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作品数:176 被引量:707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立伟危晓莉马丽琴杨友金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衢州学院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26篇文化科学
  • 15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2篇教学
  • 30篇细胞
  • 18篇病毒
  • 16篇肿瘤
  • 14篇蛋白
  • 11篇实验教学
  • 9篇HIV感染
  • 8篇免疫
  • 7篇转录
  • 7篇教育
  • 6篇基因
  • 5篇蛋白质
  • 5篇凋亡
  • 5篇多态
  • 5篇形态学
  • 5篇理学
  • 4篇形态学实验
  • 4篇药物
  • 4篇实验课
  • 4篇突触

机构

  • 171篇浙江大学
  • 25篇浙江大学医学...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7篇浙江大学城市...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北京地坛医院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德国鲁尔大学
  • 3篇杭州医学院
  • 3篇杭州市红十字...
  • 3篇浙江省立同德...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衢州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浙江医院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江苏联合职业...

作者

  • 10篇冯磊
  • 10篇吴南屏
  • 10篇陈小青
  • 9篇陈学群
  • 9篇夏强
  • 9篇彭慧琴
  • 9篇严杰
  • 9篇顾传龙
  • 8篇杜继曾
  • 8篇姜华东
  • 8篇张晓明
  • 8篇毛峥嵘
  • 7篇王琳琳
  • 7篇周林福
  • 7篇陆源
  • 6篇厉旭云
  • 6篇虞燕琴
  • 6篇危晓莉
  • 6篇李冬梅
  • 5篇梅汝焕

传媒

  • 22篇浙江大学学报...
  • 6篇中国高等医学...
  • 5篇浙江医学
  • 5篇解剖学杂志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中国现代应用...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科技通报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1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人体医学专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开放被引量:1
2015年
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人体博物馆建设,与传统人体形态学标本有机结合,增强和扩大人体博物馆功能性开放。
金承革姜华东
关键词:现代计算机技术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AIDS患者MCP-1、MSP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HAART疗法对AIDS患者血清中MCP-1、MS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 40例经HAART 3个月的国内AIDS患者及84例经HAART 3至6年的德国患者血清MCP-1、MSP的水平,荧光...
吴南屏姚航平靳昌忠吴灵娇魏红山郜桂菊张福杰冯磊
文献传递
低氧抑制大鼠胰岛素分泌机制的初步研究
郝珂陈学群杜继曾
低氧应激与脑-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CRF和CRFR1的主导调控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高原低氧激起应激反应和高原病,低氧脑-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在高原反应和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及其CRFR1受体在低氧脑-内分泌网络调控中起主导作用,低氧通过激活中枢和外周的CRFR1受体诱导脑-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低氧应激以时间和强度依赖方式增强或损害学习记忆功能,诱导焦虑行为,抑制生长和发育,压抑生殖、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青藏高原小哺乳动物由于对高原环境的适应与进化,展示出低氧的低反应性以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多模式"进化和保护机制。
陈学群赵阳杜继曾
关键词:HPA轴CRF
可变剪接与肿瘤被引量:1
2017年
可变剪接,又称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1978年Gilbert[1]在对Adenovirus hexon基因的研究中发现并提出可变剪接现象,他认为一个基因的不同编码区可以拼接在一起被剪接下来,产生功能不同的mRNA.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在哺乳动物编码荷尔蒙降血钙素的基因中发现可变剪接现象[2],在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中也发现了可变剪接[3].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可变剪接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4].在哺乳动物中,可变剪接与mRNA的加工紧密相关,是增加mRNA复杂性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最新的mRNA测序技术和表达序列标签技术检测到大约95%的人类基因与多个外显子进行可变剪接,异常可变剪接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5-6].
刘源张红河徐恩萍
关键词:可变剪接肿瘤表达序列标签选择性剪接免疫球蛋白N基因
泡状棘球蚴病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泡状棘球蚴病 (alveolarechinococcosis,AE)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其病原泡状棘球蚴的地理分布、宿主类别、传播情况及其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情况 ,指出研究病原生物学的现实意义和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卢明科李立伟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病病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寄生虫病
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线粒体12S rRB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被引量:18
2000年
对蝮亚科(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Zhao、黑眉蝮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乌苏 里蝮Gloydius ussurriensis  Emelianov、 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和分别来自不 同地区的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Stejneger各 两条)6种蛇共8个个体测定、分析了约370bp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以游蛇科链蛇属半 棱鳞链蛇Dinodon semicarinatus 序列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树。分子数据结果支持尖吻蝮形态 学的属级分类地位;提示蛇岛蝮位于黑眉蝮的蛇岛亚种分类地位,同时探讨了蛇岛蝮的起源 问题;并提示短尾蝮和乌苏里蝮同位于种级分类地位。
周继亮姚永刚黄美华杨大同吕顺清张亚平
关键词:蝮亚科分子系统树蝰科
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生殖内分泌调节与行为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哺乳动物中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同源物(RF-amide related peptide,RFRP)的神经元胞体主要存在于下丘脑背内侧核(dorsomedial hypothalamicnucleus,DMH),其神经纤维主要投射到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和下丘脑正中隆起,其受体主要分布在下丘脑。RFRP神经元投射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上;最终,RFRP和GnRH共同完成哺乳动物生殖轴功能调节。
孟凡森陈学群杜继曾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殖应激摄食
Caspase-12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前者是脊髓遭受机械性外力损伤后瞬间引起,后者是在原发损伤基础上发生的多种因素参与的序列性组织自毁性破坏的过程.
顾传龙朱晓庆王章富张晓明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CASPASE-12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
普伐他汀在大鼠血浆中的固相提取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方法:空白血浆加普伐他汀和内标,用Bond E-lut C18小柱进行固相提取,然后用色谱方法分析。采用Puroshper RP-C18反相色谱柱(5μm,250mm×4mm),Lichrospher 100RP-18预柱(5μm,4mm×4mm),流动相为0.035m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用磷酸调pH3.0)-乙腈(13:7),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9nm,柱温40℃,进样量100μL。结果:普伐他汀在血中的线性范围为10~400ng·mL-1,r=0.9997;最低检测限用标准液试验达2ng·mL(S/N=3),用加标样血浆试验,方法定量限为10ng·mL-1血,RSD<20%;不同浓度固相提取回收率平均为71.48%;日内差平均为13%,日间差平均为19%。用上述色谱方法测定了普伐他汀在大鼠血浆中(Lewis大鼠,灌胃20mg·kg-1)的含量,并绘制药时曲线。结论:方法实用有效,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李新曾苏徐继红
关键词:普伐他汀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降血脂药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