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

作品数:191 被引量:631H指数:11
相关作者:任浩仁姚华肖玉麒张良黄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4篇电气工程
  • 14篇机械工程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建筑科学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电子电信
  • 6篇理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5篇传热
  • 18篇锅炉
  • 15篇汽轮
  • 14篇汽轮机
  • 14篇纳米
  • 10篇导热
  • 9篇导热系数
  • 9篇相变材料
  • 8篇气轮机
  • 8篇燃气轮机
  • 7篇优化设计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建筑材
  • 7篇建筑材料
  • 7篇复合相变
  • 7篇值模拟
  • 6篇余热
  • 6篇热力
  • 5篇多孔建筑材料
  • 5篇遗传算法

机构

  • 191篇浙江大学
  • 16篇中国计量学院
  • 8篇国网浙江省电...
  • 5篇上海漕泾热电...
  • 5篇浙江浙能技术...
  • 4篇中国瑞林工程...
  • 4篇浙江省电力设...
  • 4篇中国计量大学
  • 3篇广东电网公司
  • 3篇浙江大学常州...
  • 3篇贵州电网有限...
  • 3篇常州英集动力...
  • 3篇国网浙江省电...
  • 2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电力工程...
  • 2篇杭州汽轮机股...
  • 2篇杭州中能汽轮...
  • 2篇北京宇航系统...

作者

  • 55篇俞自涛
  • 51篇盛德仁
  • 40篇范利武
  • 40篇陈坚红
  • 39篇胡亚才
  • 35篇李蔚
  • 29篇钟崴
  • 24篇童水光
  • 18篇孙志坚
  • 13篇徐旭
  • 11篇洪荣华
  • 8篇周懿
  • 7篇张良
  • 7篇方昕
  • 7篇李鹏程
  • 6篇葛坚
  • 6篇黄浩
  • 6篇万安平
  • 5篇周鸿波
  • 5篇肖玉麒

