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作品数:954 被引量:3,478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文军黄咏梅周静伟赵玉晓耿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33篇期刊文章
  • 105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30篇机械工程
  • 20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3篇理学
  • 11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3篇动力工程及工...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8篇文化科学
  • 3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2篇电子电信
  • 32篇电气工程
  • 27篇农业科学
  • 22篇建筑科学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化学工程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生物学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8篇流量计
  • 54篇数值模拟
  • 54篇值模拟
  • 52篇传感
  • 48篇感器
  • 48篇传感器
  • 41篇仿真
  • 33篇光谱
  • 29篇计量学
  • 28篇图像
  • 27篇红外
  • 26篇信号
  • 21篇神经网
  • 21篇神经网络
  • 20篇图像处理
  • 20篇教学
  • 18篇燃气
  • 18篇近红外
  • 18篇锅炉
  • 17篇纳米

机构

  • 939篇中国计量学院
  • 85篇浙江大学
  • 32篇浙江省计量科...
  • 17篇中国计量科学...
  • 12篇天津大学
  • 8篇浙江科技学院
  • 7篇桂林电子科技...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城市...
  • 5篇中国科学院力...
  • 5篇上海市计量测...
  • 5篇杭州市质量技...
  • 5篇杭州沃镭智能...
  • 3篇杭州职业技术...
  • 3篇清华大学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05篇李东升
  • 52篇林敏
  • 45篇梁国伟
  • 41篇赵军
  • 40篇郭天太
  • 40篇孔明
  • 37篇苏中地
  • 37篇谢代梁
  • 35篇徐旭
  • 33篇郭斌
  • 32篇叶树亮
  • 31篇张火明
  • 29篇蒋庆
  • 29篇孙斌
  • 29篇李文军
  • 28篇胡佳成
  • 28篇张洪军
  • 22篇赵伟国
  • 21篇蔡晋辉
  • 21篇张光学

