电位为1.100 V时,氧化产物蝶呤-6-羧酸的最大λex和λem分别为370和460 nm.在此条件下,叶酸的浓度和荧光信号的增强强度在1.0×10^-7~1.0×10^-5 g/mL的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10^-8 g/mL(3σ).已用于B族复合维生素及奶粉中叶酸的测定.
陈素明章竹君杨春艳胡玉斐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法叶酸
新型Schiff碱四核铜配合物中性载体高选择性水杨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研究了基于邻香兰素甲硫氨酸席夫碱四核铜(Ⅱ)金属配合物[Cu(Ⅱ)4-TVM]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
叶光荣袁若柴雅琴张丽娜李艳
关键词:中性载体水杨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
文献传递
Ce(Ⅳ)-罗丹明6G化学发光体系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同时测定氯丙嗪和异丙嗪被引量:2
2010年
提出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氯丙嗪和异丙嗪。在酸性条件下,氯丙嗪和异丙嗪能被Ce(Ⅳ)氧化,然后将能量转移给荧光发射体-罗丹明6G,并以化学发光形式释放能量。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以10 mmol/L KH2PO4/H3PO4(pH3.5)为运行缓冲液,实现了两种药物的分离。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8~2.0×10-6g/mL和2.0×10-8~2.0×10-6g/mL,检出限分别为5.6 ng/mL和3.4 ng/mL,对2.0×10-6g/mL异丙嗪平行测定了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8%。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的氯丙嗪和异丙嗪。
张迎雪章竹君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氯丙嗪异丙嗪
以马铃薯组织为酶供体化学发光新方法测定血清中游离多巴胺
基于超常氧化态的Cu(III)配合物K5[Cu(HIO6)2]能催化低浓度的鲁米诺一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用以测定痕量的过氧化氢;利用马铃薯组织作为酶的提供体.建立了一种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多巴胺在马铃薯组织中的多酚氧化...
胡玉斐章竹君
关键词:化学发光多巴胺过氧化氢
文献传递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尿样中的甲福明被引量:8
2006年
合成了甲福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识别物质,在线分离富集甲福明,建立了一种测定甲福明的流动式化学发光但感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荧光素与甲福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的化学发光。甲福明质量浓度在2×10^-8-8×10^-6g/mL范围内同发光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6×10^-9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9)。选择性实验表明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识别物质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中,能大大提高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该传感器可逆性强、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100次以上,已用于人体尿样中甲福明的测定。
熊艳周厚江章竹君
关键词: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甲福明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荧光法测定帕珠沙星
合成了帕珠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填充在玻璃管中制备成固相萃取柱.含有帕珠沙星的样品在柱上进行特异性的预富集,用水洗去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物质,然后用乙腈-乙酸作为洗脱剂将帕珠沙星从柱上洗脱出来到荧光流通池中进行检测.用此...
陈素明杨春艳章竹君
关键词:帕珠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荧光分析法
文献传递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西咪替丁被引量:7
2006年
碱性条件下,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M)氧化西咪替丁,荧光素作为能量转移剂,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的增敏作用下产生化学发光。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西咪替丁的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并探讨了化学发光可能的机理。化学发光信号强度△I与西咪替丁的浓度在8×10^-5~1×10^-1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2.8×10^-5g·L^-1,对3×10^-3g·L^-1的西咪替丁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4%,将方法用于西咪替丁胶囊中西咪替丁的定量分析,结果满意。
方卢秋章竹君王周平付志锋
关键词:流动注射分析化学发光西咪替丁荧光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抗蚜威被引量:9
2006年
在多聚磷酸钠介质中,抗蚜威能显著增强RhB-Cu^2+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抗蚜威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法的检出限为58μg/L(3σ);线性范围为0.1~10mg/L;对1.0mg/L的抗蚜威连续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该方法灵敏、简单、快速。用于农田水、乌江水、长江水以及自来水中抗蚜威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5%。100.9%,结果令人满意。
何树华何德勇章竹君
关键词:罗丹明B抗蚜威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聚L-半胱氨酸/DNA-HRP混合自组装膜修饰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表面聚合L半胱氨酸制得修饰电极,再利用DNA与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将小牛胸腺DN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依次滴加到聚L-Cys/Pt电极表面,制备得到DNA-HRP/L-Cys/Pt电极,实验证实该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的性能,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线性范围为1·2×10-6~9·0×10-3mol·L-1,检出限:8·0×10-7mol·L-1.
谢轶袁若柴雅琴童忠强唐明宇
关键词:聚合物修饰电极L-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循环伏安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紫外检测人血及尿样中甲磺酸帕珠沙星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甲磺酸帕珠沙星在人血及尿样中的含量.末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规格是39 cm ×50 μm(i.d.),有效长度为28.5 cm.选用氧氟沙星作为内标,甲磺酸帕珠沙星在1.0 ×10-8 g/mL...
杨峰张迎雪章竹君
关键词:甲磺酸帕珠沙星氧氟沙星毛细管区带电泳尿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