传媒

  • 5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6篇能源工程
  • 14篇热力发电
  • 10篇机电工程
  • 8篇动力工程学报
  • 7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电站系统工程
  • 6篇热科学与技术
  • 5篇化工学报
  • 5篇浙江电力
  • 4篇汽轮机技术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储能科学与技...
  • 2篇振动.测试与...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中国照明电器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电力自动化设...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15篇2018
  • 8篇2017
  • 21篇2016
  • 20篇2015
  • 23篇2014
  • 16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蒸汽流场下介入式探针振动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9年
介入式探针在汽轮机末级与湿蒸汽流场相互影响,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技术对该三元流动问题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探针在湿蒸汽流场下的受力情况和振动特性.利用Workbench平台搭建流固耦合模型,采用基于湍流剪应力输运的k-ω模型以提高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探针在X、Y、Z方向的振动周期略有波动,最大振幅分别为0.28 mm、4.75和5.50μm.由于光学探针结构特殊,探针前端测量区域受到压差作用力很小,前端的形变量增长率有所降低.在振动过程中,探针背流方向约2/3探针长度处应力值最大,该值远低于探针材料的许用应力,且在计算工况下不会引发共振效应.
胡展豪冯俊涛盛德仁陈坚红李蔚
扇形内翅片石墨管层流强化传热性能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高黏度的油类介质在6种不同布置交错角度(0°,30°,45°,60°,75°,90°)的扇形内翅片石墨换热管中层流的强化传热和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扇形内翅片的强化换热效果明显.与无翅片的石墨换热管相比,6种布置角度的扇形内翅片对流换热系数分别增大22.69%,42.49%,62.28%,63.44%,65.47%,66.47%.就流动性能而言,扇形内翅片的石墨管6种布置角度下的阻力分别增大了191.88%,252.01%,333.10%,364.33%,385.51%,400.43%.为了明确石墨管内添加扇形内翅片后的强化传热效应,采用了换热性能评价指标(PEC)对6种布置角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45°布置角度时PEC评价准则数的平均值达到最大,为1.265,说明布置角度为45°时强化换热效果最理想.
李鹏程孙志坚汤舟俞自涛胡亚才
关键词:石墨管层流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土壤原位热传导修复水-汽-热耦合输运模拟
2022年
为了研究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传导热修复过程中地层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典型场地建立水-汽-热耦合输运模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平台对原位热传导修复过程中的土壤温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预测得到温度、水相及蒸汽相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文献中的单根加热棒加热场地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参数化分析探究土壤孔隙度、水饱和度及毛细作用力对土壤温度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孔隙度和水高饱和度将导致土壤温升减慢,这是由于大量热量用于液态水蒸发过程.毛细管力会强化液态水输运,增大蒸发速率.
徐馨宇胡楠范利武
关键词:土壤孔隙度毛细力
氧化石墨烯水悬浮液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添加石墨烯纳米材料形成悬浮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系数,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存在将对悬浮液的固液相变行为产生可观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低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水悬浮液进行非等温结晶实验观测,对比分析不同质量分数(最高为1%)的悬浮液在不同降温速率情况下过冷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存在,悬浮液的过冷度较纯水有所降低.随着质量分数的提高,悬浮液的过冷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当最高质量分数为1%时,悬浮液的过冷度较纯水下降了近5℃.悬浮液的过冷度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会略微升高,但降温速率对过冷度随悬浮液质量分数的相对变化没有影响.采用氧化石墨烯水悬浮液作为蓄冷工质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的过冷度,但对整个非等温结晶过程未体现出加速的效果.
王晓姚晓莉候鉴峰范利武徐旭俞自涛胡亚才
关键词:水悬浮液氧化石墨烯过冷度非等温结晶结晶度
大客车侧翻耐撞性的结构设计方法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提出动态仿真技术与试验相结合的大客车侧翻耐撞性结构设计方法.以某型大客车为例,建立原始车型的侧翻碰撞有限元模型,按照欧盟ECE R66法规对该车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对原有车型进行侧翻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侧翻碰撞仿真模型进行对标.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侧翻碰撞过程中,车体变形过大,侵入了乘客生存空间,车身局部结构出现凹陷现象.对车身侧墙和车顶等部位作了多次结构改进,通过仿真分析来确定改进结构的侧翻耐撞性能,改进车顺利通过了ECE R66侧翻试验认证.
余跃周鸿波童水光陈新弟
关键词:汽车工程动态仿真侧翻试验ECE
超超临界机组RB过程除氧器暂态特性计算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机组甩负荷时给水泵有效汽蚀余量下降、给水泵组可能发生汽蚀的问题,在试验基础上,通过对除氧器辅机故障减负荷(RB)暂态过程的理论分析,给出了超超临界机组除氧器暂态特性和给水泵最大有效汽蚀余量ΔNa,max的计算模型,并对试验数据和试验过程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用模型精度较高;降低除氧器水容积的波动幅度,或者在除氧器布置高度不变时减小下降管长度,均能减小ΔNa,max.
朱宝钱海平吴猛陈立强王崇如盛德仁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除氧器暂态特性汽蚀
石墨纳米片尺寸对复合相变材料储热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探究二维纳米材料的尺寸对复合相变材料储热特性的影响,将膨胀石墨分别超声振荡10、30和90 min,得到3种不同尺寸的石墨纳米片:GNS-10、GNS-30、GNS-90,添加到十六醇中制备出纳米复合相变材料。利用SEM、XRD和Hot Disk等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的同时,对比研究了Maxwell、Bruggeman及Nielsen模型对热导率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石墨纳米片尺寸越大,对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的提升幅度越大。当GNS-10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热导率提升了约517%。Nielsen模型在形状因子A取100~180时可以较好地预测实验值。与大幅增长的热导率相比,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相变焓的变化可忽略不计。此外,石墨纳米片的加入明显缩短了储热材料的凝固速率,有效热导率的提高是产生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
丁晴方昕闫晨范利武俞自涛
关键词: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储热
纳米填料对储能式散热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储能式电子器件散热器性能受相变材料较低导热能力限制的问题,采用添加高导热纳米填料的方法提高相变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并对储能式散热器的性能提升潜力进行分析.在短时大功率加热(热流密度为10 W/cm2)的条件下,对以二十烷为相变材料的储能式散热器在添加碳纳米管填料之后的工作过程(熔化和凝固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由于相变材料表观导热系数的提高,散热器的性能随碳纳米管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其提升程度与添加量呈近似线性相关;当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碳纳米管时,散热表面的最大温升相对于无碳纳米管的情形降低了8℃,散热器的等效总热阻则降低了14%,说明该方法是提高储能式散热器性能的有效途径.
肖玉麒范利武洪荣华徐旭俞自涛胡亚才
关键词:相变储能材料导热系数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锅炉汽水分离器冷态启动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汽水分离器是超超临界机组锅炉中最为重要的厚壁承压元件,定量分析其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安全性对于火电机组的安全和优化运行至关重要。对某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锅炉汽水分离器在冷态启动过程中的应力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汽水分离器的热应力、机械应力以及两者矢量叠加的总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而使用基于弹性分析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寿命评估计算方法,对冷态启动过程中汽水分离器的寿命损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汽水分离器在冷态启动中,热应力值总体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机械应力是逐渐增大,且机械应力最终取代热应力成为影响总应力值的主要因素。该汽水分离器的引入管与筒体相贯线区域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在冷态启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余岳溪廖宏楷吴超伟周懿钟崴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燃煤锅炉汽水分离器冷态启动
一种基于能量品位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被引量:1
2021年
从能量品级的角度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过程中各种能量的利用价值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能量品位量化系数的概念,建立综合能量梯级利用与热电负荷关系的热电成本分摊计算模型,采用Ebsilon软件对热电联产机组进行稳态建模分析评估,对多组热电负荷组合工况采用不同成本分摊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并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能量梯级利用关系与运行过程中具体工况下的热电负荷组合条件,可合理分配燃料成本到供热和发电两方面,为制定供热和发电价格提供决策依据。
虞熠鹏时伟刘成刚任庆钟崴
关键词:热电联产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