传媒

  • 212篇中国计量学院...
  • 34篇传感器与微系...
  • 24篇计量学报
  • 24篇仪表技术与传...
  • 18篇计算机测量与...
  • 17篇浙江大学学报...
  • 16篇仪器仪表学报
  • 13篇传感技术学报
  • 12篇自动化仪表
  • 12篇机床与液压
  • 12篇能源工程
  • 10篇计量技术
  • 10篇自动化与仪表
  • 10篇文教资料
  • 10篇第七届海峡两...
  • 9篇物理学报
  • 9篇工业控制计算...
  • 9篇组合机床与自...
  • 9篇光电工程
  • 8篇测控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7
  • 58篇2016
  • 122篇2015
  • 143篇2014
  • 114篇2013
  • 102篇2012
  • 87篇2011
  • 103篇2010
  • 86篇2009
  • 79篇2008
  • 30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9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纳米管水悬浮液过冷度及非等温结晶过程研究
采用添加碳纳米管形成悬浮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基液的导热系数,碳纳米管材料的存在还将对悬浮液的固液相变行为产生可观的影响.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低浓度碳纳米管水悬浮液的过冷度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浓度(...
王晓候鉴峰吴雨越范利武徐旭俞自涛胡亚才
关键词:水悬浮液碳纳米管过冷度非等温结晶差示扫描量热结晶度
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的锥束CT系统角度偏差测量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锥束CT系统中机械结构的几何参数偏差校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算法的锥束CT系统角度偏差的测量方法。利用一种校准模板,仅通过采集单一投影角度对应的投影数据即可得到锥束CT系统的角度偏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待测锥束CT系统的机械角度偏差,其测量精度可达到分度量级。与平面解析几何法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本文测量方法可实现角度偏差参数的有效分离。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测量效率,无需模板多角度旋转投影,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王道档陈茜茜徐杨波孔明赵军
叶片空间位置对仿松叶型混合元件湍流特性的影响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仿枫叶型静态混合装置内部的流场进行研究,对比了3种叶片空间位置不同的静态混合装置的速度场和湍流场。结果表明,三种仿枫叶型混合元件对速度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但在中心轴附近产生的涡不同,叶...
蔡巧梅闫志勇
关键词:混合元件流动特性
文献传递
旋进漩涡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实验方法,对旋进漩涡流量计-锥形阀组合式流量调节装置的流量测量与调节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有无锥形阀情况下,对旋进漩涡流量计的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发现无论上游有无锥形阀,所测得压力信号的脉动频率与流量之间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同一流量时,锥形阀的存在引起的压力脉动频率变化小于5%.测量结果说明,在这种组合式的流量调节装置中,旋进漩涡流量计能够正常工作.装置的流量调节特性测试中,在进口压力为0.11~0.23MPa、阀芯行程0~8mm的范围内,测量了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进口压力不变时,流量随着开度的增大而增大,流量与开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当进口压力增大时,通过的流量也增大;反之亦然.
沈雅赵周琳张洪军
关键词:调节特性
交叉变异的连续蚁群优化算法被引量:8
2009年
研究了应用于连续空间优化问题的蚁群算法,给出了信息素的留存方式以及搜索策略.另外,针对蚁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在最优蚂蚁周围进行了精细搜索,并加入了自适应的交叉变异算子,从而改进了蚁群算法的全局优化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的优化算法.
张火明高明正张晓菲
关键词:蚁群算法优化算法交叉算子变异算子
电磁流量计异径管道的流场仿真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Fluent软件对圆形截面渐变为矩形截面的异径管道流场进行三维建模和数值仿真,分析了横截面收缩异径管的速度分布和流线,建立了矩形截面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与进出口压力损失和中心截面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间矩形截面部分的宽度和高度对进出口压损和中心截面平均速度影响较大,同时横截面积收缩比例太大会导致流场紊乱和回流现象,从而为合理设计局部横截面积收缩的电磁流量测量管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寅佳刘铁军谢代梁
关键词:电磁流量计流场
纳米颗粒在人类支气管中沉降率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借助欧拉和拉格朗日方法数值模拟了纳米颗粒在人类支气管中的输运和沉降.在采用有限体积法以及k-w湍流模型求解流场的基础上,通过单向耦合的拉格朗日方法得出了水动力、热泳力和布朗力等综合作用下的纳米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的沉降率随粒径的增加而降低;非常小的纳米颗粒(≈1 nm)在支气管的沉积非常高,可以达到50%;粒径为5~10 nm的纳米颗粒的沉积是14%~20%;粒径为10~50 nm的纳米颗粒的沉积曲线变化非常小,只有13%左右.上述结果对于支气管中纳米药物和呼吸道疾病治疗设备的研制有很大价值.
张凯于明州林建忠
关键词:支气管沉降率数值模拟
瞬态热线法液体导热系数测试系统的研制被引量:8
2010年
根据瞬态热线法测量导热系数的原理,研制了测量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阳极氧化的方式,在热线表面进行绝缘处理,使其能够适用于导电性或者极性物质的导热系数的研究.为了检验该系统的性能,在常温常压下对蒸馏水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导热系数测试的需要.
张洪武潘江王玉刚
关键词:导热系数
上游小圆柱对并列双圆柱尾流的影响
2012年
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控制小圆柱对并列双圆柱偏流的控制作用.计算区域为60 D×20 D,并列双圆柱距上游10 D,下游50 D,控制小圆柱的大小d/D=0.15和0.25,分别放置于并列双圆柱上游中心线上L/D=2.0,2.5,3.0,3.5的位置处.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流场形态、升阻力系数变化曲线及升力系数频谱图.结果发现,控制小圆柱不能完全抑制并列双圆柱后宽的和窄的尾流,但对并列双圆柱旋涡脱落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张鹏飞苏中地广林端李燕玲
关键词:尾流
一种新型燃用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流场特性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针对一种新型的燃用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改变一、二次风速及内二次风旋流强度以及钝体流通阻塞率等参数,模拟燃烧器出口附近流场分布,研究不同参数下回流区大小及回流量的变化,分析流场的湍流强度分布.结果表明,回流区长度与内二次风速、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及钝体阻塞率成正比,与一次风速成反比.回流量总体上随着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内二次风速、一次风速的增加而增大;改变钝体阻塞率,则有较复杂的变化.湍流强度沿径向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沿轴向则在某个截面后不断衰减.
王进卿池作和孙公钢曾宪阳
关键词:燃煤工业锅炉燃烧器湍流强度数值模拟
共9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